人类文明历经千百年的隔绝、碰撞、交融,不断走向新的“解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间发生了人类精神的奠基。这个时代称为“轴心时代”。在此时代中,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几乎同时产生于中国、印度和西方,而他们互不知晓。
——摘编自雅斯贝斯《哲学导论》
材料二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且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置四海之困穷不言……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无见其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
——顾炎武《亭林文集》
“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
——王夫之《思问录》
材料三 主张改制的人,往往引证中国历史及孔子之言,以破中国不能维新之说。……谓经书系孔子假古人言论,按自己的想法写成,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倡导维新的人物。无一不受到西方的影响。真正了解西方文化,又能洞悉中国病源所在的为严复。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请回答:
(1)结合所学,指出“轴心时代”中国老子、孟子的主要思想,并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希腊学家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在西方学术史上的地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李贽、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
(3)材料三中“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的思想家是谁?他在这方面的代表作是什么?概述严复在宣传维新理论上的贡献。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一般说来,任何一种哲学思想,在它的初创和发展时期,都具有一定的合理因素。但一旦被统治阶级看中,当作统治阶级的御用工具,它就会变成僵化的教条,其中的合理因素也会被窒息。程朱理学的演变正是如此。
——摘编自《程朱理学对宋元科技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李约瑟曾经说:宋代理学本质上是科学性的,伴随而来的是纯粹科学和应用科学本身的各种活动的史无前例的繁盛。
——摘编自[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2卷,科学出版社1990年出版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对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观点进行提炼并论证。(要求:史论结合,观点提炼正确,限180字以内)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且当时河南由于为元末战争的重要战场之一,战后人口稀少,所以也成为移民
的重要目的地。“朱元璋以为,河南、山东人的比例不合理,民少地多,地有遗利,并且这是因为土壤和气候的关系,‘土宜桑枣,,颇便生计。而山西地方也同样存在着人地关系不和谐的问题,‘民众地狭,,人多贫穷,双方可以有无互补。为此,朱元璋下大决心从事山西民的移出活动。”“若以人口计,华北平原在洪武最后l0年的移民数量至少应接近50万人。”之后的永乐时期继续了洪武时期的移民政策,但规模上不及洪武时期。
——明代洪武永乐年间的迁民及其影响》
材料二正进入经济增长迟滞期的欧盟各国为了挽救颓势,近年也大开投资移民的方便之门,据华商移民专家介绍,现阶段备受热捧的欧洲买房移民政策均以“买房”为投资核心,相当迎合中国投资者的投资偏好。以葡萄牙买房移民项目为例,非欧盟公民在葡萄牙购买价值不少于50万欧元的房产,即可全家获得葡萄牙居留身份,在旅游、教育、医疗等方面享受多项福利。除此之外,葡萄牙房产投资不仅不限定类型、套数,而且拥有永久产权,保值增值功能显著,成为中国投资者最受青睐的“香饽饽”。
欧元汇率的持续走低给人民币带来了更大的购买力,再加上“欧盟身份”的利好加持,以求在价值洼地的投资契机下实现“低买高卖”的投资效益。华商移民专家认为,目前,欧盟经济发展势态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虽然经济复苏进程可能缓慢,但整体方向仍是积极的。
——《欧盟推3150亿欧元刺激计划欧洲投资移民适逢其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代前期实行大规模移民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1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当前中国人移民欧盟各国的主要背景。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人口迁移表现出的一般性特征。(13分)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建国初期,受到苏联影响,妇女争当“英雄母亲”,1953年人口普查全国有6亿多人。1956年周恩来在《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第二个五年计划》建议中提出,要在“生育方面要加以适当节制”,通过调查研究1957年经济学家马寅初发表《新人口论》,指出,国民收入被人口吃掉了一大部分,只剩下小部分用于积累,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受到影响,反对多子多福的思想,主张两个(孩子)有奖,三个(孩子)有税,不让人口增殖拖科研的后腿,
——摘编自杨建业《马寅初传》
材料二 1958年马寅初被扣上了“经济学界的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北京大学校长和人大常委职务也被一撤到底,1979年光明日报发文认为“实践证明马寅初先生当年他认为国民经济要综合平衡、按比例发展也是正确的”、过去“错批一人,误增三亿”。1980年新《婚姻法》增加了马寅初二十多年前提出的“晚婚晚育”,我国开始实行独生子女政策。
——摘编自彭华《马寅初全传》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马寅初关于人口问题的主张,指出其提出的背景。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年代末和70年代未80年代初对马寅初评价的变化及其原因。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39年3月14日夜间德国占领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这一事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真正开始,其正式开始则是同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1939年3月标志着一个历史转折点,研究国际事务者从这个转折点环顾四周,是会得到教益的。但如仅限于此,既不瞻前,又不顾后,则纵然有此有利的立足点,也仍然会产生错觉。因为,从较长远的前景来看,选定任何一个标志着战争爆发的准确日期这样方便的做法似乎是必要的,但却会人为地歪曲历史真相,实际上,世界是逐步地滑进第二次大战的,这一可悲的过程绵延了足足十年以上。这个终于蔓延到整个世界的慢性折磨过程,实际上开始于1931年9月18日日本在满洲的战争行为,而于1941年12月7日日本袭击珍珠港才达到顶点;因为,这场战争截至这一天止,当时的七大强国虽已有六个成为交战国,但在美利坚合众国也被卷入之前,还没有成为一场具有普遍意义的世界大战。
——摘自阿诺德·托因比《1939年3月的世界》
(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1939年3月德国占领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的背景。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世界是如何“逐步地滑进第二次大战的”。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国与国之并立而有交际;人与人之相处而有要约,法政所由立也,中国惟不讲此学,故外之不能与国争存,内之不能使吾民得所。夫政法者,定国之本也。……故今日之计,莫急于改宪法。必尽取其国律、民律、商律、刑律等书而广译之.
——梁启超《变法通议》
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我们现在要集合中外的精华,防止一切流弊,便要采取外国的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加入中国的考试权和监察权,连成一个很好的完璧,造成一个五权分立的政府。
——孙文《国父全书·民权主义》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比较梁启超和孙中山法治思想的异同。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的五权分立思想能否贯彻实施,并加以简要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