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古诗鉴赏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全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诗歌的语言特色。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诗歌关键词句 诗歌写作手法 诗歌思想情感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古诗词,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特点,用近乎白描的方式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风光图。

B.“衡阳雁去无留意”是说一到秋天,衡阳的大雁奋翅南飞,毫无留恋之意,生动表现了征人的内心感受。

C.“将军白发征夫泪”皆因“燕然未勒归无计”,爱国热情,浓重相思兼而有之,构成将军、征夫复杂矛盾的情绪。

D.这首词将写景和抒情完美结合,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反映出作者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场景,读来真实感人。

(2)品析“浊酒一杯家万里”一句中“一杯”和“万里”的妙处。

古诗赏析

黄 鹤 楼

崔 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诗歌首联和颔联借两个“空”字抒发了  之感。

(2)李白登临黄鹤楼曾言: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细读全诗,简析此诗在写景方面的精妙之处。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愚公移山(节选)

《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扣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赋(节选)

〔唐〕丘鸿渐

世人始知愚公之远大未可测矣夸娥之神力何其壮哉。倘若不收遗男之助,荷从智叟之辨,则居当困蒙,往必遇蹇,终为丈夫之浅。今者移山之功既已成,河冀之地又以平,则愚公之道行。客有感而叹曰:事虽殊致,理或相假。

【注释】①〔困蒙〕困于蒙昧。②〔遇蹇〕遇到艰难。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①年且九十

②且焉置土石

B.①曾不若孀妻弱子

②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①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②吾义固不杀人

D.①河曲智叟亡以应

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2)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惩山北之塞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虽我之死

D.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3)下面对《望岳》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二句远望泰山。大笔勾勒泰山横亘绵延之势,亦显惊叹仰慕之情。

B.三、四句近看泰山。细笔描写泰山神奇秀丽景色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C.五、六句细赏泰山。工笔描摹山中云气升腾,林中群鸟还巢的美景。

D.末两句登山感怀。诗人登临绝顶,俯视群山,顿生壮志凌云之慨叹。

(4)《愚公移山》中多用对比衬托手法,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愚公似愚而智,智叟似智而愚。这样写,加重了对比色调,增强了讽刺效果。

B.遗男“助之”与智叟“止之”对比鲜明,更显示出智叟目光短浅、态度消极。

C.写太行、王屋二山之高大,运土路程之遥远,衬托出愚公的过人胆识与气魄。

D.其妻献疑与智叟讥笑形成对比,凸显愚公之妻支持移山的坚定立场和决心。

(5)下面对《愚公移山赋》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不是邻人京城氏之子的热心帮助,愚公移山恐怕终究是难以成功的。

B.智叟的辩论客观上起到提醒愚公的作用,有时候反面意见更具有建设性。

C.愚公移山的故事虽然很神奇很特别,但其反映的道理却具有普遍的意义。

D.文章高度赞扬了夸娥的神力,愚公移山最终还是要归功于神力相助。

(6)用“/”给《愚公移山赋》中划线句子断句。(限三处)

世人始知愚公之远大未可测矣夸娥之神力何其壮哉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8)联系学过的经典诗文,将下面文段补充完整。

诗人多流连于山水之间,山水也就走进了诗文之中。“山气日夕佳,①  ”写山间美景;“人家在何许,②  ”写山居人家;“山回路转不见君,③  ”写山以表送别之情;“行到水穷处,④  ”则借山以达人生之悟;“正入万山圈子里,⑤  ”写山犹如说理;“醉翁之意不在酒,⑥  ”游山意在言志;“不畏浮云遮望眼,⑦  ”显示出高瞻远瞩的胸襟;“山舞银蛇,⑧  ,欲与天公试比高”抒发了创建伟业之抱负。山,是诗意的栖所,亦是抒情之意象。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虞美人•听雨

【宋】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注】①蒋捷:南宋词人,身怀亡国之痛,隐居不住,气节为时人所重。

(1)词人从听雨这一独特视角,描绘了自己人生三个阶段的不同境遇,分别流露出少年潇洒、    的心境。

(2)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赏析本词。

阅读下面两首古代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下列对两首古代诗歌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渔家傲•秋思》围绕“异”字写出了塞外的萧瑟荒凉,体现了将士们生活的艰苦。

B.“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使沦落异乡的游子更添悲然。

C.《天净沙•秋思》意在描绘一幅深秋晚景图,人在其中起陪衬作用。

D.两首诗歌,一首是宋词,一首是元曲,都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2)这两首古代诗歌皆以“秋思”为题,请指出它们所表达的“秋思”有何不同。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