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三则文言文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王蓝田①性急,尝食鸡子②,以筯③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之,又不得。瞋甚,复于地取内④口中,啮⑤破即吐之。谢无奕性粗强,以事不相得,自往数王蓝田,肆言极骂。王正色面壁不敢动。半日,谢去。良久,转头问左右小吏曰:“去未?”答曰:“已去。”然后复坐,时人叹其性急而能有所容。王述转尚书令,事行便拜⑥.文度曰:“故应让杜、许⑦。”蓝田云:“你谓我堪⑧此否?”文度曰:“何为不堪?”但克让自是美事,恐不可阙。”
蓝田慨然曰:“既云堪,何为复让?人言汝胜我,定⑨不如我。”
【注】①王蓝田:名述,袭爵蓝田侯。后文的“文度”为其子。②鸡子:鸡蛋。③筯(zhù):筷子。④内:通“纳”。⑤啮(niè):咬。⑥事行便拜:授官的诏书一下达就立即接受。⑦故,或许。杜、许,不译何人,应为当时有名望的两人。⑧堪:能够胜任。⑨定:到底。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复于地取内/口中 B.啮破/即吐之 C.谢无奕/性粗强 D.事行/便拜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
②
③阙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①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之,又不得。
②既云堪,何为复让?人言汝胜我,定不如我。
(4)结合三则短文内容,说说王蓝田是一个怎样的人。
阅读《幼时记趣》,完成下面问题(13分)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解释下面的划线字(2分)
(1)怡然称快( ) (2)故时有物外之趣( )
(3)盖一癞蛤蟆也( ) (4)鞭数十( )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 )( )(4分)
翻译句子(2分)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第二段描写的两幅图可以概括为图和图。(2分)
癞蛤蟆是一种微不足道的小动物,为什么童年的“我”竟觉得它是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呢?(3分)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甲)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①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乙) 杨补凡为余夫妇写载花小影,神情确肖。②是夜月色颇佳,兰影上粉墙,别有幽致,星澜醉后兴发曰:“补凡能为君写真,我能为花图影。”余笑曰:“花影能如入影否?”星澜取素纸铺于墙,即就兰影,用墨浓淡图之。日间取视,虽不成画,而花叶萧疏,自有月下之趣。( 肖:相似,相像 醉:酒醉之时 图:求,做,为 )选自《浮生六记》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⑴明察秋毫()⑵星澜取素 纸铺于墙()
⑶项为之强()⑷鞭数十()选出下列各组划线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①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②是夜月色颇佳,兰影上粉墙,别有幽致(甲)文写了许多有趣的事情,请依次概括三件在下面方格内。
|
明名医戴原礼尝至京,闻一医家术甚高,治病辄效,亲往观之。见其迎①求溢户,酬应不暇。偶一求药者既去,走而告之曰:“临煎加锡一块。”原礼心异之,问其故。曰:“此古方尔。”殊不知古方乃饧②字,饧即糯米所煎糖也。嗟乎!今之庸医妄谓熟谙古方,大抵不辨锡饧类耳!
注释①迎:迎接他出诊的人。②饧:táng 同“糖”。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
①明名医戴原礼尝至京( )②治病辄效( )
③偶一求药者既去( )④走而告之曰( )下面“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亲往观之 | B.观之正浓 | C.今之庸医妄谓熟谙古方 | D.而忘操之 |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原礼心异之,问其故。请你一分为二地评价文中“医家”的为人。
解释下列划线字词: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契:是:
求:惑:
文言文阅读与品味
山市
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解释划线的字。 (2分)
(1)城市依稀而已。
(2)数至八层,裁如星点。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 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2) 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找出表示这一顺序的词语。
选出理解有误的一项 () (3分)
A.山市,就像海市蜃楼一样,是大气层中的光线折射而形成的幻景。 |
B.本文历历如画地再现了山市由生成到消失的全过程。 |
C.本文悬念起笔,以情衬景,由粗及细、详略得体。 |
D.结尾再提山上的“鬼市”,补写一笔,照应开头,是全文的高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