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我国古代图书馆
刘绍义
有人经常把书院与图书馆混为一谈。
尽管古代的书院,如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湖南衡阳的石鼓书院、河南登封太室山的嵩阳书院等,都有不少藏书,但它们与图书馆还不是一回事。图书馆是以藏书为主,书院是以讲学为主,其目的和设置都相差甚远。
早在周代,我国就有了图书馆。只不过,那时不叫图书馆,叫“盟府”,主要保存盟约、图籍、档案等与皇室有关的资料。严格地说,这只是图书馆的雏形。老子堪称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图书馆馆长,据《史记》记载,老子“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这个“守藏室”,就是藏书之所。
到了西汉,皇室就开始大量收藏图书了,开国之相萧何还在宫内设置了专门用来藏书的石渠阁、天录阁,这也是后来人们常常把皇家图书馆称为“石渠”“天录”的原因。汉武帝算得上一位重视保存典籍的开明之君,他不但在宫里修建了专门收藏图书的“秘府”官舍,还以官方命令在全国广泛征集图书,来丰富皇室藏书。兰台、石室、麒麟阁,都是汉代收藏图书的地方。当时人们为了防火防潮,已经开始把藏书之所修建成石头的了,从“石室”的名称上,我们就可以知道。汉代收藏图书的书柜,多为铜色包边,所以也有人把图书馆称为“金匮”。
东汉桓帝时设置的秘书监一职,即专门管理图书秘籍的官员。秘书监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馆长,这一官职被后代沿用,到隋炀帝的时候,秘书监已经是正三品了。唐代的魏徵就曾经担任过秘书监一职,他为唐代的书籍整理,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唐代以前,图书主要是由官府掌控,民间是不允许大量藏书的。有的朝代,比如秦朝就取缔了私人藏书。唐代民间私人图书馆的出现,开了我国历史上私人藏书的先河。唐代的私人藏书,是随着印刷业的发展而兴盛起来的。在那些逐本抄书的年代,私人要想收藏大量的书籍,经济情况就是个问题。有了先进的印刷技术,官府藏书大量增加,私人藏书也如雨后春笋,茁壮成长。韩愈就曾在自己的诗歌里,提过老友邺侯的藏书,“插轴三万卷”,由此可知唐代私人藏书之丰之盛了。
到了明代,专门管理图书秘籍的秘书监一职就被废止了,图书馆馆长的职务也并入了翰林院。清代除了文渊阁、文津阁、文澜阁这些图书馆外,翰林院、国子监、内府等机构也收藏过图书。这些机构的长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也负责管理这些图书,算得上是兼职的图书馆馆长了。
那么,什么时候开始出现“图书馆”这一名称的呢?据记载,真正使用“图书馆”一词,还是从“江南图书馆”开始的。修建于清代光绪三十三年(1907 年)的江南图书馆,不但最先使用“图书馆”三个字,也把图书馆丰富的藏书推到了公众面前。
所以说,“江南图书馆”开创了我国“图书馆”的新篇章,是一所真正的大众图书馆。
(选自《意读》2017 年七月刊,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朝保存盟约、图籍、档案等与皇室有关资料的“盟府”,是我国图书馆的雏形。
B.汉代已有专门收藏图书的“秘府”官舍,石渠、天录等均为汉代皇家图书馆的别称。
C.民间藏书丰富之极的私人图书馆能够在唐代出现,主要得益于先进的印刷技术。
D.清代翰林院、文渊阁、文澜阁、国子监等机构的长官都兼负有收藏管理图书之责。
(2)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代的书院虽有藏书,但以讲学为主,其目的和设置与以藏书为主的图书馆完全不同。
B.为防火防潮,汉代时人们把藏书之所建成石头的,且收藏图书的书柜也多以铜色包边。
C.东汉时设置了专管图书秘籍的秘书监,这一官职由各机构的长官兼任,并历代沿用。
D.唐代官府藏书大量增加,在书籍整理方面,时任秘书监的魏徵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3)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第三段主要运用了引用的说明方法,说明早在周代就已经有了图书馆,而老子堪称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图书馆馆长。
B.本文的说明顺序为逻辑顺序,文章先由书院与图书馆的区别说起,然后条理清晰地说明了我国古代图书馆的发展历史。
C.平实、准确是本文的语言特点,第五段“秘书监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馆长”句中 的“相当于”就体现出这一特点。
D.这篇事物说明文主要介绍了我国古代图书馆的发展,谈了我国“图书馆”名称的由来,使我们对我国古代图书馆有了了解。
读课外现代文,答题。
论________
①只有内在品格确实很高的人,才可以不计较小节。犹如没有衬景的宝石,必须自身珍贵才会蒙受爱重一样。
②深入观察人生会看出,获得赞扬之道犹如经营致富之道,正像一句俗话所说:“薄利才能多销。”同样,小节上的一丝不苟常可赢得很高的称赞。因为小节更易为人注意,而施展大才的机会犹如节日,并非每天都有。因此,举止彬彬有礼的人,一定能赢得好的名誉。这正如西班牙的伊丽莎白女王所说,“礼节乃是一封通行四方的推荐书”。
③其实要习得优美的举止,只要做到细心就可以。因为人只要不粗忽,他就自然会乐于观察和模仿别人的优点。礼节要举动自然才显得高贵。假如表现过于做作,那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因为举止言谈优美本身就包括自然和纯真。有的人举止言谈好像在作曲,其中的每一个音节都仔细推敲过。但这种明察秋毫的人,却可能不见舆薪。也有人举止粗放不拘礼仪,这种不自重的结果是别人也放弃对他的尊重。
④礼仪是微妙的东西。它既是人类间交际所不可或缺的,却又是不可过于计较的。如果把礼仪形式看得高于一切,结果就会失去人与人真诚的信任。因此在语言交际中要善于找到一种分寸,使之既直爽又不失礼。这是最好又是最难的。
⑤要注意——在亲密的同伴之间应保持矜持以免被狎犯。在地位较低的下属面前却不妨显得亲密,这样会倍受敬重。事事都伸头的人是自轻自贱并惹人厌嫌的。好心助人时要让人感到这种帮助是出自对他的爱重,而并非你天性多情乐施。表示一种赞同的时候,不要忘记略示还有保留——以表明这种赞同并非阿谀而经过思考。即使对很能干的人,也不可过于恭维,否则难免被你的嫉妒者看作拍马屁。在面临大事之际,就不要过于计较形式。否则将如所罗门所说的:“看风者无法播种,看云者不得收获。”只有愚者才等待机会,而智者则造就机会。总而言之,礼貌举止正好比人的穿衣——既不可太宽也不可太紧。要讲究有余地,宽裕而不失大体,如此行动才能自如。
(选自培根著、何新译《人生论》)本文可分为两部分,请你把各部分所论述的问题用设问句表达出来。
㈡:请给本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论》。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文中多处用了比喻论证。请从第⑤段中找出一个例子,简要分析其论证作用。
例子:_____作用:______根据课本、语境读文填空。
中国人夸人常说“知书达礼”,主要意思是说此人素质高。可见:“读书好,①, ”;《谈读书》是英国人培根谈论②的一篇议论文。其中明确指出:“读书足以③,足以④,足以⑤。”并指出:“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读课内现代文,答题。
雪
⑴(A)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B)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健壮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胡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见他们嗡嗡地闹着。
⑵孩子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起来塑雪罗汉。因为不成功,谁的父亲也来帮忙了。罗汉就塑得比孩子们高得多,虽然不过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终于分不清是壶卢还是罗汉;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这回确乎是一个大阿罗汉了。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⑶第二天还有几个孩子来访问他;对了他拍手,点头,嬉笑。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作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⑷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撇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⑸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⑹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请给文中加线字确定读音。
⑴粘()结⑵粘()连 ⑶旋()风⑷旋()转读上文如观两幅画:一幅是充满温情,色彩纷呈,生机勃勃静态美的江南雪景图。一幅是昂扬向上、飞腾旋转动态美的江北雪景图。
请根据全文内容,完成下列表格中⑴――⑶的填空。
描写对象 |
特点 |
文中联想 |
表达的感情 |
江南的雪 |
滋润 美艳 |
⑴ (2分) |
美丽、充满生机与活力 (追求美好理想) |
朔方的雪 |
⑵ (1分) |
如粉,如沙,决不粘连;随旋风蓬勃奋飞;在日光中,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升腾、弥漫、闪烁。 |
⑶ (1分) |
请按下面的要求,做出自己的解读。
⑴著名作家王蒙认为“读《雪》需要联想”。读了第⑴段之后,你对鲁迅笔下“江南的雪”产生了什么联想?请用几句话加以描述。
⑵北京鲁迅博物馆文物资料室主任李允经认为,《雪》一文采用了对比的写法,并在这种对比描写中表达自己的倾向和爱憎。请就此结合上文谈谈你的看法。
⑶(1分)你认为上文中哪一句话最精彩?为什么?
阅读下面文章。
一元钱,两份暖
每天早上,女孩都来他的窗口买一元钱的煎包。
按那时的物价,一元钱可以买六个煎包,女孩很娇小,用来做早餐,足够了。可每次,他还是会刻意地挑选个头大一点的,小心地放入纸袋里。
他能看出,女孩的家境不太好,穿的衣服虽然很干净,但都很旧了,料子也差。她手里,总是拎着一个装满水的小水壶。而且每天早上,她都是步行来上学的。路一定不近,有时候时间紧了,他会看到女孩光洁的额头有亮闪闪的汗珠。
这样的时候,他总会爱怜地责备女孩:“丫头,别睡懒觉,早起两分钟,路上慢点。大清早迎着风跑那么快,要肚子疼的。”
女孩笑了,有点羞涩,然后说声“谢谢叔叔”,便一溜烟儿地朝对面的学校跑去。
春天的时候,物价上涨了。他本来就是小本生意,涨价后,六个煎包卖一元钱,要赔钱了。算来算去,他决定将价格定在一元钱四个,这样,利润基本能和过去持平。
那天早上,他在一张硬纸板上用黑笔写了新的价格:一元四个。
七点多,来买早点的孩子挤在他的小店窗口,看了纸板上的通告,并没有谁因为涨钱提出质疑。他松了一口气,利落地干起活儿来。
女孩走到窗口的时候,几个孩子刚刚离开。他先是愣了一下,然后忽然想起什么,一把将放在窗口的纸板拿了回来。
女孩肯定又在路上跑了,额头上有晶莹的汗珠。他又照例爱怜地责备女孩:“又跑,这么热的天。”然后利落地夹起六个个头大点的煎包放在纸袋里,递给她。
女孩接过去,照例说声“谢谢叔叔”,转头朝学校跑去。而那寻常的一刻,看着女孩的背影,不知为什么,他的心,却有些不寻常的感动。
之后的一段时间,每天早上,他都会一边做生意一边留意女孩的身影,只要远远看到女孩,他就会把那张纸板收起来,依旧收着女孩的一元钱,给她六个煎包。
后来,所有的顾客都熟悉了新的价格,他就彻底地将纸板收回了。只有女孩,一直蒙在鼓里。那是每天都让他感觉到暖意的秘密。
可是有天早上,他却没有看到女孩那张笑盈盈的脸,他的心里有些失落。第二天,女孩也没有来,第三天,第四天……他的心从失落到担忧,他想女孩是不是出什么事了?
又一天早上,他把侄子叫过来帮忙卖煎包,自己干脆跑到学校门口等着。
大概过了半个小时,他看到了女孩,一路小跑着从他面前经过,径直跑进了校门。他松了一口气:一定是女孩子吃厌了煎包,改吃别的东西了……
春天过去了,一晃就到了初夏。这一天,天气格外晴朗。他一面哼着歌,一面做生意。忽然,女孩又出现在他的窗口。
女孩唤他叔叔并递上一枚硬币,他愣了好半天才醒悟过来,然后一边连声答应着,一边飞快地挑选了六个个头大的煎包放入纸袋。
女孩笑起来:“叔叔,你给多了,应该是四个。”
他又是一愣,拿着纸袋的手停在半空,怔怔地说:“没,没有多,丫头,是六个啊。”
女孩狡黠地笑:“叔叔,您的煎包早就涨钱了,我知道的。这段时间,一直是同学帮我带的。四个就够了,您的煎包大,我能吃饱。”
他张着嘴巴,手还在那里停着,心里却被重新涌入心底的暖意噎住了,把他,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一下子噎出了眼泪,迫得他赶快转过头去。没想到,一个十几岁的孩子,竟然把他所给予的爱,这样悄悄地还给了他。
女孩还在说:“叔叔,我考上高中可能就不在这里读了,等以后有空,我还来吃您的煎包……”他背对女孩应着,却终于掩饰不住,任眼泪落了下来。
一元钱就这样被分成两份温暖。他知道从此以后,不管生活将怎样艰辛,他和这个孩子都会勇敢地面对,并努力地给予这个世界爱和温暖。简要概括文中“他”的人物形象。
结合上下文,具体分析文中划波浪线的语句“他先是愣了一下”的原因。
品味文中两处划横线的语句,按要求答题。
(1)句中的加线词“狡黠”用得好,好在哪里?
女孩狡黠地笑:“叔叔,您的煎包早就涨钱了,我知道的……”
(2)赏析句子。
他背对女孩应着,却终于掩饰不住,任眼泪落了下来。简析小说标题“一元钱,两份暖”的含义和作用。
含义:
作用:读了本文,请结合你的生活感悟,谈谈从中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示?(80字左右,4分)
阅读下面文章。
呵护孩子心中的“西瓜树”
①一名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写了一篇作文,标题是《我爱家乡的西瓜树》,第一句就是“我们家楼下种了一棵西瓜树”。依30分为满分的标准,改作文的老师给这作文打了24分,既充分肯定了学生的想象力,同时也加了一句批语“西瓜不长在树上”。
②孩子多是富含想象力的,因为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制,他们的思维往往天马行空,匪夷所思,但有时候却缺乏常识。这恰恰是孩子的特点,对于孩子的大胆想象,绝对不能随意扼杀,而应给予热情鼓励,多包容、少批评、善引导,以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因为,有一项对全球21个国家进行的调查令我们震惊,调查显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第一,想象力排名倒数第一。在中国的中小学生中,认为自己有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只占4.7%,而希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只占14.9%。
③保护孩子的想象力,就是保护孩子未来的创造力。有时候,孩子的想象力常被成人视为“胡思乱想”,其实,那可能恰恰是因为成人缺乏想象力所致。不妨再来看看这个小故事:美国沃帕科内塔小镇,一位妈妈正在厨房里洗碗,她听到10岁的儿子在后院里蹦跳玩耍的声音,便对他喊道:“亲爱的,你在干嘛呢?”儿子说:“妈妈,我要跳到月球上去!”这位妈妈没有给“胡思乱想”的儿子泼冷水,而是说:“好,不要忘记回家哟!”30年后,这个小孩成为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他就是美国著名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少年的想象力对于成年后的事业成功之重要,由此可见一斑。
④如果说,阿姆斯特朗的成功只是带有偶然性的个例,那么,英国一项持续30余年跟踪上万名英国人生活的调查则表明,想象力丰富的孩子成人后事业更加成功。英国教育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分析了被调查对象在11岁时写的展望自己未来的短文,然后将短文内容与作者42岁时的实际情况相比较。调查显示,在11岁时便有丰富想象力的孩子当中,50%的人42岁时都成了出类拔萃的人物;而想象力较差的孩子中,这个比例仅为20%。
⑤由于数千年来传统文化的禁锢,凡事要求循规蹈矩,师法古贤,国人历来在科技想象力方面比较薄弱,很少有异想天开的例子。其实,中国人也曾有想象力丰富的时代,先秦时代的神话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夸父追日,愚公移山,共工撞山、羿射九日、嫦娥登月等,何其大胆精彩。可惜,后来的独尊儒术,专注六经,八股取士,钻故纸堆,把中国人的想象力几乎扼杀殆尽,也直接导致了近代中国的积贫积弱,落后挨打,教训十分深刻。
⑥前不久,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对他丰富的想象力的肯定与鼓励。一个贫瘠、落后、封闭的高密,居然能给他提供无限的创作来源,让他变幻出无数具有传奇色彩的人和事。他的成功也能给我们的科技教育界以启示和警醒:
。
⑦因而,呵护学生心中的“西瓜树”,与支持孩子的“登月梦”,对于培育他们的想象力,同样大有意义,同样值得肯定。文章标题中的“西瓜树”为什么要加上引号呢?
作为家长和老师应如何对待孩子的大胆想象?
文章介绍阿姆斯特朗的小故事,运用了的论证方法,作用是
。根据上下文,在第⑥段横线上补写恰当的语句。
阅读下文。(12分)
第二代生物燃料——草油
①现在,我们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对石油过分依赖,会让国家安全、经济安全及环境安全遭受威胁。但文明不能因此停下前进的步伐,我们必须找到新的能源来保障世界运输系统的顺利运转。以非粮原料或农业废弃物为原料转化的液态燃料——纤维素生物燃料有利于环境安全,技术可行性强,近期内最有希望替代传统化石能源。
②生物燃料可以用植物或植物制品为原材料。目前,第一代生物燃料以可食用作物为原料,主要包括玉米、大豆(美国)、甘蔗(巴西)。用可食用作物制造生物燃料是最简单可行的,因为把这些可食用作物转化为燃料的技术是现成的。然而,第一代生物燃料并非长久之计,原因很简单:没有足够的耕地能够满足发达国家10%的液态燃油原料需求。
③第二代生物燃料主要以纤维素质材料为原料,如富含纤维素、生长迅速的草本植物,可转化为草油的原料有很多,从木材废料(锯木屑、木质建筑残片)到农业废弃物(玉米秸秆、小麦茎秆),再到“能源作物”[生长迅速、纤维含量高、专门种植用作草油原料的草本和木本植物]。这些原料作物耕作成本低、量大,更关键的是,这些作物的种植生产不会干扰和危及粮食生产。大多数能源作物能够在不能用作农田的边际土地上快速生长。还有一些能够在被废水或者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中生长并净化土壤,如生长周期较短的灌木柳树。
④纤维素类植物生物质(指某一系统中全部或特定的生物总量)丰富,能够可持续地收获,来制造生物燃料。美国农业部和能源部的研究显示,在不减少作为人类食物、动物饲料及出口生物质份额的前提下,美国每年能够生产13亿吨(干重)生物质。如此大量的生物质每年至少能够产生1,000亿加仑(约3,790亿升)草油,大约相当于每年美国汽油、柴油消耗总量的一半。放眼全球,每年纤维素类生物质生产量能够转化的生物燃料相当于340亿~1,600亿桶原油,已经超过了目前全球每年30亿桶原油的消耗量。纤维素类生物质能够转化成任何类型的燃料,如乙醇、普通汽油、柴油,甚至航空燃油。
⑤人类历史上的能源新纪元──草油时代也许很快就要到来。第二代生物燃料的优势是什么?
选文第②段中划线词“主要”能否删去?为什么?
说说选文第④段划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能源问题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你对能源的开发利用有哪些合理化的建议?请写出来。(至少写两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