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做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甚至超过了列宁。这些就是他学说中的孪生支柱。”这表明毛泽东的学说( )
| A.坚持了农民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
| B.准确把握了中国社会的特殊性质 |
| C.全盘吸收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主张 |
| D.全面超越了列宁主义的价值水平 |
右图是根据湖南某地上报的水稻亩产量数据制作的柱形图。对此解释最为合理的选项是
| A.1949一1955年亩产量不高是由于建国初期国民经济未能恢复 |
| B.1958年的数据不可信 |
| C.1961年亩产量与1958年相比大幅下降,主要是因为反右派斗争扩大化所致 |
| D.1958年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完成,并由于改进了农业技术和设施,再加上风调雨顺,所以该年实现了大丰收 |
报纸的新闻报道是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的反映。下列《人民日报》刊登的内容说明( )

全国各地高产丰产的报道发表关于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
| A.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已经起步 |
| B.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已经发生根本性变革 |
| C.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 |
| D.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出现了严重失误 |
右图是一幅某中学一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所做的漫画,判断他最有可能是为研究哪一阶段的历史而作
| A.抗战时期的大生产运动 |
| B.建国初期的经济恢复 |
| C.十年探索时期的“大跃进” |
| D.新时期的改革建设 |
某同学对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一五”计划进行调查研究,寻访历史见证人,了解当时工业化起步的有关史实。下列该同学的调查结论中与当时时代相吻合的是()
| A.主要重工业集中在东北地区 | B.建立起完全合理的工业布局 |
| C.农村正在进行土地改革 | D.轻工业发展速度最快 |
新中国“一五”计划的完成标志着我国:
| A.基本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 B.完成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 |
| C.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建立 | D.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