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欧阳修,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然有声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
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
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注】①嶷(yí])然有声:人品超群而享有声誉。②机阱:陷阱。③宽简:宽松简易。④便:安逸、安适。
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
因 取 旧 案 反 覆 观 之
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1)读书成诵(     )
(2)晚号六一居士(     )
(3)机阱②在前(    )
(4)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    )
用同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
当有文人来访,欧阳修为什么不与他们谈论文章?请用文中语句回答。
阅读选文第三段,结合下面的链接文字,具体说说欧阳修具有怎样的从政思想。
【链接】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名著人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文言文阅读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公破之,刳①去其节,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子城西北隅,雉堞②圮毁,蓁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平挹江濑③,幽阒辽复④,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披鹤氅,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己亥闰三月,到郡。四年之间,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处!岂惧竹楼之易朽乎?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茸之,庶斯楼之不朽也。
(节选自王禹傅《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注]①刳(kū):剖,削。②雉堞:城墙。③平挹江濑(1ài):奔流的江水尽收眼底。濑,湍急的水。④辽复:写视野的辽阔绵远。复,绵远。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有仙则②无案牍之形③不可状④公退之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何陋有皆竹楼所助也
B.可调素琴其价廉而工省也
C.斯楼之不朽也竭驽钝
D.幸后之人与我同处处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岂惧竹楼之易朽乎?
【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5题
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魏于是乎始强。
【注释】虞人:掌管山泽苑囿打猎的官。罢:停止、取消。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1)文侯与虞人猎:期:()(2)日:是:()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天又雨,公将焉之?
请简要说说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的主要启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乘船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华歆、王朗乘船避难俱____________
(2)歆难之辄____________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幸尚宽,何为不可?(2)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按要求用原文语句回答
(1)王朗让人搭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朗想抛弃“所携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华歆认为不该抛弃“所携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依据小故事,请你判断谁优谁劣?优在哪?劣在哪?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甲】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
褫(chǐ)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节选自岳飞《论马》)
(注释)介:披上战甲。褫:解除。
解释下列加点字。
(1)死于槽枥之间(2)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才美不外(4)日豆至数斗
(5)其初若不甚(6)自午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千里也?
(3)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①不以千里也②不能前时之闻
B.①一食尽粟一石②王命急宣
C.①才美不外②胡不我于王
D.①执策而之②有亭翼然于泉上者

在乙文中,直接描写作者的马“才美”“外见”的句子是什么?
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它们都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选段回答问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乙】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②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注释] 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②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③翳:遮盖,这里指云。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沿溯阻。绝:②王命急宣。 或:
③不以也。疾:④然十二峰者不可见。悉:
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②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甲】 【乙】两文都写到“山”,两文段所写的“山”各有着怎样的特点?
【甲】 【乙】两文段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