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如图所示的电路研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保持电源电压和电阻箱 的阻值不变,移动滑动变阻器 的滑片 ,测得电流、电压如表1所示;然后将滑片移到适当位置保持不变,仅改变电阻箱 的阻值,测得相应的电流值,如表2所示。
表1
次数 |
|
|
① |
1.0 |
0.20 |
② |
1.5 |
0.30 |
③ |
2.0 |
0.40 |
表2
次数 |
|
|
① |
3.0 |
0.50 |
② |
6.0 |
0.33 |
③ |
9.0 |
0.25 |
(1)根据表1中的数据,你得出什么结论?求出 的阻值。
(2)分析表2中的数据,指出实验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说出判断的理由。
(3)请利用表2中的数据求电源电压。
学习了光学知识后,晓雯对有关实验进行了思考和创新:
(1)如图所示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实验中,晓雯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来完成探究活动,虽然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这是为了能确定像的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使像看起来更清晰,晓雯最好在________ 的环境中进行(选填“较亮”或“较暗”);
(3) 晓雯在B蜡烛的烛焰上放一根火柴,火柴 _____(选填“可能”或“不可能”)被点燃,取一光屏放在B处,发现光屏上并没有出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____像。
(4)、当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20cm的A处时,①晓雯以5cm/s的速度匀速将A蜡烛远离玻璃板2s时,B蜡烛应与A相距____cm才可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②晓雯将玻璃板移去,在玻璃板位置放一凸透镜,B处放一光屏,发现光屏上恰好成清晰的倒立、等大的烛焰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_________cm。
2009年7月22日上午,五百年一遇的罕见日全食在天空上演,我国长江流域12个省区市能见日全食,观测日全食不能用肉眼直接对着太阳,如果没有专用的太阳滤镜,可采用如下的三种简便方法。方法一:准备一盆黑墨水置于阳光下,在脸盆中观察太阳的像,如图甲所示,这是利用了________成像原理;方法二:将手指展开,互相垂直叠放,如图乙所示,对着阳光,在白纸上观察太阳的像,这利用了_________ 成像原理;方法三:如图丙所示,用啤酒瓶底观看日食,啤酒瓶底可以 __________一些色光,避免强光伤害眼睛。
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萘的温度上升速度较_________(选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2)除图1所示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和 ___________ 。
(3)萘加热一段时间后,可看到烧杯中有“白气”冒出,“白气”是 _______(填序号)。
A.水蒸汽 B.小水珠
(4)图2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__________ 分钟。
|
|
如图甲是小明做“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图.
(1)实验时,老师让同学们在烧杯上盖上硬纸板,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
(2)小明在水温升高到90°C时开始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其中在第2min记录数据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请将读数填在表内的空格处.
时间/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温度/°C |
90 |
92 |
96 |
98 |
99 |
99 |
99 |
(3)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丙中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4)从图象中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 __________°C,水在沸腾时温度的特点是 ________
(5)实验结束后,同学们所测水的沸点都低于100°C,由此大家判断可能是当时的大气压 ________(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标准大气压.
小华学了有关声音的知识后,对材料的隔音性能很感兴趣,于是他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实验步骤如下:
①先搜集各种材料,如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袜子;
②把钟放到一个盒子里,将衣服盖在钟上方,然后逐渐远离盒子直到听不到嘀嗒声,记下此时人离盒子的距离;
③依次分别将各种材料盖在钟上方重复以上实验,得到如下表的数据.
材料 |
衣服 |
报纸 |
平装书 |
塑料袋 |
袜子 |
听不见钟声的实际距离/m |
2.1 |
2.8 |
3.7 |
5.2 |
1.2 |
请你回答问题.
(1)小华设计的实验利用了离声源越远,听到的声音响度越________(大/小)的原理.
(2)根据实验数据,待测材料隔音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小华的实验结果,你可以作一个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