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一】

冬眠的奥秘

张劲硕

①严寒的冬天,我们总是向往着在被窝里长眠一冬﹣﹣能像狗熊和青蛙那样冬眠就好了。然而我们大都不知道:那些冬眠的动物们,掌握着我们人类尚不知晓的惊天奥秘!

②冬眠是动物应对恶劣环境的一种策略,科学上叫"蛰伏"。有人会问,冬天里睡得多、睡得久,不就是冬眠吗?它们还真不是一回事儿,只是二者的区别不太容易看出来。拿鱼来说,有几类鱼是会冬眠的,包括我们熟悉的鲤鱼、乌鳢,还有海里的鳗鲡。每当冬天来临,它们就把自己调到冬眠档:不吃、不喝、不游动。这看似与正常档的睡觉并无二致,但请注意它们的鳃!鱼类靠鳃呼吸,平时就算身体静止不动,鳃也会轻轻开合扇动。而进入冬眠的鱼,鳃也几乎不动,完全处于麻痹状态。除了呼吸,冬眠动物的体温、心跳等生命指征也都降到极低的水平,新陈代谢速率变得非常缓慢,与休克和死亡标准只差那么一点点﹣﹣这就是冬眠与睡觉的本质区别。

③冬眠的意义在于,尽量减少身体内外的生命活动,将能量消耗降到最低,以挨过环境严酷的时间段。动物冬眠时,能把生命的时钟调得极慢。比如生活在北美洲的普通箱龟,冬眠时心脏5~10分钟才跳1次,实在让人惊叹。更夸张的是,它们几乎完全不呼吸,只靠皮肤吸入少许氧气!

④科学家还发现,冬眠不是"习惯养成"的问题,而是遗传基因决定的"天赋"。这种"天赋"还与寿命的长短有联系。一般来讲,哺乳动物的寿命与体型相关,体型小的新陈代谢快,寿命短;体型大的新陈代谢慢,寿命长。比如大象就活80年,兔子七八岁就算高寿。 而蝙蝠打破了这个规律﹣﹣冬眠的菊头蝠和同体型的、不冬眠的老鼠相比,前者可以活到30多岁,后者却只有3、4岁。如果在同一物种中比较,如蝙蝠或者棕熊,依然是冬眠的寿命要长很多。

⑤冬眠是当下的热门研究领域。如果人类能像动物们一样冬眠,收获的就绝不仅仅是睡大觉的幸福感,也许还能长生不老。虽然对蝙蝠和棕熊等冬眠动物的研究能确定冬眠基因与长寿有关。但这些动物毕竟与我们人类相差太远。不过,在2004年,有个轰动科学界的发现:居然有一种猴子能冬眠!而人类跟猴子同属灵长类动物,基因相似性很高。如果猴子能冬眠,这意味着我们人类也有可能做到。到那时,我们的寿命说不定可以达到800岁!

(选自《博物》总第146期,有删减)

(1)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朗读第②段,指出冬眠动物与睡觉的本质区别。

(3)第③段加点词语"几乎"能否删去,为什么?

更夸张的是,它们几乎完全不呼吸,只靠皮肤吸入少许氧气!

(4)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5)作者说"我们的寿命说不定可以达到800岁",其推测依据有哪些?请结合④⑤两段简要概括。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饮水与健康
①一个健康的人,有足够的水喝,即便一段时间可内不进食,也能维持生命。如果没有水,三天就会导致死亡。如果在酷暑的沙漠中,甚至坚持不到两个小时,死神就会降临。所以《本草纲目》把水放在第一章。中国的先人有“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水补”的说法。为什么水对人如此重要?
②人体内三分之二以上是水。水是传送养分至人体各个组织、排泄人体废物、体液(如血液)循环的载体,是消化食物、润滑关节和各内脏器官以及调节体温所必需的物质。水是含有溶解性矿物质的血液系统的一部分,它用溶解的钙、镁一样,对维持人休组织的健康必不可少。
③喝足够的水有利于防病治病。比如可以预感冒,并使感冒者早愈。其原因在于,感冒大多数由病毒引起,身体的皮肤和黏膜是防御病毒和病菌入侵的免疫机制的一道防线。足够的饮水,可避免皮肤和黏膜干燥,有利于阻止细菌和病毒进入人体。足够的水可促使人体排出废物,使患者早愈 。
④喝足够的水有利于营造好的心情。人如果长期处于心理紧张状态,身体就无法抵御细菌或病毒的入侵。所以我们在心情烦躁时,应多饮水。水本身对人体有安神镇静作用,有利于人体健康。老年人睡前喝少量的水,可很快安神入睡。
⑤喝足够的水,可以延缓衰老,有利于长寿。人体衰老的过程,就是人体脱水的过程。例如老年人皱纹增多,就是皮肤干操、脱水引起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水占人体体重的比例会逐渐下降。已知水占人体的比重 ,大体如下:胎儿90 %、初生婴儿80 %、少年75 %、成年男于70 %、老年男子不小于65 %。所以,老年人尤其要养成喝水的习惯。
⑥那么人一天要喝多少水呢?正常人体内的水总是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摄入和排出量相差无几,变化幅度为l % — 2 %。美国科学家测定,一个体重65 千克的中年人,通过尿液、皮肤蒸发等多种途径,每日排出水的总量为2569毫升。为保持人体内水的平衡,每日必须补充2560 毫升左右的水。但我们所需的水,不完全来自饮水,粮食、肉类、蔬菜、水果等食品中也含有水,所以每日需要从饮水中获取的水,约需1200毫升。常用饮水杯容量为200 毫升,即每天约需饮6 —8 杯,才能说饮了足够的水。当然,这是指正常状态,在高温天气和运动、劳动强度大的情况下,还要补充约1 / 3 的饮水量。
⑦还要注意,喝可乐等饮料不能代替喝水。饮料多为酸性,经常喝酸性的饮料,会使机体酸性物质增多,容易产生疲劳,导致免疫功能降低。另外,饮料中含糖,喝多了会抑制摄食中枢,人容易“厌食”。
(选自《 自然与人》 有改动)
本文扣住饮水,说明了什么问题?( 2 分)


本文从四个方面来说明“饮水与健康”之间的关系,请补充说出其它三个方面。(3 分)
(l )水是人体必需的物质;
(2)
(3)
(4)
文章第⑤⑥段大量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请举出一例并说明其作用。(4 分)
举例:

作用:

文章结尾说“喝可乐等饮料不能代替喝水”“饮料中含糖,喝多了会抑制摄食中枢,人容易‘厌食’”。事实上,在我们周围,喝饮料代替喝水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读了本文,你对喝饮料代替喝水的现象有了怎样的认识?请结合本文饮水知识及身边生活现象简要谈谈。



鹦鹉流浪汉
1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夜。
2室内的暖气烧得很热,我开了阳台的门透气。过了一会儿,我想去把门关上。就在我把门往回带的那会儿,我的手碰到了一个软沓沓的东西,把我吓了一大跳。那东西黑糊糊凉飕飕的,就蹲在外面的窗台上,不停地颤抖。看仔细了,却是一只小鸟,好像是冻僵了。壮壮胆伸出手一把抓住它。它温顺乖巧,绝无反抗之意。用掌托着,举在灯下,才看清是一只绿颈黄翅的虎皮鹦鹉,身子小小的,半死不活地耷拉着脑袋,微微有一丝气息。两只脚爪,一个只剩下两枚脚趾,另一个,一枚爪子也没有,只留一坨光秃秃的脚掌,立在桌上,站都站不稳。
3不知它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在这样一个北风呼啸的黑夜里。它必是已经筋疲力尽了,为着寻找一个温暖的栖息地。而它居然能在黑暗中用最后一点儿气力,奔向一扇透出热气的门缝,可见它是一只生存力顽强的鹦鹉。
4阳台没有封闭,只好先把“鸟笼子”挂在厨房里。垫上接鸟粪的纸板,拴上仿树枝的竹筷,系好米盅和水杯,为收留这位气息奄奄的入侵者。
5这小家伙实在是饿坏了。吃相像个饿死鬼。
6第二天一大清早便被它喳喳的叫声吵醒。又喂它米和水。它扑过来,吃得贪婪而疯狂,犹如风卷残云,顷刻间一扫而光。
7大吃大喝了几日,它变得身子浑圆,羽毛锃亮。常用那两根脚趾,金鸡独立,牢牢地攀在筷子上,走钢丝一般,小眼睛警觉而锐利地洞察四方。叫声一日比一日地高亢嘹亮,虽然音律音调全无,一片聒噪之声而已,它却自我感觉极佳,傲慢得像只老鹰。
8吃也容忍了,叫也容忍了。想着外面世界的无奈,只希望它从此在我的笼子里安分守己。可它却几乎一刻不停地在笼子里跳上跳下,尖尖的小嘴急促而猛烈地啄着笼边的钢丝以及笼子里一切可以啄出响声的东西,试图诉说它某种未竟的愿望。胸脯上白色的细绒毛,一片片飘落下来,在空气里浮荡着,如同一份份难以阐释的宣言或是传单。有时它就在笼子里长时间地兜着圈圈,像是一只失控的钟表。
9丈夫被它吵得坐不住,说它一定是想晒晒太阳了,它本来就是天上树上的东西。
⑩就把笼子挂在阳台的钩子上。阳光洒在它翠绿的羽毛上,它昂起小脑袋仰望着蓝天,忽然停止了连日不断的哀鸣,变得非常非常安静。眼睛里闪烁着一种温柔的光泽。
11如果那时我能感到,在它这短暂的宁静中,一个天赐的逃跑机会正在临近———我会加固那只笼子吗?我不知道。
12那天,就在中午时分,我偶然走近阳台,一抬头,发现它已撞开了笼子顶端的盖板,身子悬在笼子的出口。正挣扎着想从笼子里拱出来。我叫一声不好,忙拉开门冲到阳台上去———却已晚了一步。就在我接近笼子的那一刻,它猛地钻出了笼子,拼命地扇动着翅膀,嘟的一声,像粒子弹似的,往天空射去
13它走得义无反顾。连头也不回。顷刻间就没了影儿。
14废弃的笼子在风中摇晃着。我不知它如今在哪里?也许它早已被冻死在野外了。但重要的是,它宁可被冻死,也不愿囚于一室一檐之下。于是,寻找和回归自然,就成为它一生中不断重复的主题。(摘自《张抗抗散文集》)
本文的题目该如何理解?对文章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段加线句用了哪些描写方法?作者要表现什么?描写中暗含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8段加线句“某种未竟的愿望”指的是什么?这个愿望是如何实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2段加线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的鹦鹉是一个什么形象?作者借它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是什么写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海岛剑麻
胡明理
当兵来到海岛的第二天上午,班长领我去炮阵地。我们约莫走了半个多钟头的山路,班长用手一指:“到了,小胡,去见见你的炮友吧。”我顺着班长所指的方向望去,只见遍地密密匝匝地长着一种蓝绿色的植物。“这炮阵地在哪儿呀?”我纳闷地对空自语着。班长呵呵笑着,边麻利地用枪刺挑起绿色的帘幕。哇!我眼前忽然露出一个很大的窑洞,一门大炮,威风凛凛地站着。哦!炮阵地原来被这些植物给遮蔽住了,难怪我一时发现不了。
我诧异地问班长:“这是什么植物呀?枝叶坚硬,像一把把刺刀竖着。”
“没见过吧?”班长口气中带着由衷的赞叹:“这叫剑麻,为防止敌人的间谍卫星,我们栽植了这些剑麻,用以伪装阵地。”
 “那为什么非种它,而不种别的树木呢?”我好奇地问。
  “嘿!你没到过海岛,自然不知道这里的气候。”班长指着山脚下波涛滚滚的大海说:“咱们海岛上,海风是咸的,海雾也是咸的。紧靠海边,如种植其他树木,是经不住海风和海雾侵袭的。我们都试种过,就连松树也很难成活,唯有剑麻才挺得住。它不但易种易长,并且不怕病虫害,四季常青……”
  下午,班长带我去我们班的蔬菜地。菜地离营房不远,就在山后的一座山上,这里地势向阳,刮来的海风正好被前面的一座山挡住。班长告诉我,这山原是一座光秃秃的石头山,是一代代老兵把泥土从山下一筐筐背上山,硬是用战士们的肩膀开辟出来的。我们费了好大的劲,才登上了山顶。边擦着大汗,边向下俯瞰:只见层层葱绿的辣椒、紫色的茄子、红红的西红柿、雪白的大白菜……宛若一朵朵五彩云霞飘绕山间,美轮美奂,让人目不暇接。班长拍拍我的肩膀说:“这些蔬菜的种子,可都是战友们从各自的家乡邮过来的。海岛是他们的第二故乡呵!”
  在下山的路上,我还惊奇地发现:这一层层梯田的堤坝,不是用一块块石头垒成的,而是一排排剑麻手挽手,肩并肩,铜墙铁壁般地屹立着,守护着山上珍贵的泥土……这真神啦!
 晚饭后,我跟着班长去联防村。路过海滩边,我瞧见一群渔家姑娘,正在明亮的月光下娴熟地编着渔网和绳索。班长似乎知道我要问什么,便告诉我,编织的渔网和绳索,用的全是剑麻。
  他还兴致勃勃地给我讲了一件往事。他回忆说:“那是前年八月的一天晚上,风大浪高,渔船都回港了。这天是我站岗。从望远镜中我观察到,停靠在码头的十几条渔船,有一条在海浪的颠簸中,渐离码头漂去。当时我一看不好!肯定是缆绳断了,赶紧发出援救信号。连队火速派出救援小分队直奔码头,经过一个多钟头的奋战,终于把船拖回了码头。果真是缆绳断了。”
  “那其他船的缆绳为什么没断呢?”我插话问。
   “其他的船,有的缆绳是新换的,有的缆绳则是用剑麻做的!”班长激动地大声说,“这剑麻结的缆绳有一个显著特点——天长日久,不怕海水浸泡、腐蚀……”
 也许刚才班长的话被姑娘们听到了。此刻,从海滩边传来一阵阵咯咯的笑声:“喂!新兵兄弟,知道吗?你们班长来俺岛上,可也是一株剑麻呵……”
  从联防村返回营房,连队的熄灯号刚好吹响。但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剑麻的形影一直在我的脑海里一幕幕浮现。啊!剑麻,我真想伸开双臂与你亲切拥抱呵。班长被我给吵醒了。他跳下床,轻声对我说:“小胡,起来吧,时间也差不多了,我们换岗去。”
  今晚是班长第一次带我站岗。
  我手握钢枪,紧随其后,与剑麻并肩而立……
(2012年第4期《散文选刊》)
阅读全文,说说剑麻有哪些特点。


试品味文中画线的句子。

                                          
从文中看,剑麻在海南起着怎样的作用?


说说你对“你们班长来俺岛上,可也是一株剑麻呵……”这句话的理解。


这篇散文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试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失败的背面
曾祥伍
①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让人在小小的绣花针上穿线,这时,你越是全神贯注,你的手就抖得越厉害,线就越不容易穿入。在医学界,这种现象被称作“目的颤抖”,即目的性越强越不容易成功。
②其实,我们每个人对于生活中所做的很多事,都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的成功。这是十分正常的事情。那么,为什么不给自己一个失败的心理准备呢?为什么不能用正常的心态正视失败呢?要知道,失败是痛苦的,但失败并不可怕,也并不是所有的失败都是灾难。世事难料,不是每个人都能够走到人生最辉煌的顶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名扬四海的大政治家丘吉尔参加总统竞选,当秘书告诉他“落选了”时,他却爽朗一笑说“民主胜利了!我追求的是民主。”他虽然竞选失败,但同样辉煌。他的失败,标志着他曾经拥有过。他能正视失败,说明他的内心足够强大。  
③失败了,关键是要找到失败的原因。失败后的思考比成功后的欢乐更有价值。也许你的努力还不够,也许客观条件不允许,也许有意外的因素在作祟。然后,就像为自己的人生这场考试交了一次学费一样,用明智的眼光去审视自己的失败。如果是因骄狂而失败,就要学会谦逊内敛;如果是因轻敌而失败,就要学会审慎行事;如果是因自不量力而失败,就要学会尊重客观实际;。总之,只要失败不失志,把失败当作成功的种子,坚持不懈地去耕耘,总有一天这颗种子会长成参天大树。  
④每个人在人生道路上都会遇到挫折和失败,弱者在挫折和失败面前叹息,绝望,不能自拔。只有强者,会越挫越勇,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须要接受失败,忍受失败的折磨,在失败中磨砺自己、丰富自己、完善自己,使自己更加有力量,使自己的内心更加强大。  
⑤如果做到了这一切,失败的背面就是成功。
(《思维与智慧》2012年第15期)
文章开头引用医学界中的“目的颤抖”现象,有何作用?

文章第②节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仿照第③节的画线句,在文中空白处填写一句同样句式的话。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①那一年,我的生母突然去世,我不到八岁,弟弟才三岁多一点儿,我俩朝爸爸哭着闹着要妈妈。爸爸办完丧事,自己回了一趟老家。他回来的时候,给我们带回来了她,后面还跟着一个不大的小姑娘。爸爸指着她,对我和弟弟说:“快,叫妈妈!”弟弟吓得躲在我身后,我噘着小嘴,任爸爸怎么说,就是不吭声。“不叫就不叫吧!”她说着,伸出手要摸摸我的头,我拧着脖子闪开,说就是不让她摸。
②望着这陌生的娘俩儿,我首先想起了那无数人唱过的凄凉小调:“小白菜呀,地里黄呀,两三岁呀,没有娘呀……”我不知道那时是一种什么心绪,总是用忐忑不安的眼光偷偷地看她和她的女儿。
③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从来不喊她妈妈。学校开家长会,我愣是把她堵在门口,对同学说:“这不是我妈。”有一天,我把妈妈生前的照片翻出来,挂在家里最醒目的地方,以此向后娘示威。怪了,她不但不生气,而且常常踩着凳子上去擦照片上的灰尘。有一次,她正擦着,我突然向她大声喊道:“你别碰我的妈妈。”好几次夜里,我听见爸爸在和她商量“把照片取下来吧”,而她总是说:“不碍事儿,挂着吧!”头一次,我对她产生了一种说不出的好感,但我还是不愿叫她妈妈。
④孩子没有一盏是省油的灯,大人的心操不完。我们大院有块平坦、宽敞的水泥空场,那是我们孩子的乐园,我们没事儿便到那儿踢球、跳皮筋,或者漫无目的地疯跑。一天上午,我被一辆突如其来的自行车撞倒,重重地摔在了水泥地上,立刻昏了过去。等我醒来,发现自己已经躺在医院里了。大夫告诉我:“多亏了你妈呀!她一直背着你跑来的,生怕你留下后遗症,长大了可得好好孝顺呀……”
⑤她站在一边不说话,看我醒过来,就伏下身摸摸我的后脑勺,又摸摸我的脸。我不知怎么搞的,我第一次在她面前流泪了。
⑥“还疼?”她立刻紧张地问我。
⑦我摇摇头,眼泪却止不住。
⑧“不疼就好,没事就好!”
⑨回家的时候,天早已经全黑了。从医院到家的路很长,还要穿过一条漆黑的小胡同,我一直伏在她的背上。我知道刚才她就是这样背着我,跑了这么长的路往医院赶的。
⑩以后的许多天里,她不管见爸爸还是见邻居,总是一个劲埋怨自己“都赖我,没看好孩子!千万别落下病根呀……”,好像一切过错不在那硬梆梆的水泥地,不在我太调皮,而全在于她。一直到我活蹦乱跳一点儿也没事了,她才舒了一口气。
⑾没过几年,三年自然灾害就来了。只是为了省出家里一口人吃饭,她把自己的亲生闺女,那个老实、听话,像她一样善良的小姐姐嫁到了内蒙,那年小姐姐才十八岁。我记得特别清楚,那一天,天气很冷,爸爸看小姐姐穿得太单薄了,就把家里唯一一件粗线毛大衣给小姐姐穿上了。她看见了,一把就给扯了下来,“别,还是留给她弟弟吧。啊?”车站上,她一句话也没说,在火车开动的时候,她才向女儿挥了挥手。寒风中,我看见她那像枯枝一样的手臂在抖动。回来的路上,她一边走一边叨叨:“好啊,好啊,闺女大了,早点儿寻个人家好啊,好。”我实在是不知道人生的滋味儿,不知道她一路上叨叨的这几句话是在安抚她自己那流血的心,她也是母亲,她送走自己的亲生闺女,为的是两个并非亲生的孩子,世上竟有这样的后母?
⑿望着她那日趋隆起的背影,我的眼泪一个劲儿往上涌。 “妈妈!”我第一次这样称呼了她。她站住了,回过头,愣愣地看着我,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我又叫了一声“妈妈”,她竟地一声哭了,哭得像个孩子。多少年的酸甜苦辣,多少年的委曲,全都在这一声“妈妈”中融解了。
⒀母亲啊,您对孩子的要求就是这么少……
⒁这一年,爸爸有病去世了。妈妈她先是帮人家看孩子,以后又在家里弹棉花,攫①线头,妈妈就是用弹棉花、攫线头挣来的钱,供我和弟弟上学。望着妈妈每天满身、满脸、满头的棉花毛毛,我常想亲娘又怎么样?!从那以后的许多年里,我们家的日子虽然过得很清苦,但是,有妈妈在,我们仍然觉得很甜美。无论多晚回家,那小屋里的灯总是亮的,桔黄色的火里是妈妈跳跃的心脏,只要妈在,那小屋便充满温暖,充满了爱。
⒂我总觉得妈妈的心脏会永远地跳跃着,却从来没想到,我们刚大学毕业的时候,妈妈却突然地倒下了,而且再也没有起来。
⒃妈妈,请您的在天之灵能原谅我们,原谅我们儿时的不懂事,而我却永远也不能原谅自己。我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我什么都可以忘记,却永远不能忘记您给予我们的一切……
⒄世上有一部书是永远写不完的,那便是母亲。
注:①攫(jué):抓,这里是扯的意思。
(选自《时文选粹》)
本文是以“我”对继母的感情变化为行文线索的,请根据这条线索在方框内填上恰当的词语。












反感


第③自然段写到:“我”和继母生活在一起,却还要挂出生母的照片。你如何理解“我”的这一举动的,请简要分析。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⑾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阅读第⑿自然段划线的句子,联系全文,分析“我”和母亲流泪的不同原因。



读完全文,你的眼角是不是也有湿湿的感觉?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用你认为最恰当的词概括这位母亲的形象。

一位同学读完本文后,情不自禁写下了一首小诗,请你结合本文的阅读感受,运用比喻的修辞,再仿写一段,整体上要求与前两段的风格一致。
母亲是一张弓,我是弓上的箭,您宁肯将筋骨拉断,也要把孩儿送到人生之巅。
母亲是一座桥, 任我将您的脊梁踏弯,不管风霜雪雨,都把我送到理想的彼岸。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