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对下面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A.词的上片由景及事及情,先写晚春之景,而后写词人面对花尽春去之景,无心梳洗打扮的心绪,表现了词人真实的生活片段和内心的感伤             

B.上片后两句,写出了哀伤的原因和程度,将词人的满腹辛酸表现得细腻深刻,这种深重的愁绪,不能触碰,还未诉说,词人便已泪水涌流             

C.词作下片“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两句,用语新奇,说这看不见、摸不着的“愁”练船都载不动,将抽象的感情表现得具体真切             

D.下片运用叙述、描写的表达方式和动静结合的艺术手法,将词人刹那间的微妙的心理变化过程表现得委婉而含蓄,堪称描摹愁苦情思的典范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诗歌抒情方式 诗歌写作手法 诗歌思想情感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乙】
赠 渔 父 杜 牧渔 父李 煜    
芦花深泽静垂纶,月夕烟朝几十春。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②一轻钩。
自说孤舟寒水畔,不曾逢着独醒人①。花满渚③,酒满瓯④,万顷波中得自由。
【注释】 ①独醒人,出于屈原投江前应答渔父的“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②茧缕,即蚕丝,这里指钓鱼用的丝线。③渚[zhǔ],水中小块陆地。
④瓯[ōu],此指酒杯。
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两首诗所描写的对象都是渔父。但甲诗是借渔父讥讽当世,抒发作者的感慨;乙诗则直接描绘渔父生活的惬意,表达对自在生活的羡慕。
B.从“几十春”、“一棹春风”可见,两首诗描绘的都是渔父春天垂钓的景象,但垂钓环境截然不同,甲诗意境孤寂,乙诗则春和景明。
C.甲诗旨在借渔父这一形象讽谕现实社会中多是浑浑噩噩、随波逐流之辈。
D.乙诗中的渔父虽是孤舟一人,但他怡然自得,生活潇洒自在。

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首诗都以环境烘托人物的心情,富有情景交融之美,。
B.两首诗中的渔父形象不同。甲诗中的渔父在深泽“静”垂纶,“怕得鱼惊不应人”,深谙垂钓之道,比乙诗中垂钓时还不忘赏花品酒的渔父更为高雅。
C.甲诗巧用典故,“寒水畔”和“独醒人”两句暗合当年屈原行吟江畔之典。且“孤”“寒”等字中尽露诗人无奈的感慨。
D.乙诗中连用四个“一”字而不避重复,突出了渔父独自一人无拘无束的自由之乐。

阅读下面的词
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沙场秋点兵”,“沙场”即()
下列对两首词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A.《诉衷情》只有正标题,《破阵子》还有一个副标题。
B.“梦断”、“梦回”两句都是回顾驰骋疆场的军旅生涯。
C.前者为“觅封侯”,后者为“赢得生前身后名”,全诗为了个人博取功名。
D.“泪空流”、“可怜白发生”两句,抒发的都是壮志难酬的悲愤情感。

阅读下面的两首小令。
天净沙·秋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胡腾老树昏鸦,下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中“__________”和《天净沙·秋思》中“___________”,表明两首小令写的都是黄昏之景。
选出下列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两首小令是同一曲牌,所以韵脚相同。
B.两首小令都描写的萧瑟荒凉的秋景。
C.两首小令写景都由远及近、实虚结合。
D.两首小令都抒发了游子思归的情怀。

阅读下面的词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宋】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欲说还休”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矛盾心理。
对本词中的“却道天凉好个秋”,运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A.冷空气突然南下,气温跌至冰点,行人个个“却道天凉好个秋”。
B.考试成绩公布,小辛再次名列榜首,兴奋得“却道天凉好个秋”。
C.恒大痛失足协杯冠军,队长郑智接受采访时“却道天凉好个秋”。
D.新年的钟声响起,我们共同回顾过去的时光“却道天凉好个秋”。

阅读下面的诗歌。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下列加点数字与本诗“二十三年”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会当凌绝顶,览众山小。
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C.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
D.皓月千里,一碧顷。

全诗表达了作者的胸襟和的态度。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