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醉翁亭记》(节选),完成1﹣4题。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①云归而岩穴 暝
②醉翁之 意不在酒
③山间之四 时也
④ 颓然乎其间者
(2)下列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友谊赛与客来饮 于此 |
皆以美 于徐公 |
B. 故自号曰醉翁也 |
公问其 故 |
C.杂 然而前陈者 |
满坐寂 然,无敢哗者 |
D.射 者中,弈者胜 |
陈胜 者,阳城人也。 |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4)请在①②段中找出一个成语,并说说现在常用它来表达什么意思。
(5)从写景的角度,对"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一句进行赏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选段,完成小题。(共8分)
宣王好射
齐宣王好射,说①人之谓己能用强弓也。其尝所用不过三石②。以示左右,左右皆试引之,中关③而止,皆曰:“此不下④九石,非王,其⑤孰能用是?”宣王之情,所用不过三石。而终身以为用九石,岂不悲哉?(《吕氏春秋》)
[注]①说:同“悦”。②三石(dàn):石,重量单位,一石为120斤。③关(wān):同“弯”,指拉满弓。中关,指弓只拉了一半的弧度。④不下:不少于。⑤其:副词。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
⑴齐宣王好射(2)左右皆试引之翻译句子。
①说人之谓己能用强弓也。
②其孰能用是。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①文段结尾说:“岂不悲哉?”齐宣王究竟可悲在哪里?
②本文要说明的道理是什么?
文言文阅读。
王安石待客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②,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③。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④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⑤,初供胡饼⑥两枚,次供猪脔⑦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⑧,惟啖⑨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旁。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选自宋·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二》)
【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②京师:京城。③盛馔(zhuàn):准备丰盛的饭菜。④果蔬:泛指果品菜肴。⑤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⑥胡饼:烧饼。⑦脔(luán):切成小块的肉。⑧箸:筷子。⑨啖:吃。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
(1)因谒公()(2)觉饥甚而不敢去()
(3)其人已心怪之()(4)果蔬皆不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王安石具有什么品质?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文言文阅读。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铲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是马也()
(3)执策而临之()(4)策之不以其道()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上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文中的“千里马”、“伯乐”各有什么寓意?
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文言文阅读。
王冕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解释文中这些词
窃:已而:执策:若:翻译
(1)听已,辄默记。
(2)安阳韩性闻而异之。本文记叙了王冕苦学的哪两件事?从中你受到哪些启发?
文言文阅读。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 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并自为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找出文段中的一个通假字,并注音释义。
()通()注音:()释义:()解释词语
①传一乡秀才观之______ ②指物作诗立就______
③其文理皆有可观者______ ④或以钱币乞之_____翻译下列句子
①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②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开头介绍方仲永的身世,意在突出什么?
联系全文,说说本文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