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又何间焉
②小大之狱
③神弗福也
④望其旗靡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②彼竭我盈,故克之。
(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鲁庄公看重衣食、祭祀等因素对战争胜负的影响,由此可以看出其人格的卑鄙。
B.曹刿对人心向背的重视,对进攻和追击时机的把握,都表现出他的深谋远虑。
C.文中的对话描写很精彩,人物语言极具个性,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
D.本文紧扣“论战”,详写战前准备和战后论述,略写战争过程,材料剪裁得当。
(4)曹刿与“链接材料”中的烛之武在强敌入侵时,表现出不同的救国态度和精神品质。请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作简要分析。
【链接材料】
晋、秦围郑①.郑文公②使烛之武③见秦君,武辞焉。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遂许之。
[注]①晋、秦、郑:都是春秋时期的诸侯国。②郑文公:郑国国君。③烛之武:郑国养马官,有谋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16分)
【甲文】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
【乙文】王荆公①病喘,药用紫团山人参②,不可得。时薛师政③自河东还,适有之,赠公数两,不受。人有劝公曰:“公之疾非此药不可治,疾可忧,药不足辞。”公曰:“平生无紫团参,亦活到今日。”竟不受。
【注释】①王荆公:即王安石。②药用紫团山人参:这里指药方中需要用到紫团山出产的人参。③薛师政:人名,即薛向,字师政。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4分)
(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2)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3)适有之()(4)药不足辞 ()下列各组句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今为宫室之美为之项为之强(《幼时记趣》) |
B.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余则缊袍敝衣处期间(《送东阳马生序》) |
C.公之疾非此药不可治悍吏之来吾乡(《捕蛇者说》) |
D.万钟于我何加焉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
翻译下列句子。(6分)
(1)此之谓失其本心。
译:
(2)公曰:“平生无紫团参,亦活到今日。”竟不受。
译:
(3)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治水必躬亲》)
译:联系甲乙两段文字及翻译句(3),说说人该如何保持本心?
阅读下面的短文。
冬蚁出曝其夏取之粟。他虫饥,过其侧,乞粟于蚁。蚁曰:“尔胡为不储粮于夏?”虫曰:“吾方向夏风而歌。”蚁笑曰:“君当夏而歌,则亦宜乘冬而眠矣,胡言饥?”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尔胡为不储粮于夏?
②吾方向夏风而歌。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袜、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日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十艮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下面哪一组句子加线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
A.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B.性行淑均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愚公移山》)行道之人弗受(《鱼我所欲也》) |
C.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 D.愿陛下亲之信之 |
悉如外人(《桃花源记》)小信未孚(《曹刿论战》)下面句子节奏的划分有误的是哪一项?
A.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
B.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
C.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 |
D.余/因得/遍观群书(《送东阳马生序》) |
根据选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诸葛亮选用人才的标准是什么。
节选的三段文字,诸葛亮意在向后主刘禅提出什么忠告?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强调了这一忠告的重要性?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解释下列加线的字词。
(1)既而儿醒(2)妇抚儿乳(3)一时齐发
(4)毕备 (5)惊觉欠伸(6)施八尺屏障翻译下列语句。
(1)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译文
(2)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译文选出下面句中加线词语古今意义一样的一项()
A.会宾客大宴 | B.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 C.稍稍正坐 | D.以为妙绝 |
文段是如何描写口技人的高超技艺的?结合文段简要分析。
。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解释下列加线的字词。
(1)蒙络摇缀(2)佁然不动(3)参差披拂
(4)悄怆幽邃(5)以其境过清翻译下列语句。
(1)俶尔远逝,往来翕忽。译文
⑵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译文选择加线词语解释相同的一项()
A.①为坻,为屿②为宫室器皿 | B.①潭中鱼可百许头②高可二黍许 |
C.①乃记之而去②乃不知有汉 | D.①隶而从者②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
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