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说明凸透镜对光具有   作用,该凸透镜焦距是    cm

(2)为了能使像始终成在光屏中心位置,要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如图乙所示的位置示意图,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倒立、   (选填"缩小"或"放大" ) 的实像,应用此成像规律可制成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刻度尺的使用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在“比较不同液体的吸热能力”实验中:

(1)除了图中所示器材,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有天平和   

(2)在甲装置中,分别给初温相同且   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加热。

3)在甲装置中,用相同酒精灯给两种液体加热相同时间,其目的是为了保证两种液体   相同。

(4)在甲装置中,两种液体升高相同的温度,给   加热时间更长。

(5)乙装置中两个相同烧杯装有相同质量的水,灯中煤油和酒精的质量相等,进行“比较煤油和酒精的热值大小关系”实验,假设6分钟两种燃料全部烧完,实验数据如表:

加热时间 / min

0

1

2

3

4

5

6

A 杯水温 / ° C

25

27

29

32

34

36

38

B 杯水温 / ° C

25

26

27

28

29

30

31

分析数据可知:热值较大的是   

(6)通过实验数据直接计算出燃料的热值将   (选填“偏大”或“偏小”)。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

(1)平面镜成像原理是   

(2)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   

(3)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选取两支   的蜡烛。

(4)无论怎样水平移动蜡烛 B ,都不能与蜡烛 A 的像重合,原因是   

(5)判断平面镜成虚像的方法是   

(6)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

(1)小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时,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位置由静止滑下,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   相同。

(2)小车在粗糙程度不同的平面上静止时的位置如图甲、乙、丙所示。可以得出,物体受到的阻力越   (填“大”或“小”),速度减小得越慢。由此推理得出: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力时,将保持   运动状态。

(3)小悦还想探究“动能的大小与速度的关系”,并进行了如图丁所示实验。

①让小车从斜面上的   (填“相同”或“不同”)高度由静止滑下,撞击木块。观察木块移动的距离,并得出结论。

实验中发现两次木块移动距离都较近,于是用木板代替毛巾进行实验。这样就可以在   相同时,通过减小接触面的   来减小木块与平面的滑动摩擦力,使木块移动距离较远,实验现象更明显。

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已知凸透镜焦距为 10 cm

(1)小明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2)蜡烛、光屏和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像未画出),该像为倒立、   (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的   (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利用了这个成像原理。

(3)保持蜡烛与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不动,应将凸透镜移到光具座    cm 刻度线处,光屏上会再次出现清晰倒立、   (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4)将凸透镜重新移回到如图所示位置,在光具座 70 cm 刻度线处又放置一个相同的凸透镜,取走光屏。在这两个凸透镜右侧通过透镜也可以观察到蜡烛所成的像,生活中的   (填“显微镜”或“望远镜”利用了这个成像原理。

小志和小丽分别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了如图乙所示图象

(1)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甲所示,其温度是    ° C

(2)由图象可知:①水的沸点低于 100 ° C ,原因是气压   (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标准大气压。

②水沸腾时持续吸热,温度   

③第 6 min    (填“小志”或“小丽”)的实验装置中水分子运动更剧烈。

(3)实验结束后,小志想到妈妈在煮饺子时加入一些冷水,锅内的水停止沸腾。原因是水   (填“温度低于沸点”或“不能继续吸热”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