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细品寂寞

王晓河

①人生在世,既不甘寂寞,更要耐得住寂寞。既“不甘”又“耐得”,似乎冰炭不同炉,实则辩证统一。耐得寂寞是专心求一,厚实的底蕴在寂寞中沉淀,深邃的思想在寂寞中孕育,坚韧的意志在寂寞中磨炼;不甘寂寞是奋发向上,如火的激情在不甘中燃烧,惊人的创造在不甘中迸发,追求的目标在不甘中接近。“耐得”常夯实,“不甘”促飞跃,“不甘”须“耐得”垫底,“耐得”须“不甘”引领,“不甘”与“耐得”两相交织,两者兼备,登得上乘境界。

②“巴蜀鬼才”魏明伦甘于寂寞,7岁学戏,9岁成为四川自贡市川剧团的“九龄童”,工龄四十多年,居然没有换过供职单位。他干巴的履历只有一行:自贡川剧团。他不甘寂寞,以“九部大戏、几卷杂文、两打碑赋”名扬天下,他幽默地说:“我的成功秘诀是‘喜新厌旧、得寸进尺、见利忘义、无法无天’。”

③袁隆平甘于寂寞,风里来雨里去研究杂交水稻;不甘寂寞,时刻瞄准更高的目标。耐得寂寞使无数才俊梦想成真,不甘寂寞使无数英雄再攀高峰。真正不甘寂寞的人,最能耐得住寂寞,耐住寂寞的人最不甘寂寞。

④耐得寂寞,非是隐形遁迹,枯槁心灵;不甘寂寞,也非好高骛远,四面出击,而是专攻与博取同存,冷静与激情共聚,埋头与抬头互辅。受得清冷,但不清贫,有自己广阔的心灵世界;追求卓越,但不浮躁,保持默默耕耘的精神境界;心中有主,心地轻松,满怀理想的绿洲和希冀的花朵。反差大,实相通,功夫深,境界高,“耐得”而中气充足,“不甘”而神采飞扬,是一种上乘内功的修炼。

⑤二月河有一座右铭:“拿起笔来老子天下第一,放下笔来夹着尾巴做人。”所以,他有无波无浪的“静静地流淌”,也有“我来写”的惊人一呼,成为写帝王的作家第一人。著名作家叶永烈,长期从事“寂寞之道”,先以儿童文学、科幻文学、科普文学及纪实文学为主要创作内容,创作科幻小说、科学童话、科学小品、科普读物700多万字。后来转向从事当代重大政治题材纪实文学的创作,追寻探访中国现当代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独家涉及高度敏感题材和高度敏感人物,长期占领纪实文学制高点。耐得寂寞,非是百无聊赖,而是沉酣吸纳,激情四射;不甘寂寞,也不是“拼命赶热闹,往热闹当中挤进去。从前白相大世界,越是乱哄哄、闹稠稠的地方,好像越有趣”(刘海粟语)。而是瞄准正道,追求卓越。两者浑然一体,互相砥砺,方有大成,方成大家。

⑥对寂寞“耐得”和“不甘”,是人生的清醒之为,境界之为,积极之为,有为之为。好些事,存“耐得”,正是因为“不甘”,由于环境、能力、机遇等的限制,耐得住才有时机和可能,不甘心才有进取和提高。勾践卧薪尝胆,报仇雪耻;刘备韬晦蓄锐,天下三分。天下之事,相反相成,“板凳要坐十年冷”,当沉淀积蓄时则沉淀积蓄,“文章不写一句空”,当卓越爆发时则卓越爆发。入世中有淡定,淡定中有追求。淡定不与世隔绝,不颓唐沮丧,追求不心浮气躁,不急功近利,总是充实、修养、打造自己,总是在搏击、前进。

⑦“腹有诗书气自华”,境界到了,功夫到了,“耐得”和“不甘”,便成了腾飞之两翼,左右相助,得心应手,有志竟成,获得事业的成功和人生的辉煌。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冰炭不同炉﹣﹣﹣指互相对立,不能两者同存。

B.喜新厌旧﹣﹣﹣指求新去旧。

C.上乘内功﹣﹣﹣指底蕴深厚,境界高妙。

D.韬晦蓄锐﹣﹣﹣指沉淀积蓄,显露出逼人的锐气。

(2)下列对第③段运用的论证方法判断准确的一项是  

A.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B.举例论证 比喻论证

C.道理论证 比喻论证

D.道理论证 引用论证

(3)下列对“耐得寂寞”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耐得寂寞是要专心求一,沉淀底蕴,孕育思想,磨炼意志。

B.耐得寂寞是要受得清冷,心无所求,心灵宁静,默默耕耘。

C.耐得寂寞是要沉下心来,不断吸收,充实提升。

D.耐得寂寞是要坐得了冷板凳,即使环境、能力、机遇等受限也坚持不放弃。

(4)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提出主要观点“人生在世,既不甘寂寞,更要耐得住寂寞。”

B.古今名人并举,目的是使论据全面而典型,论证更具说服力。

C.文章前部分论证“甘于寂寞”,后部分论证“不甘寂寞”。

D.选文的论述结构为:提出问题(①)﹣﹣﹣分析问题(②③④⑤⑥)﹣﹣﹣解决问题(⑦)。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议论文三要素 提取论点 论证方法 论证过程 议论文阅读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题目。
如何对待历史是个严肃的问题.任何庄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都不会用墨写的谎言掩盖血写的事实。谁不知道,当年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了大半个中国,践踏中国的大好河山,丧心病狂地屠杀无辜,制作了一个又一个万人坑、无人区,使两千万中国人惨遭伤亡?南京大屠杀曾经以侵略者的惨无人道而震惊中外,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也曾对此作出庄严的宣判。据当时目击者的证词,西方记者的报道,外国教会人士的回忆,包括日本士官自供和他们当作欣赏而留下的张张惨不忍睹的照片,都证实了那场大屠杀。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在占领南京后开始了长达六周的烧杀淫掠。其屠刀所向,山河血染,日月失色。据不完全统计,在那场大屠杀中,集体射杀并毁尸灭迹的达19万人,零散屠杀并经慈善团体掩埋的达15万人,合计30万人之众。
遇难者30万!这不是中国捏造的数字,这是经过详细的调查得出的事实,包括日本许多正直的历史学家在内,都证实日军在南京进行过血腥屠杀,侵略者的罪刑铁证如山,是举世公证的历史事实。遇难者30万!这不是一个普通的数字,它是用累累白骨组成,是对侵略者无声的控诉,是人类的良知向世人敲起警钟。人们记得,当年参与指挥大屠杀的主凶刽子手谷寿夫,在他被处死刑前尚希望以他的死,消弭些许中国人民对日寇的仇恨。许多当年犯下屠杀中国人民罪刑的原侵华军人尚悔罪自责,站到赎罪的行列,而身为国会议员的石原先生却连发生过大屠杀都不肯承认,其良知何在?
从论证方式上说,这是一篇驳论文。根据文章最后一句话,作一点推论,本文要批驳的是石原陈述的什么观点?
“遇难者30万!”这个句子在第二段中出现了两次,请说说其表达作用。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题目。
迎接量子计算时代
我们正身处一个技术革命时期。由于工艺的灵敏性和精确性飞速发展,制造技术正在走向物理基本定律所允许的极限。量子力学这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它描述的是微观世界的基本原理。当机器元件小到原子尺度的时候,量子力学就变得越来越重要。量子力学以古怪闻名:如一个电子在任意给定时刻都可处在几种可能位置当中的任何一个位置。
量子力学的古怪特性给量子技术带来了难题。特别是,量子装置往往比普通尺度的装置对声音更为敏感。但量子力学的古怪特性也带来了机会:量子计算机能解决普通计算机所不能解决的问题;量子密码技术能提供可破解的安全通信;而量子系统对声音的敏感性正好能够用于制造更强大的传感器和探测器。
在过去的十来年中,量子机械工程师们想方设法利用了量子力学的一些古怪特性。电子位置的不确定性对计算机的制造意义重大。传统数字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是把信息分拆到其最小单位——比特,然后一次传输一两个比特。一个比特可代表两种不同的状态,传统上我们称之为0和1。在电子计算机中,一个比特用大量电子来代表:这里的10亿个电子来代表1,那里的10亿个电子代表0。而在量子计算机中,只需用一个电子就可以标明一个比特:这里的一个电子表示1,那里的一个电子表示0。
到目前为止一切顺利:量子计算机用一个电子而不是几十亿个电子来表示一个比特。但根据量子力学原理,一个电子不一定非得在“这里”或“那里”:它可以既在这里也在那里!在古怪的量子意义上,这个电子同时代表“1”和“0”。能够同时表示两种情况的能力听起来非常奇怪,与我们的直觉不符。但这些量子比特拥有一些传统比特所没有的能力。建立在这种能力上的量子计算机的运算能力是传统计算机所无法企及的。例如,一台只有几千量子比特的相对较小的量子计算机能够破译现存的所有公用密钥的密码系统(公共密钥的密码系统保证网上银行和信用卡交易信息的安全)。
那些想保护他们密码的人还算幸运,目前还只出现容量不到10比特的量子计算机,暂时还未对电子商务构成威胁。但量子计算机的规模正在迅速扩大,再过一二十年,量子计算机可能真的会成为一种破坏信息交换安全的技术。还好,量子力学虽然对通信安全构成了威胁,它同时也提供了一个检测信息交换是否安全的办法。量子密码技术的原理是海森堡测不准原理中所包含的一个特性,即当有人对一个量子系统进行“偷窥”时,他同时也会破坏这个量子系统。
量子力学的古怪特性为新技术的开发带来了广阔前景。许多技术——如激光、晶体管、电子显微镜等——已经在社会上造成巨大的影响。另一些技术——如量子计算机和量子密码技术——则正在造成影响。量子的古怪特性还会带来些什么样的影响呢?这是留给下一代量子机械工程师们的问题。
以下对本文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量子力学的古怪特性给量子技术带来的难题是量子装置比普通尺度的装置对声音更
为敏感。
B.量子计算机具有电子位置的不确定的特性。
C.一个比特可代表数学中0和1两个不同的数字。
D.量子计算机暂时还未对电子商务构成威胁的原因在于容量太小。

简析上文最主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赤贫魅力测试  严歌苓
  我身无分文地出了门。那是一月的芝加哥,北风刮得紧,回去取钱便要顶风跋涉半小时,无疑要误课了。
  这时我已在地铁入口,心想,不如就做个赤贫魅力的测验,看看我空口无凭能打动谁,让我蹭得上车坐,赊得着饭吃。我惟一的担心是将使芝加哥身怀绝技的扒手们失望。  
  “蹭”上地铁相当顺利。守门的黑女士听说我忘了带钱,五个一寸长的红指甲在下巴前面一摆,就放我进去了,还对着我的后脑勺说:“要是我说‘不’,你不就惨了?我一天要说九十九个‘不’,才说一个‘是’呢!……”她笑起来,有心笑得很狰狞,像个刀下留人的刽子手。  
  12时59分下课,很想跟同学借点午餐钱,又怕他们从此跟我断绝来往。
  开学那天,一个大龄男生借了一位女同学9块钱,下面就出现了一些议论。所以,我打消了借钱的念头,饿死也得为我们大龄同学们争气。
  所有同学都进了校内那个廉价餐厅,我只好去校外昂贵的一家意大利餐馆。
  一个意大利小伙子过来在我膝盖上铺开又硬又白的餐巾。我点了鲜贝通心粉,吃最后几根时,我开始在心里排演了。吃不准笑容尺度,但不笑是不可以的,人家小伙子忙了半天,至少该赚你一个笑吧。我眼睛盯着账单,手漫不经心地在书包里摸那个丢在我卧室枕边的皮夹,然后我已经分不清是真慌张还是假慌张地站起来,浑身上下逐个掏口袋:“灾难啊!”我说:“我的钱包没了!”  
  小伙子瞪着我,他耐人寻味地看着我自我搜身,一遍又一遍,然后摇摇头表示遗憾:“冬天穿得厚,扒手就方便了。”  
  我表示非常难过,如此白吃,还吃得那么饱。他连说可以谅解,都是扒手的错。他拿了张纸,又递给我笔,请我留下地址和电话。
  我说这就不必了,明天保证把饭钱补上,连同小费。他还是坚持要我的电话号码。
  写完后我抬头笑笑,这一笑,魅力就发射过分了,因为他眼神一下变得楚楚的,问:“平时可以给你打电话吗?”我打着哈哈,说可以可以。
  我打算徒步回家。
  走在芝加哥下午3点的街道,风吹硬了街面上的残雪,每一步都耗掉一根通心粉的热量。
  很快我放弃了,跳上一辆巴士。
  一上车我就对司机说我没有钱;一个子儿也没有。司机点点头,将车停在一个路口,客客气气请我下车。
  我红着鼻头对他笑着说:“明天补票不成吗?”他鄙夷地说:“天天都碰上你这样的!来美国就为了到处揩美国的油!”我正要指出他的种族歧视苗头,一只皱巴巴的手伸到我面前——是个老头,怀抱一把破竖琴。他把手翻过来,打开拳头,掌心上有4枚硬币……
  付完车钱,我立刻拿出我那支值10块美金的圆珠笔,搁在他手里。他说:“你开玩笑,我要笔干吗?”他摘下眼镜,给我看他的瞎眼。我问他在哪里卖艺,他说在公立图书馆门口,或在芝加哥河桥头。我说:“明天我会把钱给你送过去……”他笑笑,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下了巴士,离我住处还有五站地,我叫了辆计程车。司机是个锡克人,白色包头下是善良智慧的面孔。我老实交待,说钱包忘在家了,他静静地一笑,点点头。到了我公寓楼下,我请锡克司机稍等,我上楼取车钱。更大的灾难来了:我竟把钥匙也忘在屋里。我敲开邻居的门。我和这女邻居见过几面,在电梯里谈过天气。女邻居隔着门上的安全链条打量我。我说就借10块钱,只借半小时,等找到公寓管理员拿到备用钥匙,立刻如数归还。  
  “汤姆!”女邻居朝屋内叫一声,出来一个六岁男孩。女邻居指着我说:“汤姆,这位女士说她住在我们楼上。你记得咱们有这个邻居吗?”小男孩茫然的地摇头。
  我空手下楼,带哭腔地笑着,告诉锡克司机我的绝境,请他明天顺路来取车钱,反正我跑不了,他知道我的住处。他又是一笑,轻轻点头,古老的黑眼睛与我古老的黑眼睛最后对视一下,开车走了。  
  我想起田纳西•威廉姆名剧《欲望号街车》中的一句话:“我总是依靠陌生人的善意。”
  这句话在美国红了至少30年。  (选自《参考消息》2007.8.2)
小说中具体写了哪几件与“赤贫魅力测试”相关的事?
结合具体语境,说说划线句子中划线词语的含义。
①她笑起来,有心笑得很狰狞,像个刀下留人的刽子手。
②更大的灾难来了:我把钥匙也忘在屋里。
小说最后如果删去“我竟把钥匙忘在了屋里”这一情节,会有什么不同?
小说塑造了许多人物形象,你认为哪一个形象最值得赞赏?请简要分析。
根据上文并结合下面的链接资料,说说应怎样对待有求于我的人及这样做的理由。
链接资料:美国波士顿犹太人屠杀纪念碑上,铭刻着一位名叫马丁·尼莫拉的德国新教牧师留下的短诗:在德国,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共产主义者;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后来他们追杀工会成员,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会成员;此后他们追杀天主教徒,我没有说话--因为我是新教教徒;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却再也没有人站出来为我说话了。

摆渡自己
⑴生命的日子里,有晴天,也会有阴天雨天雪天。
⑵人生的路上,有平川坦途,也会撞上没有舟的渡口没有桥的河岸。
烦恼、苦闷常常像夏日里的雷雨,突然飘过来,将心淋湿。挫折、苦难常常猝不及防地扑过来,你甚至来不及发出一声叹息就轰然被击倒。
⑷倒在挫折的岸边,苦难的岸边,四周是无边的黑暗,没有灯火,没有星星,甚至没有人的气息。恐怖和绝望从黑暗里伸出手紧紧地钳住可怜的生命。有的人倒在岸边再没爬起来,有的人在黑暗里给自己折了一只船,将自己摆渡到对岸。
⑸20岁忽然残了双腿的史铁生,为自己折了一只船。这是一只名为“写作号”的船。他是因为看穿了“死是一件无须着急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的事”,才在轮椅里给自己折了这只船,将自己从死亡的诱惑里摆渡出来,“决定活下去试试”。
⑹正攻读博士学位,却患上了运动神经细胞病,不能说、不能动的史蒂芬·霍金,做了一场自己被处死的梦。梦醒后,万念俱灭的他突然意识到,如果被赦免的话,他还能做许多有价值的事情。于是他给自己折了一只思想的船,驶进了神秘的宇宙,去探讨星系、黑洞、夸克、“带味”的粒子、“自旋”的粒子、“时间”的箭头……
⑺在苦难的岸边匆匆折成的船,成了不幸命运的救赎之路。
⑻也许一生中我们不会遭遇这样的大灾大难,然而我们何曾摆脱过阴天雨天雪天,何曾摆脱过绝望的纠缠!折磨人生的情景,常常突然间就横亘在面前。
当我们知道苦难是生命的常态,烦恼痛苦总相伴人生时,我们何必要自怨自艾早早地放弃,早早地绝望?
⑽有的人将求生的本能折成一只船,将自己摆渡出绝望的深渊;有的人将欲望折成一只船,渡过了挫折的痛苦与沮丧。实在无船可渡的人,哪怕用幻想折只小船呢,也要奋力将自己摆渡到对岸。
⑾也许我们不曾经历感情的剧痛,不曾经历失败的打击,不曾经历无路可走的绝望,可是晴朗的日子里会有明风晦雨袭来。它像一只乌鸦扇着翅膀在你周围鼓噪着,足以将一个好心情蹂躏得乱七八糟。这种时候,我们同样需要有一只船来摆渡自己。这只船也许是去听一场音乐会,也许是捧起一本书,也许是去给互联网上从未谋面的网友发封电子邮件,也许是背上旅行袋悄悄出门。
⑿ 所以,无论命运多么晦暗,无论人生有多少次挫折,都会有摆渡的船,这只船常常就在我们自己手里。
通读全文,说说文中提到的“摆渡的船”具体指哪些?(3分)
文中列举史铁生与史蒂芬·霍金的事例有何作用?(3分)
赏析下列句子(请任选一句加以赏析)。(3分)
A:烦恼、苦闷常常像夏日里的雷雨,突然飘过来,将心淋湿。
B:当我们知道苦难是生命的常态,烦恼痛苦总相伴人生时,我们何必要自怨自艾早早地放弃,早早地绝望?
联系全文,结合自己初三的学习生活经历,谈谈对题目“摆渡自己”的理解。(4分)

忘记玄奘是可耻的
周国平
⑴在中国历史上,世界级的精神伟人屈指可数,玄奘是其中之一。玄奘不但是一位伟大的行者、信仰者,更是一位伟大的学者。在他身上,有着在一般中国学者身上少见的执著求真的精神。去印度之前,他已遍访国内高僧,详细研究了汉传佛教各派学说,发现它们各执一词。用已有的汉译佛经来检验,又发现译文很多模糊之处,不同译本意思大相径庭。因此,他才“誓游西方,以问所惑”,到佛教的发源地寻求原典。他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求取和翻译佛教经典。其中,取经用了17年,译经用了19年。他是一个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事的人,有极其明确的目标,因而能够不为任何诱惑所动。取经途中,常有国君挽留他定居,担任宗教领袖,均被他坚辞。回国以后,唐太宗欣赏其才学,力劝他归俗,“共谋朝政”,也遭他婉谢。
⑵超常的悟性加极端的认真,使玄奘在佛学上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他所翻译的佛经,在量和质上皆空前绝后,直到一千三百多年后的今天,仍无人能够超越。他的佛学造诣由一件事可以看出:在印度时,戒日王举行著名的曲女城大会,请他讲大乘有宗学说,到会的数千人包括印度的高僧大德全都叹服,无一人敢提出异议。以访问学者身份成为外国本土文化首屈一指的大师,这在中国历史上找不出第二个例子。作为对比,近百年来,中国学者纷纷谈论和研究西学,但是,不必说在西学造诣上名冠欧美,即使能与那里众多大学者平起平坐的,可有一人?
⑶世界知道玄奘,则多半是因为《大唐西域记》。这本书其实是玄奘西行取经的副产品,仅用一年时间写成,记述了所到各地的概况和见闻。西方考古学者根据此书在新疆、印度等地发掘遗址,皆得到证实,可见玄奘治学的严谨。这本书为印度保存了古代和七世纪前的历史,如果没有它,印度的历史会是一片漆黑,人们甚至不知道佛陀是印度人。正因为如此,玄奘之名在印度家喻户晓,而《大唐西域记》则成了学者们研究印度历史必读的经典。其实,不但在印度,而且在日本和一些亚洲国家,玄奘都是人们最熟悉和崇敬的极少数中国人之一。
⑷我由此想到,这样一位受到许多国家人民崇敬的中国人,今天在自己的国家有多少人真正知道他?今天许多中国人只知道电视剧上那个娱乐化的唐僧,不知道历史上真实的玄奘,懂得他的伟大的人就更少了。一个民族倘若不懂得尊敬自己历史上的精神伟人,就不可能对世界文化作出新的贡献。应该说,忘记玄奘是可耻的。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作者认为玄奘“是一个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事的人,有极其明确的目标,因而能够不为任何诱惑所动”,请细读第一段,说说哪三处地方能具体表现这一点。
第二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诚如文章末段所言,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精神伟人被电视剧等形式“娱乐化”了,对此等现象,人们看法不一:有人认为这是对伟人的亵渎与不敬,不该提倡;但也有人认为,以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介绍伟人未尝不可。你赞成哪一种看法?请结合文章说说理由。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