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谎言的美好青春
安一朗
A
16岁那年,我上高一。
中考成绩一般,但望子成龙的父母希望我能去市里最好的实中读书。
我很恐慌。我知道实中的学生都非常厉害,我去了那里,还不是垫底?我也害怕别人知道我是花钱买进去读书的看不起我。硬着头皮,我开始了在实中的生活。第一天上课,看着别人兴高采烈地呼朋引伴,我觉得自己特别孤独。他们都是靠自己的能力考进去,唯有我,那么不光彩。我的同桌杨旭热情洋溢,他中考的分数非常高,整整多了我80多分。
B
我在班上几乎不说话,用沉默来保护自己的隐私,每天埋头苦读。
进入高中的第一次大考,在开学20多天后进行。老师说这次考试,检查一下大家以前的知识功底。
我的心在考试前几天就开始惴惴不安了。我怕原形毕露,怕班上的同学看不起我。我已经进了实中,没有退路。
帮老师拿教案时,我发现办公室放教案的柜子边上,是隔壁班数学老师的办公桌,他的桌子上压着一摞试卷。我随意瞟了一眼,心里猛地“咯噔”一下,那不正是我们几天后考试的试卷?鬼使神差,我匆匆抽了一张试卷出来,紧张地折叠好,藏进口袋,然后飞也似的离开。
回到家,我认真地把那张试卷做了一遍,不会的题,就照着书上的例题一点点想。
公布成绩前的几天里,沉默的我变得更加沉默,神经紧绷,一点点风吹草动我就惶恐不安,如坐针毡。
C
度日如年的感觉让我要窒息了。
“这次的考试成绩居然只有5个人90分以上,这里可是重点高中,我相信你们不会只有那么点能耐的……”数学老师娓娓道来,时而严厉,时而鼓劲。
大家都在底下窃窃私语,老师念一个分数,发一张试卷。
“刘康伟,98分,全班最高。”听到老师念我的名字时,心跳骤然加快。我低着头,匆匆走上去。面对老师赞赏的目光,我却感觉那目光似乎要穿透我的心。
“刘康伟,你好赞呀,真人不露相!”杨旭凑过头来,搂住我的肩膀。
我敏感地坐直身子,揣测他话中的意思。他比我少10分,他说以后要多向我请教。我却感觉他是在试探我,脸涨得通红。
叹气声此起彼伏。我没有一丁点初战告捷的喜悦,我知道我的成绩是假的,如果没有事先偷到试卷,我到底能考多少分呢?我并不想考第一名,只希望自己的成绩不垫底,自己在这个班上能够有立足之地就够了,但现在,事情的发展由不得我了,大家都以为我是“高手”,一个“不露相”的高手。他们羡慕的目光让我芒刺在背。
我撒下了第二个谎言,以卑劣的手段撒的。第一次是父母帮我一起撒下的,但后果只能我来背。我无路可退了。
D
我让父母帮我请来最好的家教老师,自己也重新调整学习计划,为了不让自己的谎言败露,我只能全力以赴。
一夜长大或许就是这样的吧。我的蜕变连我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整个高中阶段,我像上紧发条的钟,每天过得忙碌而充实。家教老师的课外辅导再加上我自己的努力,第二次考试,第三次考试我都没有让自己失望。
实中毕竟是重点学校,高手如云,虽然我没有进入尖子生的行列,但保持在中等偏上的成绩还是让我找到了满满的自信。特别是数学,曾经让我痛苦不堪,后来也被我征服了。
青春年少时,我们可能都撒过这样或那样的谎言,为了谎言不被揭穿,为了自己能被别人认可,我作出了最大的努力。
虽然这一切,始于谎言。
(摘自《微型小说选刊》2016年第4期,有删改)
(1)用章法语言(四个字)填入下面①﹣③方框内,梳理C部分中“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①→心跳加快→②→感觉试探→没有喜悦→③
(2)结合语境,品下列句中加词语的表达效果。
“这次的考试成绩居然只有5个人90分以上,这里可是重点高中,我相信你们不会只有那么点能耐的……只有陬么点燦耐的……”
(3)小说中的“我”是作者本人吗?试分析选文运用第一人称的作用。
(4)选文主要运用哪种记叙顺序?全文由ABCD四个部分组成,主用意何在析这种结构方式的好处。
①记叙顺序:
②结构方式的好处:
(5)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文中的“我”撒了两个谎言,其行为是否违背公民道德“诚信”的基本准则?请谈谈你的看法。
包容多样的和平
科菲•安南
①今天,没有人不知道世界上贫富之间的差距,没有人能说一点也不了解这个差距让穷人付出了什么样的代价。那些穷人与我们一样,应当享有人的尊严、基本自由、安全、食物和教育。但付出代价的不会仅仅是那些穷人。最终,我们所有人,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无论是富人还是穷人,无论种族和宗教,所有人都要付出代价。
②今天,真正的分界线不在国与国之间,而在强者与弱者、自由者与受压制者、特权者与困窘者之间。今天,没有一堵墙能把世界上一个地区的人道主义或人权危机与另一地区的国家安全危机隔离开。
③科学家告诉我们,自然世界是多么狭小,并且相互依存,一只蝴蝶在亚马逊热带雨林中扇动翅膀,就能够在地球另一端造成强烈风暴,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蝴蝶效应"原则。今天,我们比以往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人类世界也有自己的"蝴蝶效应",是好是坏,都要面对。
④尊敬的来宾,掌握真理的人只有一个,消除世界弊端的答案只有一种,满足人类需要的办法只有一个,这种想法在整个历史中造成了严重的损害,特别是在上个世纪,然而今天,即使在世界各地不断发生种族冲突的情况下,人们也日益发现,人类的多样性不仅是促使对话成为必要的现实,而且是对话的真正基础。
⑤我们比以往更加深刻地察觉到,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获得尊重和尊严,这对我们全体人类至关重要,我们认识到,我们是多种文化,多种传统和多种记忆的产物;如果我们能够互相尊重,我们就能研究和学习其他文化;如果能把熟悉的和外来的融合起来,我们的力量就会增强。
⑥在任何一个伟大的信仰和传统中,人们都可以找到宽容和互相谅解的价值观。 例如,《古兰经》告诉我们:"我确以从一男一女创造你们,我使你们成为许多民族和部落,以使人们互相认识。"孔子教导他的弟子:"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在犹太传统教义中,"爱邻如爱己"的训喻被视为《圣经旧约》前五卷的精髓,基督教的《福音书》也反映了同样的思想,还教导我们爱自己的敌人,并为那些想迫害我们的人祈祷,印度教训示:"真理唯一,哲人以不同名字称谓之。"佛教教义则敦促个人在生活诸方面慈悲济世。
⑦我们每个人都有权力为自己的信仰或传统感到自豪,有人认为,属于我们的必定与属于他人的发生矛盾冲突,这种看法不仅是错误的,也是危险的,这种看法导致了无休止的敌对和冲突,导致人们以神灵的名义犯下莫大的罪行。
⑧我们不一定要这样,几乎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生活着不同宗教和文化的人民,大多数人都有多重的身份,这些身份将我们与各种各样的群体联系起来,我们可以爱我们自己,但同时不应该仇恨那些与我们不同的人,即使我们向他人学习,并学会尊重他们的教义。我们仍可以在自己的传统中茁壮成长。
选自《世界百篇经典演讲辞》
(1)这是联合国前秘书长科菲•安南于2001年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时发表的演说,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选文第⑥段的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安南的演讲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何启示?
神奇的瓦片
① 瓦,作为中国传统的建筑材料,最早使用于西周早期,迄今已有 3000多 年历史。随着朝代更迭,瓦被广泛使用,时至今日,我们可以看到故宫奢华的琉璃瓦,也可以看到徽州质朴的粉墙黛瓦。千百年来,瓦的功能除了透风、挡雨、装饰,没有过改变。
②但,如今,瓦的功能性被扩大化了,这一改变源自薄膜太阳能企业汉能公司推出的新一代产品"汉瓦"。"汉瓦"的神奇之处在于,这种瓦片不仅具有屋顶建材的基本功能,还具有发电的功能,是更符合现代建筑审美需求的新一代屋面瓦,也是现有市场里太阳能产品和传统屋面瓦的升级产品。
③"汉瓦"之所以能发电,核心技术是,它将柔性薄膜太阳能芯片与屋面瓦融为一体,换言之,就是将轻薄、高效、柔性的铜镓硒(CIGS)薄膜太阳能芯片通过内外双层的夹胶封装工艺,精密封装在透光度超过91.5%的玻璃内层中,这种太阳能芯片能让瓦片像绿色植物一样直接利用阳光,进行薄膜发电。
④除了具有发电功能之外,相比传统屋面瓦,"汉瓦"还具有隔热、保温、防火、防渗水、抗冰雹等特性。"汉瓦"具有玻璃材料、U型挡水条、F型卡槽三重防水保护。其中,玻璃材质永久不透水,U型挡水条保证瓦片安装后上下方向不渗水,F型卡槽双扣结构保证瓦片安装后左右方向不渗水。
⑤ 为了适应不同使用场景,目前上市销售的"汉瓦"包括三个系列,分别是曲面、平板、倒 C 型三款。
⑥不过这款神奇的瓦片售价也不菲,每平方米售价在千元以上。
选自《东南快报》
(1)选文中这种神奇的瓦片有哪些功能?
(2)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①选文第⑤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为了适应不同使用场景,目前上市销售的"汉瓦"包括三个系列,分别是曲面、平板、倒C型三款。
②选文第①段画线句子中加点的"多"字能否删除?为什么?
瓦,作为中国传统的建筑材料,最早使用于西周早期,迄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
小说阅读
十八岁那年的单车
①十八岁那年,李卓看到别人骑着单车跑来跑去,十分羡慕,吵着要母亲买一辆,父亲横着眼说:"别做梦!有本事自己去买!"
②李卓发了一个月脾气。母亲心疼儿子,就买了一辆旧单车,在一个夏日的午后推回了家。李卓骑上单车就跑,天天呼朋唤友,在集镇上闲逛。只有在外面没处混的时候,他才会回家,迎接他的自然是父亲铜铃般的眼珠子。李卓把他爹当空气,吃完饭,跨上单车又风一样飘走了。
③那一天,李卓没有骑车出门。单车在墙角拧着脖子,父亲越看越来气,举起一把锄头,攒足力气砸了下去。单车散了架。
④"你──"李卓正从外面回来,抄起一根扁担,横在父亲面前。母亲赶紧跑过去夺下了扁担。
⑤父亲本来体弱,这回又气又恨,病倒了。
⑥第二天,李卓在埋头收拾衣服,母亲惊诧地问:"你要干啥?""你别管。"李卓头也不回,_____,走了。
⑦"有本事你就别回来!"病床上的父亲吼道。
⑧李卓走后,母亲每天晚上都会把李卓的饭留在锅里。半夜,父亲起来喝水,总忍不住揭开锅盖看看。
⑨李卓真的有半个月没回家了。母亲急了,找男人吵。父亲便四处打听李卓的下落。
⑩母亲依然每天都给李卓留饭。父亲依然每晚都揭开锅盖看一眼。
⑪两个月后的一天中午,母亲在打盹,听到屋里有响声,睁开眼。儿子正打着赤膊一门心思地擦着一辆新单车。父亲斜着眼看他,他装着不知道。
⑫母亲万分高兴,跑到厨房打了一大碗糖心鸡蛋。李卓吃着鸡蛋,母亲在一边说:"这次你爸的病一直不见好,今天你把他驮到医院看一下吧!"
⑬李卓不作声,站在单车旁,低头摸着崭新的龙头。父亲不愿意,母亲硬把他推到单车边,架了上去。
⑭李卓在前面使劲蹬车。父亲紧紧地拽着座凳下的立杆。父子俩你不理我,我不理你。走了一程,父亲手一松,就从单车上掉下来了。
⑮李卓两条长腿支挺了车,不耐烦地说:"又怎么了?"
⑯"我不走了。"父亲说,"你这辆车是哪里弄来的?借的?偷的?抢的?"
⑰"关你什么事!"
⑱"我是你爹!"
⑲"起来!"
⑳父亲没动。
㉑"不起来拉倒!"李卓按了一把车铃,"叮铃铃﹣﹣"跑了!
㉒父亲爬起来,拍拍屁股,看见李卓又把单车骑回来了。
㉓"我说单车是给人家搬砖挣钱买的,你信不信?"李卓的口气缓和了一些。
㉔父亲看了看儿子,脸和胳膊都晒得黑黝黝的。"这还差不多。"他嘟哝了一句,就往单车上坐。儿子伸手拉了他一下:"我要冲了,你抓牢。"
㉕父亲犹豫了一下,伸出手环住了儿子的腰。李卓身体一震,顿了一下,脚下一蹬,单车就飞跑起来,身后留下了一串清脆的车铃声……
(1)小说以" "为线索,情节生动,请根据故事的情节在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内容。故事情节:母亲购买旧车﹣﹣ ﹣﹣李卓挣钱买车﹣﹣
(2)填入第⑥段横线里的句子,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顶着火辣辣的太阳
B.冒着冷丝丝的寒风
C.迎着雾蒙蒙的细雨
D.踩着金灿灿的落叶
(3)文章第⑧段与第⑩段都写了 和 的内容,请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4)你认为文中的李卓是一个怎样的人?
(5)细读第㉕段,结合加点的词语,说说结尾的妙处。
说明文阅读
国产航母将使用的国产重型燃气轮机首次曝光
①燃气轮机是现代制造业的"动力之源",其中的涡轮高温叶片则是燃气轮机的核心部件之一。日前,上海市科委重大专项课题"高温合金叶片制造技术研究"通过专家验收。
②燃气轮机是大型客机、特种船舶(重型航母)和民用发电等领域的主要动力源之一,而涡轮高温叶片及其制造技术则是燃气轮机的核心,也是制约我国燃气轮机发展的主要瓶颈。
③国外对此严格保密,客观上使我国的大飞机、地面燃机等重大工程均受制于人。2008年上海市科委设立重大研究专项课题,针对当前国际上最先进的F级256MW重型燃气轮机涡轮高温叶片开展技术研究和攻关,由上海大学为主承担。
④涡轮叶片的制造原理,是将镍基金属溶液浇铸在模具,再进行冷却结晶,过程类似于冬天水汽在玻璃窗上遇冷结晶形成"冰花"。涡轮叶片能否耐受高温、是否有足够的强度,和结晶过程中的温度以及晶体形成的数量、甚至方向都有关系。
⑤ 一般来说,晶粒数越少,叶片的耐高温性越好,也越能胜任发电机燃气轮机等高功率设备用途。目前行业内最难的技术,是让整个叶片成为一个晶粒,即"单晶"技术。
⑥此外,如果让晶粒有序地向一个方向排列,也能提高叶片强度,避免断裂,此类技术为"定向"技术。通过4年的努力,课题组在上述两种技术路径上均有突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工艺路线。
⑦该项目的成功,不仅有助于我国在燃气轮机关键部件方面突破国外封锁,对于国内发电厂来说也是重大利好消息。就比如重型燃机的一级涡轮,一共有96片高温合金叶片,如果采用国外厂商的产品,一片叶片的制造成本在40万元左右,市场售价达100万元;但如果采用国产叶片,制造成本仅为国外价格的1/4。
⑧中国将会在2015年完成首艘常规动力航空母舰(排水量在5﹣6万吨)的建造工作,而首艘核动力航母预计将会在2020年下水。
(选自《参考消息》略有改动)
(1)阅读选文,制约我国燃气轮机发展的主要瓶颈是什么?
(2)下列说法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一般来说,晶粒数量越少,其耐高温性越差。
B.涡轮叶片的制造过程类似于冬天水汽在玻璃窗上遇冷结晶形成"冰花",其强度、耐高温性与结晶过程中的温度以及晶体形成的数量、方向有关系。
C.以上海大学为主承担的重大专项课题组在"单晶"技术和"定向"技术两个方面都有突破,有助于我国在燃气轮机关键部位方面突破国外封锁。
D.燃气轮机是大型客机、特种船舶(重型航母)和民用发电等领域的主要动力源之一。
(3)第⑦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些?
(4)第⑤段画线句子"一般来说,晶粒数越少,叶片的耐高温性越好,也越能胜任发电机燃气轮机等高功率设备用途"中的"一般来说"可不可以删掉?为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广场上弹吉他的弟弟
①太阳刚刚爬过对面楼房的顶上,弟弟便开始忙活起来,穿上那件浅灰色的长风衣,背着那把破吉他出门,去家附近的一个不大不小的广场上班了。
②弟弟所谓的工作,在我看来,和他周围那些面前摆着破碗或者竖着写满悲惨经历的牌子的人一样,是希望得到別人的施舍。但只有他称那是工作,而且他是很认真地说那是他的工作。
③他第一次去的时候,我笑着对他说:"你周围的那些人,不会让你抢他们的生意的!"他神秘地笑笑,说:"我自有办法!"只是那天中午回来,弟弟的长风衣上布满了脚印,他连饭也没吃,回到自己的房间,一会儿便传出了呻吟声。到了午后,他居然起来了,而且把风衣上的灰掸得很干净,背上琴又要出去。我叫住他:"换身行头吧,你穿成这样去,不挨打才怪!"他留给我一个倔强的背影,走起路来,腿有点微瘸,看来被教训得不轻。
④晚上弟弟回来后神采飞扬,衣服也干干净净,看来他下午不但没有挨打,生意好像也不错。我打开他的琴盒,却是一个硬币也没倒出来,于是嘲笑说:"你连一毛钱都没挣到,还乐得像捡了金条一!"他故作高深地一耸肩:"太俗,张口闭口都是钱!我这高雅的艺术岂是金钱能衡量的?"
⑤我曾在一个网站上看到过弟弟的长篇玄幻小说,他同时开了两本书,都已经签约上架,也已经出版了第一本的第一部。我常批评他:"白天的时间用来在家写书多好,你知道那些读者对你的作品有多么期待?你对得起他们吗?"他回应我的依然是背着琴盒有些酷酷的背影。
⑥快冬天了,弟弟还是那身装束。我曾对他说:"你得多买几件风衣了,总穿一件,观众们会有视觉疲劳!"他却说:"没多长时间了,冬天我就不去了,太冷,旁边的那些人冬天也很少出来!"呵呵,他居然跟那些乞丐对比上了。在我看来,他似乎忘了第一天他们联手揍他的事了。他还一本正经地说:"那些人并不像你想象的那样都是骗钱的!"
⑦天气逐渐冷起来了,从我们小区通往广场的柏油路被银杏树叶染成一片金黄。像我这种爬格子的人平时是很少出门的,这天却突发奇想,想去看看弟弟是怎样工作的。正是下班的时间,广场上人来人往,弟弟被那些下班的人里三层外三层地包裹着,吉他声、歌声硬是从人群中传了出来。呵呵,这小子,一首看似普普通通的流行歌曲,倒是被他整出了"绕梁三日"的感觉。 我好不容易挤了进去,看见弟弟面前的琴盒里已悠闲地躺着不少的零钱和整钞,这些钞票和它们新的主人一样,流露出一脸的得意。
⑧我从人群中退出来,躲在一边。望着落日那诱人的余晖,我点上了一支烟。渐渐地,围拢的人群散去了,弟弟艰难地站起来,把琴盒里的钱散发给周围的乞丐们。呵呵,原来整个秋天,他都是替那些曾经打过他的人讨过冬的钱啊!我想起弟弟在他的小说中说:"网上说今年冬天会更冷,这回你们冬天不用出来了!"
⑨为了不让弟弟看到我,我先跑回家,站在一楼的窗口,看着弟弟慢悠悠地走回来,凉凉的风吹动他长长风衣的下摆,他脸上依然是满足的神情。一进门,他立刻换了一副神情,急急地甩了风衣,脱下裤子,把左腿的义肢摘下来,疼得呲牙咧嘴,腿根的断处,已经磨得不堪入目。我忙为他抹药,再把他抱回房间。
⑩那个夜里,我在弟弟更新的小说中,看到他借主人公的口说出的几句话:"现在才发现,最幸福的事其实是给别人以帮助。而且经历之后才知道,在那份帮助别人而得到的幸福面前,自己的痛苦微不足道。"弟弟在说着他自己的心声啊!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⑦段划线句子。
我好不容易挤了进去,看见弟弟面前的琴盒里已悠闲地躺着不少的零钱和整钞,这些钞票和它们新的主人一样,流露出一脸的得意。
(3)设置悬念是本文在写法上的一大特色。请找出其中的一处,并分析其作用。
(4)下列对本文的分析,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纵观全文,可以看出"弟弟"是一个善良大度、乐于助人、自立坚强、多才多艺的人。
B.第④段中的"神采飞扬"一词,运用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弟弟"将挣到的钱散发给周围乞丐后的得意与兴奋。
C."弟弟"的"长风衣"是贯穿全文的一个线索,在文中多次出现,对推动情节、塑造人物、表现主题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D.文章最后借"弟弟"所写小说中主人公的话,巧妙地点明文章中心,同时流露出作者对"弟弟"的由衷赞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