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甲】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奋袖出臂,两股战 战 ,几欲先走。
(林嗣环《口技》)
【乙】光绪十六年 ①春闰二月甲子,余游巴黎蜡人馆。见所制蜡人 ②,悉仿生人 ③,形体态度,发肤颜色,长短丰瘠,无不毕肖。自王公卿相以至工艺杂流,凡有名者,往往留像于馆。或立或卧,或坐或俯,或笑或哭,或饮或博, 骤视之,无不惊为生人者。余亟 ④叹其技之奇妙。
(清人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注释】①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②蜡人:用蜡做成人的形象。③生人:活人;④亟(qì):屡次,不断地。山东省平邑县兴蒙学校李传鹏输入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中 间力拉崩倒之声 |
|
②不能 名其一处也。 |
|
③无不毕 肖 |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①不能指 其一端 |
② 其一犬坐于前。(《狼》) |
B.①凡有名 者。 |
②念无与为乐 者(《记承天寺夜游》) |
C.①往往留像 于馆 |
②求石兽 于水中。(河中石兽) |
D.①余亟叹其技 之奇妙 |
②属予作文以记 之。(《岳阳楼记》)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②骤视之,无不惊为生人者
(4)下列句子中不能表现口技表演者或蜡人制作者高超技艺的一项是
A.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B.余亟叹其技之奇妙
C.见所制蜡人,悉仿生人,
D.形体态度,发肤颜色,长短丰瘠,无不毕肖。
(5)【甲】【乙】两段文字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4分 )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下片中,一个“独”字叩人心扉,情味无穷,请分析其作用。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诗词鉴赏
东栏梨花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注解)雪:指梨花除了以“雪”比喻梨花,诗歌还用了哪些词语来描写梨花?写“柳深青”有什么目的?
看着雪白的梨花,诗人为什么会产生“惆怅”的心情?(请用原诗回答)这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王驾的《雨晴》,完成后面题目。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本诗前两句用什么修辞手法,扣住什么来写春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前人评价“却疑春色在邻家”为“神来之笔”,你认为这句“神”在何处?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词中被人誉为“天然奇偶”的句子是:,
。选出对本词赏析有误的一项( )
A.这是一首怀念旧时友人的词。词中“夕阳”、“花”、“燕”都可以理解为虚指往日岁月和昔时友人,是熟悉的事物或感情的象征。 |
B.“花落去”既指芳春匆匆归去,又是指惋惜美好生活的消逝。其实,人生的盛衰浮沉、生死聚散,不也如同花开花落。 |
C.着一“独”字,点醒题旨,词中的“新词、饮酒、天气、亭台、夕阳、落花、归燕”无一不是“独徘徊”中所见、所忆、所感。 |
D.全词用语香艳,用词雕琢,词句清新婉转,语言工整精巧,笔姿摇曳,情韵动人。 |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①劳歌:送别歌。
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歌最后两句所写景色的特点,并说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