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上以黄铁矿(主要成分是二硫化亚铁FeS2)为原料,生产硫酸。将黄铁矿(FeS2)粉碎,加入沸腾炉中瓶鼓入空气进行高温煅烧,得到气体和炉渣,气体经过一系列变化得到硫酸。请回答下列问题:
Ⅰ.FeS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 。
Ⅱ.将黄铁矿粉碎,目的是 。
Ⅲ.已知炉渣的主要成分为铁的某一种氧化物,甲同学对炉渣中铁的氧化物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
1.Fe3O4+8HCl═FeCl2+2FeCl3+4H2O
2.向FeCl2溶液中滴加铁氰化钾溶液,产生蓝色沉淀,而向FeCl3溶液中滴加铁氰化钾溶液不产生蓝色沉淀。
3.向FeCl3溶液中滴加无色的硫氰化钾溶液时,溶液变成红色,而向FeCl2溶液中滴加无色的硫氰化钾溶液时,溶液不变成红色。
【提出猜想】猜想1:炉渣中铁的氧化物为FeO 猜想2:炉渣中铁的氧化物为Fe2O3
猜想3:炉渣中铁的氧化物为 。(填化学式)
【方案设计】
1.取少量炉渣于烧杯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杂质不溶于稀盐酸),充分搅拌,过滤。
2.取上述滤液少许于A、B两试管中,向A试管中滴入铁氰化钾溶液,设想有两种可能的实验现象:①产生蓝色沉淀;②不产生蓝色沉淀。向B试管中滴入少量无色的硫氰化钾溶液,设想也有两种可能的实验现象:③溶液变为红色;④溶液不变红色。
请你帮助甲同学填写猜想成立时,A、B两试管中的实验现象(用①②③④填空):
若猜想1成立,则实验现象为 。
若猜想2成立,则实验现象为 。
若猜想3成立,则实验现象为 。
【实验验证】甲同学取滤液少许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铁氰化钾溶液或无色的硫氰化钾溶液中的一种试剂就证明了猜想2成立,甲同学滴加的试剂为 。
以下是实验室常用到的仪器。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取用固体药品时用到的仪器是 (填字母);
(2)胶头滴管的用途是 ;
(3)过滤操作时使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填字母)。
为测定某硫酸铜样品中硫酸铜的含量(杂质不溶于水,不含铜元素,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进行了如下实验
(1)上述实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根据已知条件列出求解C烧杯中参加反应的硫酸铜质量(X)的比例式 。
(3)配制上述实验所用的氢氧化钾溶液,需要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钾溶液的质量为 。
(4)样品中硫酸铜的质量分数为 。
(5)D烧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6)若用湿法冶金的方法冶炼出100kg含杂质4%的铜,需要这种硫酸铜的质量为 。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某化学兴趣小组在一次活动中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探究实验。
【实验探究】
【收集证据】A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 。根据C试管中的现象能得出B烧杯的溶液中一定没有的离子是(2) (填符号)。滴加氢氧化钡溶液的实验现象(3) 。
【结论应用】通过上述实验现象可以得出,在此过程中(4) (从宏观角度回答)。根据这个结论,若向C试管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则B烧杯的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5) (填符号)。
【归纳总结】经讨论我们能够总结出,根据明显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许多结论。一般来说,常根据(6) ,证明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
如图中A、B、C、D、E、F分别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B、C、D、E分别属于酸、碱、盐、氧化物四种类别中的一种,A是目前提取量最大的金属,B由两种元素组成,C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图中用“﹣”表示两种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用“→”或“”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图中部分反应需要在溶液中进行,物质是溶液的只考虑溶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写出A、C、E、F物质的化学式
A C E F 。
(2)写出B与C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过量A的粉末与B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 。
实验室现有石灰石、稀盐酸、火柴、药匙、升降台、木条、棉花、镊子及以下仪器:
(1)若要制取二氧化碳,应选择的仪器有①锥形瓶和 (填序号),还需补充的仪器是 (填名称)
(2)若补充一种药品还能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将制取氧气和检验氧气的装置图补充完整。
(4)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观察到导管口 时,开始收集,气体逸出的原因是由于试管内温度升高且 ,使试管内压强 ,大于外界大气压,在压强差的作用下,气体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