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一)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日:“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曰,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③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④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齐地方/千里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吾与徐公/孰美    D.盖/石性坚重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孰视之(仔细)B.臣之妻私臣(偏爱)

C.皆以美于徐公(在)    D.不以物喜(因为)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第①段主要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以及邹忌的冷静思考,说明邹忌头脑清醒,不为奉承所迷惑。

B.选文第③段写齐王下令按上中下等次奖赏进谏的群臣吏民,从“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的反响来看,齐王之“蔽”得到了根本整治。

C.选文第④段写燕、赵、韩、魏皆朝于齐,作者以夸张之语收束全文,意在从正面突出邹忌的治国之才。

D.选文在语言上运用了众多排比句,增加了语言的节奏感,使之朗朗上口,造成了一种步步进逼的语势,给人无可辩驳之感。

(4)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译文:  

②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译文:  

(5)齐王被邹忌说服,欣然纳谏。请简要分析邹忌讽谏的高明之处。

答: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文言实词 朗读节奏划分 文言翻译 文言文阅读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不亦②思而不学则
③温而知新知也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用课文中的原句就是
青少年正处于求学阶段,正需要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方法,试选取课文中与学习有关的一则,谈谈它对你学习的指导。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线面题目。
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②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③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4 分)
(1)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2)先帝不以臣卑鄙
(3)深入不     (4)庶竭驽钝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2)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文中提到的“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这是作者向后主提出的第三条建议,请用四个字概括出来
②③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临危受命和。(用四字短语作答)。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    。(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
第③段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回答)。

更渡一遭 
昔有人得一鳖,欲烹而食之,不忍当杀生之名,乃炽火使釜①水百沸,横筱②为桥,与鳖约曰:“能渡此,则活汝。”鳖知主人以计取之,勉力爬沙③,仅能一渡。主人曰:“汝能渡桥,甚善!更为我渡一遭,我欲观之。”—— [南宋]岳珂《桯史》
【注】①釜:锅。  ②筱:竹条。  ③爬沙:指缓慢爬行。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1)欲烹而之    (  )    (2)炽火使釜水百沸 ( )
(3)横筱桥()    (4)则汝 (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汝能渡桥,甚善!更为我渡一遭,我欲观之。
鳖的主人是个什么样的人?本文有什么寓意?
                                          

《与朱元思书》 [南朝·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本文特别讲究文体的形式,主要采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对句整齐,音韵和谐,从文体上说是属于文。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天山色 (2)互相邈 
(3)鸢飞天者 (4)窥谷忘 
将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面对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郢①书燕说
郢人有遗相国书者,夜,火不明,谓持烛者曰:“举烛。”云而过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悦,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今世学者,多此。
①郢(yǐng):楚国的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
(1)()(2)() (3)()(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划线词的含义。
治则治矣,非书意也!
郢人谓持烛者“举烛”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

A.指出郢人做事粗枝大叶,贻笑大方。 B.肯定燕王善于采纳谏言,治理国家。
C.表明治国的根本在于举贤而任之。 D.批评今世学者牵强附会,曲解原意。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