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小石潭记》,完成各题。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②怡然不动
③俶尔远逝
④以其境过清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如其源。
(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这篇短小精美的山水游记,按“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溪流﹣﹣潭上感受﹣﹣交代同游者”的顺序,记录了作者游览的经历。
B.文章开篇以环珮相击之音来写水声,表现出水声的清脆,令人愉悦;同时也借水声烘托出环境的幽静。
C.第②段写游鱼,先总体写鱼的大体数量和“空游无所依”的状态,接着采用特写镜头写日光鱼影,勾画出一幅生动活泼的游鱼图。
D.作者善用正面和侧面的描写方法来写景物,如“斗折蛇行”,就是采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写出了溪流的曲折蜿蜒。
(4)作者感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这不仅仅是自然环境的冷清所致,还有更为深层的原因。请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作者同时期在永州写给友人的信),探究其深层原因。
【链接材料】
仆[1]闷即出游,时到幽树好石,暂得一笑,已[2]复不乐。何者?譬如囚拘圆土[3],一遇和景[4],伸展支体,亦以为适,然终不得出,岂复能久为舒畅哉?
(选自柳宗元《与李翰林建书》,有删节)
【注】[1]仆:对自己的谦称。[2]已:过一会儿。[3]譬如囚拘圆土;好像被囚禁在圆形围墙之中。[4]和景:温暖的日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2题
(一)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①,迨②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二)
皇甫谧年二十,不好学,游荡无度,或以为痴。尝得瓜果,辄进叔母任氏。任氏曰:“《孝经》云:‘三牲之养,犹为不孝③。’汝今年余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无以慰我。”因叹曰:“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岂我居不卜邻,教有所阙,何尔鲁钝之甚也!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因对之流涕。谧乃感激,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居贫,躬身稼穑,带经而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沉静寡欲,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自号玄晏先生。著《礼乐》、《圣真》之论。
【注】①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事。绝编: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读《周易》,“韦编三绝”(意思是,翻阅的次数多了,编木简的牛皮绳子被多次折断)。②迨:等到。③三牲之养,犹为不孝:意为即使每天给父母吃牛、羊、猪(三牲)肉,仍称不上是孝子。④卜:选择。⑤阙:通“缺”,遗漏。⑥席坦:人名。⑦稼穑:播种和收获。此泛指从事农业劳动。、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患记问不若人(担心) | B.勤力不怠(松懈) |
| C.带经而农(农业) | D.躬身稼穑(亲自) |
、下列句子
中划线的词意思不同的两项是
| A.迨能倍诵乃止乃不知有汉 |
| B.以著述为务以虫蚊为兽 |
| C.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水陆草木之花 |
| D.带经而农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
②岂我居不卜邻,教有所阙,何尔鲁钝之甚也!、司马温公与皇甫谧身上共有的品质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用自己的话作简要回答。
(二)课外文言文
今有日攘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下列划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或告之曰(有的人) | B.然后已(这样) |
| C.请损之(损毁) | D.斯速已矣(停止 ) |
.翻译句子(2分)
是非君子之道。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
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⑴故时有物外之趣。()⑵项为之强。()
⑶徐喷以烟。()⑷使之冲烟而飞鸣。().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
句子的意思。
⑴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⑵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一位哲人说:“童年的趣,是梦中的真。”请结合本文说说,看似琐碎的事物在“我”的眼里为什么会变得趣味盎然?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2题。
濠州定远县①一弓手②,善用矛,远近皆服其能。有一偷亦善击刺,常蔑视官军,唯与此弓手不相下,曰:“见必与之决生死。”一日,弓手者因事至村步③,适值偷在市饮酒,势不可避,遂曳矛而斗。观者如堵墙。久之,各未能进。弓手者忽谓偷曰:“尉④至矣,我与汝皆健者,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偷曰:“诺。”弓手应声刺之,一举而毙,盖乘隙也。
【注释】①濠州定远县:地名,今属安徽。②弓手:又称弓兵,宋代地方治安军之一。③村步:村埠头。步,通“埠”,码头。④尉:指县尉,维持本县治安。.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善(善于、擅长)用矛 | B.一举而毙(毙命) |
| C.遂曳(抓,拿)矛而斗 | D.弓手者忽谓(对……说)偷曰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A.皆服其能则题名其上 |
| B.弓手者因事至村步 罔不因势象形 |
| C.遂曳矛而斗遂与外人间隔 |
| D.见必与之决生死 予独爱莲之出污泥而不染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①、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
②、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根据选文,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弓手在与小偷决斗中取胜的原因,并说说你怎样看待弓手的取胜方式。
古诗文阅读
齐有甄彬者,有器业①。尝以一束苎②,于荆州长沙西库质钱。后赎苎,于束中得金五两,以手巾裹之。彬得金,送还西库。道人大惊曰:“近有人以金质钱,时忽遽③,不记录。檀越④乃能见归,恐古今未之有也。”辄以金之半仰酬,往复十余,坚然不受。因咏曰:“五月披羊裘负薪,岂拾遗者也?”彬后为郫⑤令,将行,辞太祖。时同列五人,上诫以廉慎。至于彬,独曰:“卿昔有还金之美,故不复以此诫也。”(选自刘敞《南北朝杂记》)
【注释】①器业:高尚的品质和出色的才能。② 苎:zhù,即苎麻,多年生草本植物。③ 遽:匆忙。④ 檀越:指“施主”,即施与僧众衣食,或出资举行法会的信众。⑤ 郫:pí,地名,今四川境内。、下列划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尝以一束苎(曾经) | B.于荆州长沙西库质钱(抵押) |
| C.乃能见归(于是,就) | D.五月披羊裘负薪(背) |
、下列划线词语含义相同的两项是
| A.尝以一束苎,于荆州长沙西库质钱以刀劈狼首 |
| B.檀越乃能见归见渔人,乃大惊 |
| C.彬后为郫令武陵人捕鱼为业 |
| D.辄以金之半仰酬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齐有甄彬者,有器业。
②卿昔有还金之美,故不复以此诫也。、甑彬具有怎样的品德?请结合文中事例,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