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不属于自然地理环境对古希腊文明造成的影响是 ( )
A.城邦制度的形成 | B.海外贸易的繁荣 |
C.民主政治的确立 | D.法律体系的完备 |
某一时期中,学者强调分析与研究,在探讨不同因素对制度发展的影响时,还努力找出这些影响背后的规律和因果关系。这最可能是那个时期学者思考的方向?
A.中古时期 | B.文艺复兴时期 |
C.宗教改革时期 | D.启蒙运动时期 |
以下为有关人与神关系的三段资料。
资料一:世人因为神赐的灵魂,才能领略神创造的世界;人的全部生命经历都需通过信仰的解释,才能显示意义。资料二:人无法自己挣得拯救,上帝自动将拯救赐予信仰他的人;人只有对上帝负责,才能自由体验上帝的恩宠。资料三:个人是独特、理性和有创造性的;每个人的特性都是神赐,但每个人充分发挥自己特长才是对神的最高尊崇。
这三段资料分别来自不同时期的作者,他们依次是
A.人文主义者、中世纪基督徒、路德教徒 |
B.中世纪基督徒、路德教徒、人文主义者 |
C.路德教徒、中世纪基督徒、人文主义者 |
D.路德教徒、人文主义者、中世纪基督徒 |
面对波斯人的入侵,雅典使节向斯巴达人保证说,他们绝不会背叛希腊人,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血缘和语言、共同的祭坛……在城邦危机时代,“泛希腊主义”的思想观念日益强烈。从表面上看,这种文化认同感的形成似有助于希腊世界的政治统一,但是希腊人的文化认同感植根于更深刻的层次。在他们看来,他们与非希腊人的本质区别正在于他们是生活在城邦里的,而非希腊人不是;他们作为“城邦动物"的属性才构成希腊文化一致性的原初基点,其他的表征均衍生于此。该材料
A.论述了希腊没有形成统一国家的原因 | B.体现了希腊人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 |
C.说明了希腊城邦之间矛盾重重 | D.解读了希腊民主政治的内涵 |
下表是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二五”》的部分主题词摘编:
“一五”(1953~1957年) |
工业增速 超英赶美 |
“二五”(1958~1962年) |
大跃进 大倒退 |
“六五”(1981~1985年) |
走向改革开放 |
“八五”(1991~1995年) |
小平南方谈话 改革潮涌 |
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A.“一五”计划初步实现了国家工业化
B.“二五”期间工业生产大倒退
C.“六五”期间深化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八五”期间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
《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探索》指出:“它将家庭经营引入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家庭经营只是其中一个层次,统和分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不断完善的关系。它继承了合作化的结果,汲取了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又符合社会主义的原则。”这里“汲取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又符合社会主义原则”分别指
A.个体经营、集体经济 | B.精耕细作、平均主义 |
C.协作经营、按劳分配 | D.小农经济、共同劳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