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问题意识,即人类在认识过程中因感知难以解决的现实矛盾而产生的怀疑、困惑、焦虑的心理状态,是力求发现问题、理清问题、破解问题的心理态势。很多时候。我们心中有了疑问,却不能提出问题。

       我国中小学生课堂上主动提问的现状不容乐观,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课题 组对此专门做了调查统计。

【优秀的人爱提问】

       猜想是疑问的起点,关系到提问的价值。众所周知,哥德巴赫猜想是世界三大数学猜想之一,至今都没有完全解决,目前最好的成果是由中国数学家陈景润 1966 年取得的。能够回答这个世界难题的人,他的学和能力定然不凡,而能够提出这个三个半世纪都无法解决的问题的人,他是否能更技高一筹呢?

       其实,优秀的人往往特别注重提问,因为通过提问,人们可以准确地把握问题的本质。爱提问、会提问的背后反映的是敏锐的观察力、清晰的逻辑能力和 坚决的执行力。

【什么样的问题是“好问题”】

       人生就是一个个问题解惑的过程。正如电影《教父》里的 台词“要给他一个无法拒绝的请求”,“好问题”就是让人无法拒绝的问题,是接近本质的问题,是能让提问者与被提问者变得积极、站得更高、想得更深的问题。

【如何提出一个“好问题”】

       第一,提问时,准备充分,目标具体,直指事物的本质。

       第二,精心设计,环环相扣,形成连环追问的“组合拳”。我们也许暂时不能达到别人的高度,但我们可以站在很高的地方提问。

       第三,不做“只问不响”的“伸手党”,要在提问中记录灵感,寻找进一步解决问题的方法。

       总之,提出一个好问题,最关键的是要先思考后提问。有专家提出了五个绝佳的思考角度:

       证据:我们怎么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

       视角:如果站在其他人的视角看这个问题,会怎么样?如果换一个角度会怎么样?

       联系:它们之间是否存在某种规律或磨合模式?我们以前在那儿见过这种模式?猜想:如果它与众不同,那是什么样的?

       相关:它为什么重要?

       遇到任何现象,我们都不妨从这五个角度去思考,然后就可以大胆的提出问题。

(1)班里召开主题为“做一个善问者”的研讨会,你收集并整理了以上材料。

①请观察图一,简要概括你得出的结论。

②阅读材料,你一定了解了“好问题”的四个特征。如果有机会向当代中国科幻文学的领军人物、山西   作家刘慈欣请教,你打算向他提一个什么好问题?把你提的问题写下来。

③研讨会上,有的同学认为好好听讲就可以了,提问不提问无关紧要;有的同学则苦恼于不会提问。针对以上两种说法,请谈谈你的看法。

写作提示:①从材料中筛选有用信息;②思路清晰;③语言得体;④不少于 100 字。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图(表)文转换 综合读写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三)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我”没有对阿长说起《山海经》的事的原因是什么?试用原文回答。(2分)
.当长妈妈把一包书递给我时,“高兴地说”的原因是。(2分)
.为什么“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2分)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这“神力”指什么?(2分)
.从阿长给“我”买《山海经》这件事上,你看出了她什么性格特征?(2分)
.选文部分“我”的心理活动是发展变化的,试写出其变化轨迹。(2分)
.请说一说画“”线句子的含义。(2分)

(二)阅读下面的一篇文章,回答问题。
海尔曼博士是位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大夫。他开的诊所已远近闻名,在布拉沙市里没有人不知道海尔曼和他的疹所的。
海尔曼这个倔老头子,像他那把用最好的钢材做成的手术刀一样坚硬、锋利。
有这样几件事,一下子就把海尔曼抬了起来。
一天夜里,他的诊所被一个小偷给撬开,一点现金和几样珍贵的药物,都被小偷放在提兜里准备带走,不巧,慌忙中撞倒吊瓶支架,又被氧气罐绊倒,摔折了大腿,要跑也爬不起来了。这时,海尔曼和助手从楼上下来,助手说:“打电话让警察把他带走吧!”
“在我诊所的病人不能这样出去。”
把小偷抬上手术台,海尔曼连夜给他做了接肢的手术,并给打上了石膏绷带。一直在诊所里把他治好了才交给警察。
助手说:“他偷了您的财物,您怎么还如此给他治疗呢?”
“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
小偷自然感激得五体投地。在交警察前,他恳求把他放了。他说:“海尔曼博士,您不愧是上帝的儿子。我愿意再次得到您的拯救,不到那阴森的牢房里去领面包……”
海尔曼博士两手一摊说:“先生,对您这个要求,我这把手术刀就无能为力了。”
一时传为佳话。
又一天,一个女人护送一位车祸中受重伤的人来论诊所。
海尔曼一愣:呵,是她?她早已徐娘半老,怎么仍这般漂亮?这是他被人夺去的爱妻。至今她在他的眼里,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魅力。
女人泪流满面地说:“海尔曼,亲爱的海尔曼,你还恨我吗?……为了拯救他的生命,我不得为来求你,你是全市唯一能给他做手术的人。”
受重伤的人是他原来爱妻的后夫,就是这个人把她夺去了,当时就差未和他进行古老的决斗。
“亲爱的海尔曼,我和他都对不起你,可是我们遇了难……但愿你的手术刀不带着往日的仇恨。”
海尔曼曾经受过他们的侮辱。现在这种场合的重逢,使他不由心潮起伏,思绪万千,他始终一言未发,只冷冷地反问一句:“列夫斯基夫人,你忘记我教导过你的话了吗?”
“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
列夫斯基一直处于昏迷状态,待进了手术室才清醒过来,见拿着手术刀的是海尔曼,不由大吃一惊,连忙挣扎着要起来。
“老实躺好,这是上帝的安排。你是我永难宽恕的情敌,你又是我必须抢救的患者。”
一个修补头颅的手术,让海尔曼站了十多个小时,最后晕倒在手术台旁。
列夫斯基伤愈后,夫妻俩在海尔曼面前忏悔说:“如您不嫌弃,我们愿意为服侍您而献出余生。”
“医生在手术室里记住的只是他的天职,忘记的是个人的恩怨。”
这事更引起了人们的敬重。
这年,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占领了布拉沙,一个盖世太保头目,被波兰地下战士一枪打中了胸部。随军医生没有人能给他做这样的大手术,便把他化了装送到海尔曼的诊所。海尔曼一搭眼就认出这是个最凶残的德国刑警队警官,在这个城市里不知有多少波兰人丧生在这个人的枪口下。他心中猛然一震,暗自喟叹,这也是上帝的旨意呀。
海尔曼支走了所有助手和医护人员,他洗手、刮脸,重新穿好上教堂才穿的那套西服,罩上一件最新的白外套。然后拿起他最大的那把手术刀,一下子剖开那个盖世太保的胸膛。他没有去找子弹,而是把手术刀插在这个人的心上……
在受审时,德国人说:“你沾污了你的手术刀。”
“没有,他用得其所。”
“你忘记了医生的天职。”
“没有,他一字一顿的说,” 曾经有人这样说过:‘在生活的舞台上,我们先是冷静思考片刻,然后就扮演起自己的角色,此时此刻反法西斯就是最高的天职!”,――字字千钧,全市人都听到了。
海尔曼牺牲了。可城市到处都张贴着“天职”两个大字,不用再加其他文字,它就成了一条具有巨大号召力量的反法西斯标语。时至今日布拉沙还在最高的楼宇上,挺举着“天职”两个大字,谁都明白人们赋予了它更深远的含义。
试给小说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小说通过三个典型的故事来刻画海尔曼医生的形象,前两个故事情节表现了海尔曼医生的性格特征;第三个故事情节则表现了他
.海尔曼医生面对文中的小偷和情敌,他对“天职”是怎样理解的?面对法西斯分子,他对“天职”又是怎样理解的?
.比较原句与改句,哪句表述得更好?说明理由。
原句:然后拿起他最大的那把手术刀,一下子剖开了那个盖世太保的胸膛。
改句:然后拿起他最大的那把手术刀,剖开了那个盖世太保的胸膛。
.海尔曼医生给法西斯分子“治病”时,为什么要换上去教堂才穿的西装和最新的百白外套?
.当海尔曼医生认出那名德国警官时,他会怎么想?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他当时的心里活动。

(一)阅读《阿长与〈山海经〉》选段,回答问题。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不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了;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也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失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回事时,“我”是怎么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
.当阿长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有什么反应?(摘录原句回答),为什么会这样?(联系前面的文字略加分析)
.阿长为什么关心《山海经》?这突出了她的什么特点?
.“我”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为什么这样说?
、在你的生活中,肯定有像阿长这样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普通人,请你运用掌握的有关描写人物的手法,对其做简要的描写(60字以内)。

(三)贫穷与富有
女儿曾问我:我们家有钱吗?
我说:我们家没钱。
她又问:我们家很穷吗?
我说:我们家不穷。
六周岁的她似董非董。
前日,单位发起“冬季捐寒衣”活动,晚上,我打理着一些我们一时穿不着的寒衣。女儿问:这些衣服给谁?
我说:送给穷人。
她又问:为什么?
我说:他们没寒衣,过不了冬。
她点点头,一副很明白的样子。一会儿,她拿来一件小棉袄、一条围巾,一顶帽子,说要捐出去。我正想鼓励她两句,不料她一把拉下她爸爸的帽子说:爸爸,求您了,把这顶帽子也送给穷人吧!
我的心一震,为女儿那小小的心。我一直以为自己富有同情心,而在这之前,我却从未想过要将自己正需要的送给别人……
第二天,我送她至校门口,看着她捧着那个小包裹一蹦一跳地走进校门,我的眼睛渐渐湿润。
我高兴,她将比我更富有。
、文章的主人公是________,“我”在文中起____________作用。
、“将自己正需要的送给别人”体现了女儿的什么精神?
、本文篇幅短小,但有韵味,说说你从中受到的启示。

(二)
①两个乡下人,外出打工。一个去上海,一个去北京。可是在候车厅等车时,都又改变了主意,因为邻座的人议论说,上海人精明。外地人问路都收费;北京人质朴,见吃不上饭的人,不仅给馒头,还送旧衣服。
②去上海的人想,还是北京好,挣不到钱也饿不死,幸亏车还没到,不然真掉进了火坑。
⑧去北京的人想,还是上海好,给人带路都能挣钱,还有什么不能挣钱的?我幸亏还没上车,不然真失去一次致富的机会。
④于是他们在退票处相遇了。原来要去北京的得到了上海的票,去上海的得到了北京的票。
⑤去北京的人发现,北京果然好。他初到北京的一个月,什么都没干,竟然没有饿着。不仅银行大厅里的太空水可以白喝,而且大商场里欢迎品尝的点心也可以白吃。
⑥去上海的人发现,上海果然是一个可以发财的城市。干什么都可以赚钱。带路可以赚钱,看厕所可以赚钱,弄盆凉水让人洗脸可以赚钱。只要想点办法,再花点力气都可以赚钱。
⑦凭着乡下人对泥土的感情和认识,第二天,他在建筑工地装了十包含有沙子和树叶的土,以“花盆土”的名义,向不见泥土而又爱花的上海人兜售。当天他在城郊间往返六次,净赚了五元钱。一年后,凭“花盆土”他竟然在大上海拥有了一间小小的门面。
⑧在常年的走街串巷中,他又有一个新的发现:一些商店楼面亮丽而招牌较黑,一打听才知道是清洗公司只负责洗楼不负责洗招牌的结果。他立即抓住这一空当,买了人宇梯、水桶和抹布,办起一个小型清洗公司,专门负责擦洗招牌。如今他的公司已有150多个打工仔,业务已由上海发展到杭州和南京。
⑨前不久,他坐火车去北京考察清洗市场。在北京车站,一个捡破烂的人把头伸进软卧车厢,向他要一只啤酒瓶,就在递瓶时,两人都愣住了,因为五年前,他们曾换过一次车票。
、整体感知:
(1)请选择最恰当的一项作为小说的标题( )(2分)

A.偶遇 B.换票的悲剧 C.换票 D.成功与失败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2分)
、小说描写了两个打工者的两次相遇,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2分)
第一次相遇:
第二次相遇:
、通读全文,简要概括两个人的性格特点。(2分)
成功者:
拾破烂的人:
、品读小说⑥至⑧段,写出自己的感悟。(3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