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③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④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先帝不以臣卑鄙:下流无耻 |
B.由是感激:因此 |
C.夙夜忧叹:早 |
D.躬耕于南阳:亲自 |
(2)下列句子中的“以”与例句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先帝不以臣卑鄙
A.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
B.以告先帝之灵 |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D.咨臣以当世之事 |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至于/斟酌损益 |
B.陛下/亦宜自谋 |
C.锦官城/外柏森森 |
D.两朝开济/老臣心 |
(4)对诗文内容和情感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中先帝临崩前将国家大事托付于诸葛亮的原因之一是他做事谨慎。
B.甲文第①②段,作者回顾了三顾茅庐、临危委重任、临崩寄大事三件事。
C.乙诗颔联描写祠内的美景,体现了作者愉快的心情。
D.乙诗颈联高度赞扬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和鞠躬尽瘁的精神。
(5)对诗文写作手法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第①段寓情于议。
B.甲文第②段寓情于叙。
C.乙诗首联运用设问的手法,点明了丞相祠堂的所在地。
D.乙诗的尾联抒情,寄寓了诗人忧国伤乱怀才不遇的感慨。
(6)将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7)乙诗中有一联可看出甲文中诸葛亮“兴复汉室”的理想并未实现,请找出来。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1)负箧曳屣()(2)持汤沃灌()
(3)皆被绮绣()(4)腰白玉之环()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请写出表现古人“好学”的两个成语:①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9分)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久之,显宗问固:“卿弟安在?”固对:“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帝乃除超为兰台令史。
十六年,遣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域。
超,到鄯善,鄯善王广奉超礼敬甚奋,后忽更疏懈。超谓其官属曰:“宁觉广礼意薄乎?此必有北虏使来,狐疑未知所从故也。明者睹未萌,况已著邪?”乃召侍胡诈之曰:“匈奴使来数日,今安在乎?”侍胡惶恐,具服其状。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灭此虏,则鄯善破胆,功成事立矣。”众曰:“善。”初夜,遂将吏士往奔虏营。会天大风,超令十人持鼓藏虏舍后,约曰:“见火然,皆当鸣鼓大呼。”余人悉持兵弩夹门而伏。超乃顺风纵火,前后鼓噪。虏众惊乱,超手格杀三人,吏兵斩其使及从士三十余级,余众百许人悉烧死。超于是召鄯善王广,以虏使首示之,一国震怖。 (选自《后汉书·班梁列传》,有删节)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意思。(4分)
①不耻劳辱。②见火然,皆当鸣鼓大呼
③尝辍业投笔叹曰④遣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域下列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徐令彪之少子也辍耕之垄上。 |
B.效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属予作文以记之 |
C.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得而腊之以为饵 |
D.超乃顺风纵火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匈奴使来数日,今安在乎?
②余人悉持兵弩夹门而伏。文中“小子安知壮士志哉?”的句意与司马迁《陈涉世家》中“”有异曲同工之妙。
请结合选文中具体的语句,说说班超的性格特点。(4分)
阅读下列短文,完成小题。
甲文: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乙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解释划线的词的含义。
(1)由是先主遂诣亮( )
(2)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
(3)犹当效张骞立功异域( )
(4)不耻劳辱( )划线的文言虚词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每自比于管仲、乐毅受任于败军之际 |
B.凡三往,乃见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
C.常为官佣书以供养谓为信然 |
D.以取封侯属予作文以记之 |
翻译画线句子。
(1)时人莫之许也。
(2)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结合原文分析两篇文章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上的异同。
阅读《东坡食汤饼》 ,完成题目。
东坡食汤饼①陆游
吕周辅言:东坡先生与黄门公②南迁③相遇于梧、藤间④。道旁有鬻⑤汤饼者,共买食之。恶⑥不可食。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徐谓黄门曰:“九三郎⑦,尔尚欲咀嚼耶?”大笑而起。秦少游闻之,曰:“此先生‘饮酒但饮湿’⑧而已。”
【注释】①汤饼:面条。②黄门公:即苏轼弟苏辙。③南迁:贬谪到南方。④相遇于梧、藤间:绍圣四年苏轼贬海南,苏辙贬雷州,南行途中两人相遇于梧州、藤州之间。⑤鬻:卖。⑥恶cū:通“粗”。⑦九三郎:苏轼对弟弟的称呼。⑧饮酒但饮湿:只管饮酒,莫管它的味道。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3分)
(1)恶不可食____________(2)徐谓黄门曰___________(3)秦少游闻之___________找出与例句中划线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3分)
例句:道旁有鬻汤饼者,共买食之
A.录毕,走送之 | B.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
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D.辍耕之垄上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的句子。
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从苏东坡的言行中.你可以看出他是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3分)
阅读《陈涉世家》(节选),完成文后题目。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节选自《陈涉世家》)解释下面划线的字。
(1)会天大雨 __________________(2)楚人怜之__________________
(3)或以为亡__________________(4)为天下唱__________________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的句子。
(1)等死,死国可乎?
(2)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陈胜、吴广为什么要诈称公子扶苏、项燕?(用简洁的语言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