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患盗论
刘敞
天下方患盗。或问刘子曰:"盗可除乎?"对曰:"何为不可除也?顾 ①盗有源,能止其源,何盗之患?"或曰:"请问盗源?"对曰:"衣食不足,盗之源也;政赋不均,盗之源也;教化不修 ②,盗之源也。一源慢 ③,则探囊发箧而为盗矣;二源慢,则操兵刃劫良民而为盗矣;三源慢,则攻城邑略百姓而为盗矣。此所谓盗有源也。"
【注释】①顾:只是;②修:贯彻得好;③慢:疏忽。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盗可 除乎 。
②衣食不 足 。
③则探囊发箧而为盗矣 。
(2)下列句子中的"或"与"或问刘子曰"中的"或"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而或长烟一空 |
B. |
或王命急宣 |
C. |
或以钱币乞之 |
D. |
或异二者之为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顾盗有源,能止其源,何盗之患?
②则攻城邑略百姓而为盗矣。
(4)作者认为产生"盗"的原因有哪些?(用原文回答)
课内文言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尝贻余核舟一贻:赠送 | B.绝类弥勒类:像 |
C.左手倚一衡木衡:同“横” | D.钩画了了了了:结束,完了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能以径寸之木以至鸟兽 | B.为宫室、器皿、人物中轩敞者为舱 |
C.启窗而观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D.则题名其上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对船头上苏轼、黄鲁直和佛印的外貌、神情和姿势等方面都进行了详细的描写,显得非常逼真而生动。 |
B.作者介绍船尾部分,写舟子两人,一人悠闲自在,一人神情专注,写出了舟中轻松的气氛,跟船头的情景互相呼应。 |
C.作者在文中运用说明和描写相结合的笔法,生动地介绍了王叔远的雕刻作品,表现了他高超的雕刻技艺。 |
D.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准确地把握了雕刻品的各个细节,并按一定的空间顺序写来,清楚地表现了它的整体形象。 |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2)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课外文言文阅读
初,晖①同县张堪素有名称②,尝于太学③见晖,甚重之,接以友道,乃把晖臂曰:“欲以妻子托朱生。”晖以堪先达④,举手未敢对,自后不复相见。堪卒,晖闻其妻子贫困,乃自往候视,厚赈赡⑤之。晖少子怪而问曰:“大人不与堪为友,平生未曾相闻,子孙窃怪之。”晖曰:“堪尝有知己之言,吾以信于心也。” (节选自《后汉书》)
【注释】①晖:朱晖,与张堪同为东汉人。②名称:名声,名望。③大学:汉朝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④先达:指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⑤赈赡:救济,周济。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晖同县张堪素有名称:(2)举手未敢对 请翻译下面句子。晖闻妻子贫困,乃自往候视,厚赈赡之。
结合文中朱晖的言行说说他是个怎样的人。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解释加点的词。
(1)学而时习之
(2)为人谋而不忠乎
(3)四十而不惑
(4)饭疏食饮水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温故而知新。
(2)切问而近思。“吾日三省吾身”阐明了什么道理?“传”“习”之本是什么?
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因。
【甲】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爱莲说》(节选)
周敦颐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斯是陋室( ) (2)可以调素琴( )
(3)陶后鲜有闻( ) (4)宜乎众矣(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甲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这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怀?
两则选文均用了对比的手法,试各举一例说明。
文言阅读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是记录的一部书, 是经典著作之一。孔子是时期伟大的家,教育家。
划分下面句子的节奏,只限两个停顿。
温 故 而 知 新,可 以 为 师 矣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①人不知而不愠()②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③学而不思则罔()④诲女知之乎() 翻译句子。
①为人谋而不忠乎?
②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讲述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为人处事等方面的道理。请从选段选择一例,结合自己的经历,就某一方面阐述的道理谈谈对自己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