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录,回答问题。(12)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的一部书,是      家经典著作之一。孔子是         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解释加点的词:
(1)不亦                  (2)学而不思则罔                   
(3)好之者不如之者          (4)人不知而不愠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请根据下列成语的出处,写出成语:
示例:出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成语:(2)三人行,必有我师。
出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成语:               
出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成语:               
《论语》讲述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为人处事等方面的道理。请从选段中选择一例,结合自己的经历,就某一方面阐述的道理谈谈对自己的启迪。
例:我选第____    则,启迪: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名著人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宋濂传》中的一段文字,完成小题。(14分)
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4分)
①濂以实对( )②然( )③帝问其( )④景濂(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因”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因呼濂字曰

A.虎因喜《黔之驴》 B.余因得遍观全书《送东阳马生序》
C.罔不因势象形《核舟记》 D.问塔动之因《梵天寺木塔》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两处)。(2分)
既而帝览其书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间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
(2)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宋濂是个怎样的人?(2分)

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赵奢)言兵事,奢不能难(驳倒),然不谓善。括母问其故,奢曰:“兵,死地也(危险的场合),而括易言之。使赵(赵国)不将括即已,若比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赵括既代廉颇(赵国大将),悉更约束(规定),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带领)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节选自《史记》)
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语。
(1)公将之。(2)克,公问其故。
(3)天下莫能当。(4)秦悉之。
根据语句意思,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B.赵括自/少时学兵法
C.尝与/其父言兵事 D.数十万之众遂/降秦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尝与其父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读懂文意,完成(1)—(2)小题。(
(1)根据乙文内容,用一个成语做乙文的标题,并说说成语的意思。
(2)根据这两段文字的内容,你认为曹刿的“论战”与赵括的“谈兵”有什么不同?说说你的看法。

文言文阅读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本文出自《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编纂的一部____________通史。记录了从____________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事。
解释划线词语
(1)但当涉猎卿:____________
(2)今当涂掌事:____________
翻译下列句子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本文讲述了____________的重要性,通过吕蒙的变化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至少两条)

阅读下面一篇课外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有猎于山者,射雄雉①而置雌雉,或问其故,曰:“置雌者留以招雄也,射雌则雄者飏②,并获则绝矣。”数月后,雌果招一雄雉来,猎者又射之。如是数年,获雄雉无数。一日雌雉随猎者归家,以首触庭前香案③而死。后其家人死相继,又为讼累而荡其产,未几猎者亦死,竟绝后。或曰:“人莫不爱其伉俪④,鸟亦然耶。”猎者之计虽狡,而雉鸟之报更惨矣。
【注释】 ①雉:俗称野鸭.②飏:飞走。③香案:放香炉的长条的桌子④伉俪:伴侣。
解释下列划线字。
雌雉②如数年③以首庭前香案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人莫不爱其伉俪,鸟亦然耶。
从“猎者亦死,竟绝后”这样的结果中,你获得什么启示?

阅读下面一篇课内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
(1)醉翁之不在酒(2)佳木而繁阴(3)者胜
下面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山僧智仙也辍耕垄上
B.行者休厅事之东北角
C.朝往,暮而归 学不思则罔
D.杂而前陈者 则何时而乐耶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太守为什么“醉”呢?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