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小明用完全相同的木块分别做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丙三个实验。
(1)将木块放在水平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使木块做 运动,此时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甲、乙两个实验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 有关; 两个实验说明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3)小明认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接触面的面积有关,于是他在上述用实验的基础上,将木块沿竖直方向切成两部分继续进行实验,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由表中数据验证了自己的猜想,这种做法 (正确/错误),理由是 。
次数 |
木块大小 |
接触面积S/cm 2 |
摩擦力f/N |
1 |
整块 |
150 |
1.5 |
2 |
三分之二块 |
100 |
1.0 |
3 |
三分之一块 |
50 |
0.6 |
某同学利用电能表来测定家中电热水瓶的电功率,他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A.观察家中的电能表,记住铭牌上“3000rev/(KW·h)”的字样; |
B.在5min内观察到电能表的转盘转了100转; |
C.接通电热水瓶的同时家中其他用电器也处于工作状态; |
D.根据公式P=W/t算出电热水瓶的电功率。 |
(1)、以上实验步骤中,有错误的步骤是(填代号)______,
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电热水瓶的电功率为________W。
、如下图(a)所示电路中,电灯L1的电阻为10Ω,电压表V1、V2所用的量程不明,开关S闭合后,
V1、V2的示数分别是图(b)中所示,那么V2用的量程是_________,灯L1的功率为_________W。
LED灯是一种新型的环保节能灯,小林为了探究LED灯与家用普通白炽灯、普通节能灯的发光效率,他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了实验(其中R0为光敏电阻,其电阻值与光照强度成反比)其实验步骤如下:
① 先把“220V 15W”的普通白炽灯接入灯座,通过调整,使灯泡与温度计的玻璃泡距离约为2cm,灯泡与热敏电阻的距离约为30cm。闭合开关S和S1,通电10min,分别读出温度计和电流表的示数,并填入下表。
灯泡类型 |
盒内初温 |
盒内末温 |
电流表示数 |
白炽灯 |
20℃ |
78℃ |
6mA |
普通节能灯 |
20℃ |
50℃ |
15 mA |
LED灯 |
20℃ |
35℃ |
60 mA |
②接着分别把规格相同的普通节能灯和LED灯接入灯座,重复上述实验。
根据小林的探究,请回答:
(1)电能转化为内能最多的灯是____________,这是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_来比较的。
(2)电能转化为光能最多的灯是____________,这是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_来比较的。
(3)LED灯的发光效率较______ (填“高”或“低”)。
(4)综合分析表中数据可知,15W的LED灯的发光亮度与______W的白炽灯发光亮度相当。
测定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选用的电源电压为4.5V,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电阻约为10Ω。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 _______ 。
(2)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完整如图a所示的实物电路。
(3)闭合开关前,图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位于 _____ (选填“A”或“B”)端。
(4)闭合开关,移动变阻器的滑片P,发现小灯泡始终不亮,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无示数,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一种即可)。
(5)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至电压表的示数如图b所示,其读数为 ______ V;要获得小灯泡额定功率的数据,滑片P应向 ________ (选填“A”或“B”)移动。
(6)改变滑片P的位置,获得多组对应的电压、电流值,绘制得如图c所示的I – U图象。由图象可知,小灯泡两端电压是1.5V时,其电阻是 ______ Ω;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 ________W。
(7)根据图像可判断小灯泡的电阻随电压升高逐渐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的实验中:
(1)利用如图(甲)所示实验电路,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电压的关系”时:
①需要个定值电阻。
②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
③利用实验数据作出的I- U关系图线,与图13(乙)中的最接近。
(2)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表1 U=3V
实验次序 |
R/Ω |
I/A |
1 |
5 |
0.6 |
2 |
10 |
0.3 |
3 |
20 |
0.15 |
表2 R=20Ω
实验次序 |
U/V |
I/A |
1 |
2 |
0.1 |
2 |
4 |
0.2 |
3 |
6 |
0.3 |
分析表1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表2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