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所示“柏林危机”一共有三次,反映出冷战的基本特征是
| 爆发时间 |
原因 |
结果 |
| 1948年6月 |
苏联阻塞铁路和到柏林西部的通道 |
1949年5月苏联宣布解除封锁 |
| 1958年 |
苏联发出最后通牒,要求英美法六个月 内撤出西柏林驻军 |
以苏联让步完结 |
| 1961年 |
苏联重新提出西柏林撤军要求 |
以苏联在东柏林筑起柏林墙作结 |
A.尽力避免大规模的军事冲突
B.苏联在对峙中处于攻势地位
C.柏林为美苏争夺的前哨阵地
D.美国交替采用对抗与缓和政策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首先开始于
| A.工业 | B.农业 | C.商业 | D.证券业 |
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这种说法反映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A.有利于促进生产的恢复与发展 | B.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
| C.保障了农民的利益 | D.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
从十月革命至20年代,苏俄(联)的经济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中可以得出的基本结论是
| A.要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 B.要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
| C.要为工农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 D.要把市场和计划结合起来 |
1877年第一条电报线的架设成为中国自办电报的开端,这条线路设在
| A.广东 | B.北京 | C.上海 | D.台湾 |
1912年3月2日,南京临时政府以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的名义公布了《令内务部通知革除前清官厅称呼文》。文中指出:“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
,增惭;施之者,失体,义无取焉……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这项变革是希望在人际关系中树立一种
| A.自由的观念 | B.平等的观念 | C.博爱的观念 | D.互助的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