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当余之从师也 |
醉翁之意不在酒 |
B、足肤皲裂而不知 |
杂然而前陈者 |
C、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
其恕乎 |
D、以中有足乐者 |
扶苏以数谏故 |
(2)下列选项中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腰白玉之环
A、劳其筋骨 B、布囊其口 C、其一犬坐于前 D、吾妻之美我者
(3)作者明明“缊袍敝衣处其间”,为什么却说“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对此你有什么评价?
(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南阳县有杨二相公者,精于拳勇,能以两肩负粮船而起。旗丁数百以篙刺之,篙所触处,寸寸折裂,以此名重一时。率其徒行教常州,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
忽一日,有卖蒜叟龙钟伛偻,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之,众大骇,走告杨。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愈怒,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老人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乃广约众人,写立誓券,令杨养息三日。
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了。”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选自清袁枚《子不语•卖蒜叟》)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旁睨而揶揄之睨:斜视 |
B.观者如堵堵:堵塞 |
C.老奴能受我打乎受:经受 |
D.众大骇,走告杨骇:吃惊 |
下面语句中加点的“以”与“以拳打砖墙”中的“以”理解相同的一项是( )
A.成,将以攻宋。 |
B.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
C.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
D.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
下面对文本内容和写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卖蒜叟职业普通、貌不惊人、但有着神奇的功力。 |
B.杨二相公是一个力大无比、刀枪不入之人。 |
C.本文为了表现卖蒜叟的非凡之处,运用欲擒故纵的抑扬手法,层层蓄势,使行文悬念迭起,引人入胜。 |
D.杨二相公在演武场传授枪棒时,围观之人很多,有的人甚至站到一堵墙上去看。 |
文言文阅读。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王曰,何坐?(2)吏二缚一人诣王。(3)所以然者何?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2)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两处)。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晏子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而周敦颐则说莲“出淤泥而不染”。围绕“环境与人”的关系,提炼出这两句话各自蕴含的观点。(2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甚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节选自《晋书》)
[注]①适:满足。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③畜:同“蓄”。④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
⑴渔人甚异之()⑵阡陌交通()
⑶颖脱不羁()⑷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渔人甚异之为乡邻之所贵 | B.博学善属文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C.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每一醉,则大适融然 | D.弦徽不具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
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有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
翻译下列句子。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谢鲲①为豫章太守,从大将军②下至石头。敦③谓鲲曰:“余不得复为盛德之事矣!”鲲曰:“何为其然?但使自今以后,日亡日去耳。”敦又称疾不朝,鲲论敦曰:“近者,明公之举,虽欲大存社稷,然四海之内,实怀未达。若能朝天子,使群臣释然,万物之心,于是乃服。仗民望以从众怀,尽冲退以奉主上,如斯则勋④侔⑤一匡⑥,名垂千载。”时人以为名言。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谢鲲:豫章太守,本是王敦阵营中的人,但是他对王敦叛乱也很不满。②大将军:指王敦。③敦:指王敦,是当时一个极有权势的反臣,一度攻占首都建康。④勋:特大的功劳。⑤侔(móu):相等,相同。⑥匡:纠正,安定。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敦又称疾不朝() 2)于是乃服()对画线句“仗民望以从众怀,尽冲退以奉主上”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倚仗民众的威望,来顺从大家的想法,竭尽全力退下来侍奉君王。 |
B.凭借自己的威望,顺从民意,竭尽全力退下来侍奉君王。 |
C.倚仗民众的威望,来顺从大家的想法,尽力谦虚退让,侍奉君王。 |
D.凭借自己在民众中的威望,顺从民意,尽力谦虚退让,侍奉君王。 |
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当时的人们称赞谢鲲?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守谓谁谓:为,是 | B.佳木秀而繁阴秀:秀丽 |
C.醒能述以文者述:记述,写下 | D.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乐:以……为快乐 |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太守有哪四 “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