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做溶液的导电性实验时,发现了以下一些问题:
(1)不是所有的溶液都能导电。下列物质溶于水后形成的溶液不能导电的是 。
A.硫酸 B.氢氧化钾 C.碳酸钠 D.乙醇
(2)同学们在做氯化钠溶液的导电性实验时,不仅看到灯泡亮了,还观察到两根石墨电极上都出现了气泡。于是他们对气泡的成分产生了浓厚兴趣,决定进一步探究。
【提出问题】
氯化钠溶液通电时,石墨电极上生成了哪两种气体?
【查阅资料】
氯气( Cl 2)是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提出猜想】
猜想一:H 2和O 2;
猜想二:O 2和Cl 2;
猜想三 。
【设计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解释或结论 |
①按照如图所示,连接好实验装置,通电一段时间后,用a、b两支试管分别收集两根石墨电极上产生的气体,观察气体的颜色 |
a试管收集到黄绿色气体,b试管收集到无色气体。 |
通过对气体颜色的分析,说明猜想 (填"一"或"二"或"三")肯定是错误的 |
②用拇指堵住b试管,移近点燃的酒精灯,松开拇指 |
听到轻微的爆鸣声 |
证明b试管中收集的气体为
|
【实验结论】
实验证明:猜想三成立。实验完成后,同学们用pH试纸测出通电后的溶液呈碱性。
请写出氯化钠溶液通电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讨论交流】
实验结束后,老师和同学们在一起进行交流。老师肯定了实验结论的同时还告诉大家:氯化钠溶液通电时所发生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升高,必定有元素化合价降低。从氧化还原反应原理考虑,就可以判断出猜想 (填"一"或"二"或"三")是错误的,其中原因是 。
此外,老师还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请大家思考:通电一段时间后,氯化钠溶液的浓度有所降低。若要恢复为原氯化钠溶液的浓度,只需向通电后的溶液中加入 (填物质的名称)即可。
硫酸是一种常见的酸,完成下列问题。
(1)实验室浓硫酸稀释的方法是 。
(2)为研究稀硫酸的化学性质,某同学进行了如图实验。
实验中,有气泡产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溶液有颜色变化的是
(填序号),E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有一瓶因久置而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为鉴定该溶液的成分,小亮进行了下面的实验:
(1)取一支洁净试管,倒入3~5mL待测溶液,滴加2~3滴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红色,该溶液呈 (填“酸性”“碱性”);
(2)另取一支洁净试管,倒入3~5mL待测溶液,加入几粒锌粒后有气泡冒出,该溶液一定是 溶液;
(3)要确定该溶液是稀硫酸还是稀盐酸,小亮还需要补充的实验是:
实验步骤 |
现象 |
实验结论 |
|
|
|
某兴趣小组为探究甲烷的元素组成,经查询资料,采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并收集一定量甲烷气体进行实验。
【查询资料】
Ⅰ.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有可燃性。
Ⅱ.实验室常用醋酸钠和碱石灰固体共热制取甲烷,有关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CH3COONa+NaOHNa2CO3+CH4↑。
【实验装置】
请回答:
(1)实验室制取甲烷气体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下同),收集装置是 ;
(2)验纯后,点燃甲烷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冷而干燥的烧杯(见图F),烧杯内壁有
生成,然后向烧杯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现象为 。由此推断,甲烷中一定含C、H两种元素,甲烷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3)进行实验(2)前,将甲烷气体通过装置E,目的是 。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仪器和装置,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应选择 (从A~G中选择,填字母序号,下同)组合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为了便于控制反应速率,组合发生装置应选择 。将气体通入H装置(从m口进入),还可以进行许多实验。下列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填序号)。
①收集二氧化碳;
②H中盛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
③H中盛满水,n口连接量筒,测二氧化碳的体积;
④H中盛氢氧化钠溶液,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气体。
(3)小明同学设计一套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如图Ⅰ),其突出优点是 。该发生装置 (填“能”或“不能”)用于稀硫酸和锌粒反应制氢气。
请根据如图所示回答相关问题。
(1)实验一点燃氢气前要 。
(2)实验二探究的是 对溶解速率的影响。
(3)实验三中,将胶头滴管中的水滴入锥形瓶后,预期观察到的现象是 。
(4)实验四存在的明显错误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