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洛阳桥》回答问题。

洛阳桥被誉为"福建桥梁状元"的洛阳桥坐落于福建泉州洛阳江上。又名"万安桥",如图1所示。

洛阳桥始建于北宋1053年,工程历时七年。桥原长1200多米,宽约5米,有桥墩46座,扶栏500个,石狮28个,石亭7座,石塔9座,规模宏大,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梁式石桥。桥由当时的郡守蔡襄主持兴建。洛阳桥的桥址位于江海汇合处,水深流急,建造桥基十分困难,桥基随时可能陷落坍塌、甚至被冲入海。洛阳桥的建桥工程,规模巨大,结构工艺技术高超,影响深远。像近代桥梁的"筏形基础",在国外尚不足百年;"浮运架梁法"今日还很通行;"种蛎固基法"将生物学应用于桥梁工程,堪称绝妙。关键性的工程分为如下几个阶段:首先在江中沿桥址中线,向江中抛填石料,形成一条横跨过江的矮石堤。石堤宽约25米,而长度达500余米。然后,匠师们利用洛阳江里盛产牡蛎这一自然条件,在矮石堤上散置蛎房。由于牡蛎繁殖力强,石堤里外间隙,成片成丛、密集繁生,两三年时间,就将原本松散的石堤胶结成一牢固整体。同时,石堤经受浪潮往复冲击,逐渐密实,底层石料嵌入流沙,使整条石堤变得格外稳固。这样筑成的桥墩底盘,用作桥基,即现代桥梁工程中的所谓"筏形基础",既增大了基础的面积,又增强了基础的整体性,能有效防止不均匀沉降。在"筏形基础"上,再用巨型条石,齿牙交错,互相叠压,逐层垒砌,筑成桥墩,墩的上下游两头,俱作尖形,以分水势。墩基间亦置大量牡蛎胶粘,潮汐来去,不能冲动。两墩间净孔,约在一丈五六尺。沿岸开采的石梁,预先放在浮排上,等到两邻近桥墩完成后,即趁涨潮之时,驶入两桥墩间,待潮退,浮排下降,石梁即可落在石墩上,全桥石梁300余条,每条约二三十吨重,皆"激浪涨舟,浮运架梁"而成。

洛阳桥的建成,为我国石桥建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历经地震、飓风、水患和战争,洛阳桥经受了几百年的考验,依然屹立,堪称我国古代桥梁史上的伟大创举。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经勘测发现某地块承载能力比较薄弱,如果要在该地块建筑一座高塔,容易发生局部沉降或坍塌。为了避免发生局部沉降和坍塌问题,请你借鉴洛阳桥成功建桥的经验,提出一个解决方案,并写出你的理由。

(2)如图2所示为洛阳桥船型桥墩的示意图,水流在桥墩前一分为二,沿柱面两侧向后流动。

①请写出洛阳桥桥墩被设计成船型的优点;

②请你展开想象,就洛阳桥船型桥墩的设计理念,举例说明还可应用在哪些方面。

科目 物理   题型 解答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 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探究实验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电路探究“导体中电流和电压的关系”,提供的实验器材有:电源 ( 6 V ) 、电流表、电压表定值电阻 ( 10 Ω ) 、滑动变阻器 ( 40 Ω 0 . 5 A ) 、开关和导线若干。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中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2)闭合开关前,应该将滑片 P 置于  端(选填“ A ”或“ B )

(3)小明同学进行了正确的实验操作,某次电流表的示数为 0 . 2 A ,此时定值电阻消耗的功率为   W ,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   Ω

(4)同组的小红同学想要探究“导体中电流和电阻的关系”,她又找来了两个阻值分别为 5 Ω 20 Ω 的电阻,用图示电路,为完成三次实验,则定值电阻两端电压的最小预设值是   V

小明学习了《电磁感应 发电机》一节内容后,他查阅了有关资料,知道在电磁感应现象中闭合电路之所以能产生电流,是因为在电路中产生了电压,为了研究这个电压,他买了一套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图中有机玻璃管长度为 1 . 5 m ,当圆柱形强磁体(直径略小于有机玻璃管内径)从有机玻璃管中下落穿过线圈时,与线圈相连的电压显示器可以显示此时的电压大小。小明想利用此装置探究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的电压大小与线圈匝数及强磁体运动快慢的关系。他进行了如下实验(忽略强磁体下落过程中所受阻力的影响) :

(1)小明将三个匝数相同的线圈和电压显示器的组件固定在有机玻璃管 A B C 处,如图乙所示。他想探究的是电压与  之间的关系。为了使实验效果对比明显,三个线圈之间的距离应该  (选填“近一些”或“远一点” )

(2)小明分三次在距管口 90 cm 处分别固定匝数为300匝、600匝、900匝的三个线圈和电压显示器的组件,每次都是从管口处由静止开始释放强磁体,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线圈匝数 N

实验次数

电压显示器示数 U / V

电压测量值 U / V

300

1

2.62

2.51

2

2.50

3

2.41

600

1

5.03

5.00

2

4.84

3

5.14

900

1

7.68

7.50

2

7.38

3

7.45

请根据上表电压测量值和对应的线圈匝数在图丙坐标纸上描点作图,分析图象可知:  

船只停泊在岸边时,常常将缆绳缠绕在码头的立柱上,为什么缆绳要缠绕多圈呢?某校课外兴趣小组展开了研讨,他们猜想:绕绳的圈数越多,绳和立柱间的摩擦力越大,且摩擦力与绕绳的圈数成正比。为了验证猜想,该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进行探究:

(1)如图甲所示,将弹簧测力计挂在铁架台上,用棉线将重物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方,测出其重力为 7 . 6 N ,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2)如图乙所示,将铁棒固定在铁架台上,将棉线在铁棒上绕1圈,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2 . 9 N ,老师告诉同学们,用重力减去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可以算出棉线和铁棒之间的摩擦力,随后同学们算出此时的摩擦力为 4 . 7 N

(3)逐渐增加棉线绕在铁棒上的圈数重复实验,直至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接近于0,并将有关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4)棉线绕3圈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丙所示,此时示数为   N ,棉线与铁棒之间的摩擦是  (选填“静摩擦”或“滑动摩擦” ) ,该摩擦力的大小为   N

(5)分析实验数据,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接近0之前,关于摩擦力与绳子缠绕圈数之间关系的探究结论是:  

棉线绕的圈数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 / N

摩擦力的大小 f / N

0

7.6

0

1

2.9

4.7

2

1.1

6.5

3

4

0.2

7.4

5

0.1

7.5

某科技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看到若干长方体金属导体。它们的材料相同,外形都如图甲所示,他们想探究该种导体电阻与厚度及边长的关系。在老师的帮助下,他们测量了部分导体厚度 h 、边长 a 和电阻 R ,并记录在表格中。(在测量电阻时,老师要求导体都要按照图乙所示的方式通过导线接入电路;实验时环境温度保持不变。 )

根据以上信息,请回答下面问题:

(1)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得:该种导体电阻大小与边长 a   (选填“有关”或“无关” ) ,与厚度 h   (选填“正比”或“反比” )

(2)从该种导体中,选取了厚度 h 之比为 2 : 3 、边长 a 之比为 2 : 1 的两个导体 R 1 R 2 ,按图丙方式串联后接在闭合电路中,设两端的电压为 U 1 R 2 两端的电压为 U 2 ,则 U 1 : U 2 =   

(3)现代集成电路技术需要电子元件微型化,且集成度越高,电子元件越需要微小。现某集成电路需要一只阻值为 1 . 6 × 10 - 3 Ω 的该种导体,小华从边长 a 5 mm 10 mm 15 mm 20 mm 的四个导体中选择了边长为 5 mm 的导体。与其它三个导体相比,请分析该导体工作时的优缺点:  

次数

厚度 h / mm

边长 a / mm

电阻 R / × 10 - 3 Ω

1

1

5

1.6

2

1

10

1.6

3

1

15

1.6

4

1

20

1.6

5

2

10

0.8

6

4

10

0.4

7

5

10

0.32

如图中所示,在“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电源电压为 4 . 5 V ,小灯泡额定电压为 2 . 5 V ,电阻约为 10 Ω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2)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  状态。

(3)实验中无论怎么移动滑片 P ,发现小灯泡始终不亮,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无示数,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种即可)

(4)排除故障后,移动滑片 P 到某位置,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示数为   V ;要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将滑片 P   (选填“ A ”或“ B ) 端移动,使电压表示数为   V

(5)移动滑片 P ,记录多组对应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绘制成 I - U 图象。根据图内所给的信息。计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   W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