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小石潭记(节选)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下列对第①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鸣佩环”表现出流水声音的悦耳动听。
B.“伐竹取道”意为砍到竹子并做成了竹筏。
C.“坻”“屿”“嵁”“岩”写出石头形状各异。
D.“青树翠蔓”写出潭边树木藤蔓青翠茂盛。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似与游者相乐。
(3)小石潭潭水的特点是 ,潭中游鱼的特点是 。
阅读下文
陆绩怀橘
陆绩,三国时吴人也。其父康,曾为庐江太守,与袁术交好。绩年六,于九江见袁术。术令人出橘食之。绩怀三枚,临行拜辞术,而橘坠地。术笑曰:“陆郎作客而怀橘,何为耶?”绩跪对曰:“是橘甘,欲怀而遗母。”术曰:“陆郎幼而知孝,大必成才。”术奇之,后常称说。
今人席间怀果,欲娱其儿。夫一样怀归,盍易爱人之心以爱亲。奇哉陆郎,可以为法矣。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1) 为: (2) 怀: (3) 是:
(4) 遗: (5) 奇:翻译句子:
(1) 术令人出橘食之。
(2) 夫一样怀归,盍易爱人之心以爱亲。
陆绩值得我们仿效的是 。
阅读下文
捕蛇者说(节选)
(1)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2)言之,貌若甚戚者。选文作者是
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腊:已:去:赋: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选段从 、 、 三个方面介绍了永州异蛇的特征。(用自己的话概括)
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回答问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念:相与:翻译下列语句: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结合全文,谈谈你对“闲人”一词的理解。
请谈谈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阅读《论语》十二章,回答问题。(15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人不知而不愠: 博学而笃志: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请从文中提炼出四个成语:
如果有一位同学在学习上不肯动脑子,请你从上文中选取一句格言来劝勉他。
结合课文中有关道德修养的论述,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文言文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字词。
①至于夏水襄陵( )②虽乘奔御风( )
③良多趣味 ( )④哀转久绝( ) 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诗人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两句诗,印证了本文中哪些句子?
文章最后的渔者歌谣有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