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夏洛伊与土豆

【美国】詹妮斯•沃尔弗

    夏洛伊是我的雪德兰亚牧羊犬,从我创办动物收容所那天开始,它就一直陪伴着我,现在它已经老了,过去的几周,它总是趴在房子前,很久都不动一下。吃饭的时候,我必须哄上几分钟,它才勉强张开嘴巴。我今年已经49岁,不再像以往那么强壮,我感觉自己就像夏洛伊,想做事情,但已经力不从心。

    10岁那年,我和爸爸一起救治了一只受伤的鹈鹕。从此,帮助被抛弃和被虐待的动物就成为我向往的职业。大学毕业后,我成为一名康复顾问,但我的心里想着动物,所以不顾父母的反对,毅然放弃了工作,在阿肯色州北部的奥索卡斯租了15英亩土地,创办了洛基山动物收容所,照顾那些被抛弃和被虐待的动物。

    夏洛伊是我带进收容所的第一只动物,它是我的伙伴,也是收容所的护卫。白天,夏洛伊和动物们在院子里玩耍;晚上或碰到坏天气的时候,我们一起把动物赶回圈里。最重要的是,它那尖锐的吠叫声可以吓跑土狼、山猫和其他饥饿的猎食者。在过去的十多年里,我们一起照顾收容所里其他的动物。这个地方是我的,也是夏洛伊的,如果没有它,我该怎么办?

    一天中午,我正在哄夏洛伊吃饭,我的朋友姗迪给我打来电话:“詹妮斯,你可以收养一只新生的小羊羔吗?它的一条腿在分娩时断了,羊妈妈拒绝给它哺乳。”

“赶快把它送过来。”我挂断电话,我找了一块毯子放在夏洛伊的身边。

“你就要有一个新室友了。”我告诉它。它抬了一下头看我一眼,又趴下。我不知道年老的夏洛伊是否还能照顾一只新的动物,

    小羊羔被送了过来,我把小羊羔放在毯子上。它瘦小就像一堆土豆泥。“我就叫你‘土豆’吧。”我说。我一边说一边用模子固定它的断腿,接着给它喂奶,我看见夏洛伊正盯着我们。

    几天以后,土豆变得强壮一些。它艰难的步子一步一步走向夏洛伊。夏洛伊抬头看着小羊羔。终于。土豆走到了它的目标身边,它低下头,小鼻子在夏洛伊身上来回嗅着,然后舒服地趴在了夏洛伊有着厚厚的毛发的脖子上。夏洛伊用头温柔地蹭了蹭土豆作为回应。

“夏洛伊,看起来你交上了一位新朋友。”我很开心。

    第二天,当我打开门,土豆正站在门后等着我——它不是自个儿,夏洛伊也站在它后面看着我,欢乐地摇着尾巴

“夏洛伊,你……”我几乎不敢相信看到的这一切。

    土豆跟着我进到厨房,我惊讶地看见夏洛伊紧跟在它的后面。当我用火炉加热土豆的牛奶时,夏洛伊站在我身边目不转睛地看着我。

“现在你对这只小羊羔感兴趣了?”我问夏洛伊。土豆喝牛奶的时候,夏洛伊摇摇尾巴,然后走到它的水盆和食物盆边。看来它又自己吃东西了。

    每天夏洛伊带着土豆都一起绕着房子散步。每当有客人来访,夏洛伊就站在土豆和客人之间保护它,盯着客人,直到客人通过它的审查。土豆在草地上奔跑,夏洛伊虽然跟不上,但它的眼睛一直没离开……它又是一条工作犬了,它找回了生命的支点。

    在土豆来这里两个月后,夏洛伊安详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两个月前,它就已经准备走了,但它一直等到土豆有能力照顾自己才离开。

……(文段有删改)

(1)文章详写了年老的夏洛伊 ①  直至去世这件事,第二、三自然段分别插叙了“我”创办动物收容所和 ②  这两个内容,

(2)请分析文中两个加点的“盯”字不同的表达效果。

(3)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划线句子的作用。

(4)文章结尾被删掉了,请根据文章主旨推断,下列哪一项作为结尾最恰当  

A.我含着泪把夏洛伊葬在收容所的旁边,让它继续守护者其他动物。

B.它留给我一个新的支点,支撑我沿着自己的愿望继续下去。

C.感谢你!夏洛伊,我的雪德兰亚牧羊犬,我亲爱的好伙伴。

D.土豆后来一直长得非常健康,看着它,我就像看见夏洛伊。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句段分析 文章结构分析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温暖的小刀
那年春末,我到一所中学去监考。
发卷的时候,我发现,靠近讲台的一个女生怪怪的,左手藏在袖口里,遮遮掩掩,不愿伸出来。和我一起监考的,是另一所学校的一位女老师。大约,她也注意到了这个细节。随后,我俩便开始留意这个女生。在我们想来,她袖口里的那只不愿示人的手,一定藏着什么秘密。
考场里静悄悄的,学生们都在全神贯注地答题。只有这个女生,一边答题,一边有意紧握着她的那只手,一边还不自觉地环顾着左右,神色紧张而怪异。这愈加坚定了我们的怀疑:她的手里一定攥着小纸条或者其他用来作弊的东西。
然而,我们错了。半小时后,也许女生做题做得太过专注,一不小心,露出了自己的左手——天哪,这个女生的左手居然没有手指头。
原来,她竟是一个有残疾的学生!
这多少有些出乎我们的意料。愧疚之余,不禁心生悲悯。那位女老师,更是一脸的痛楚,小声地嘟囔着:“怎么会是这样,多可怜的孩子啊,多可怜的孩子。”
考试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有一道地理题需要改动。办公室送来了一沓纸片,纸片上,印着一个阿拉伯国家的地形图。我们分发给了学生,然后让他们各自粘贴在试卷的答卷纸上。由于是临时赶印出来的,太过匆忙,这些纸片裁剪得很粗糙,考生们只有自己动手把四个毛边撕去,大小合适,才能贴在试卷上。
这下可难为了这个女生。大约,她还是不愿让别人看到她的那只手,就用左胳膊使劲压紧纸片,右手一点一点地撕。可是,那张小纸片仿佛不听话,只要她一用力,就从她的胳膊下跑出来,再压下去,再跑出来。她急得都有些冒汗了。
“这位女同学,我可以帮你吗?”女老师走过去,俯下身子,声音低低地征询女生的意见。女生抬起头,看了看,迟疑了一下,还是把纸片给了她。
女老师并没有立即动手,她把那张纸片放在讲台上后,便在满考场里寻找着什么。我有些纳闷,这不是很简单的一件事嘛,她究竟想要干什么呢?
不一会儿,女老师从一个学生那里找到了一把小刀。然后,她坐在讲台前,一点一点小心翼翼地裁着那张纸片,“哧——哧——”,小刀割裂纸片的声音很好听。我和女生看着她做这一切。她专注的神情,仿佛是在完成一件精致的手工艺品。
随后,她微笑着把这张小纸片轻轻地放在女生的桌子上。女生欠了欠身子,低低地说了声谢谢。她拍了拍女生的肩膀,说:“赶紧答题吧”,便走开了。
然而,我还在纳闷着。一张小纸片,用手也完全可以撕得很整齐,为什么一定要找把小刀来呢?
考试结束后,我道出了心中的不解。那位女老师笑了,说:“这个女生所残缺的,是一只手。我不想在她面前,用自己灵巧的手指头去撕那张纸片,那样的话,会撕碎这个女孩的心。我满考场去寻找一把小刀,就是想借助小刀,避开对她的这种伤害。”
一直以来,小刀在我心中不过是一片冰冷的铁片而已。而那年春天我懂得了,原来即便是锋利而冰冷的一片小刀,也会折射出人性的光辉。
本文以“温暖的小刀”为题,有什么含义?
理解第二段末句中在“秘密”在文中具体指:
通读全文,写出作者的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本文刻画的人物细节尤为精彩,请品析划线句。
假若你是那个女生,考试结束后,你会怎样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两角钱
有时只是举手之劳,就能帮助别人,但我们对好多举手之劳的事情却总是熟视无睹,而不愿意伸出手来。
那天下午,我去邮局寄信,人很多,大多是在附近工地干活的民工,才想到是他们发工资的日子,在给远在千里之外的家里寄钱。
我寄了一摞子信件,最后算邮费,掏光了衣袋里所有的零钱,还差两角钱。我只好掏出一张一百元的票子,请柜台里的女服务员找。她没有伸手接,望了望我,面色不大好看。为了两角钱要找一百元的零头,这确实够麻烦的,难怪她不大乐意。
我下意识弯腰又翻裤兜的时候,和一个男孩子的目光相撞。他穿着满是尘土的工装,就站在我旁边的柜台的角上,个头才到我的肩膀,瘦小得像个豆芽菜。我发现他的眼光里流露着犹豫的眼神,抿着嘴,冲我似笑非笑的样子,有些怪怪的。而他的一只手揣在裤袋里,活塞一样来回动了几下,似掏未掏的样子,好像那里藏着刺猬一样什么扎手的东西。这更让我感到奇怪了。
没有,裤袋也翻遍了,确实找不出两角钱。我只好把那张一百元的票子又递了上去,服务员还是没有接,说了句:你再找找,这才两角钱还没有呀。可我确实没有啊,我有些气,和她差点没吵起来。
这时候,我的衣角被轻轻拉了一下,回头一看,是那个男孩子。我看见他的手从裤袋里掏了出来,手心里攥着两角钱:“我这里有两角钱。”说完这句外乡口音很重的话,他羞涩地脸红了。原来刚才他一直想帮助我,只是有些犹豫,是怕我拒绝,还是怕两角钱有些太不值得?我接过钱,有些皱巴巴的,还带有他手心的温热,虽然只有两角钱,我还是谢了他。他微微地一笑,只是脸更有些发红了,真是一个可爱的孩子。
寄完信,我去附近的超市买东西,破开了那一百元的票子,有了足够的零钱。我又回到邮局里,不过,那时已是落日的黄昏,不知那个孩手还在不在?我想如果那个孩子还在,应该把钱还给他。
他还真的在那里,还站在柜台的角旁,那些民工还没有汇完钱,他是在等着大人们一起回去。我向他走了过去,他看见了我,冲我笑了笑,因为有了那两角钱,我们成了熟人,他的笑容让我感到一种天真的亲切,很干净透明的那种感觉。
走到他的身边,我打消了还那两角钱的念头。我不知道这样做对不对,但看到他那样的笑,总觉得他是在为自己做了一件帮助人的好事,才会这样的开心。能够帮助人,而且是举手之劳的事情,尤其是帮助了一个看起来比自己大许多的大人,心里总会产生一种美好的感觉吧。我当时就这样想,干嘛要打破孩子这样美好的感觉呢?一句谢谢,比归还两角钱,也许更重要吧?我轻轻地抚摸了一下他的头,问了问:“还没有走呀?”然后,我再次郑重地向他说了声:“谢谢你啊!”他的脸上再次绽放出笑容。
以后,我多次去过那家邮局,再也没有见过那个孩子,但我怎么也忘不了他。他让我时时提醒自己,面对一些举手之劳的事情,能够伸出手来去帮助他人,一定要伸出手来。
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试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任选其中两种),对文中画线句子进行具体分析。


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他的笑容让我感到一种天真的亲切,很干净透明的那种感觉”中“干净透明”的含义。


“我”原想把钱还给男孩子,后面又打消了还那两角钱的念头,这是为什么?


文中最后写到男孩子的脸上“再次绽放出笑容”。请写出男孩子此刻的心理活动。



男孩子帮助“我”的仅仅是两角钱,请结合全文谈谈为什么“我怎么也忘不了他”?


“我要派我诚实的老大臣到织工那儿去。”皇帝想,“他最能看出这布料是什么样子,因为他很有理智,就称职这点说,谁也不及他。”
这位善良的老大臣来到那两个骗子的屋子里,看见他们正在空织布机上忙碌地工作。
“愿上帝可怜我吧!”老大臣想,他把眼睛睁得特别大,“我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但是他没敢把这句话说出口来。
那两个骗子请他走近一点,同时指着那两架空织布机问他花纹是不是很美丽,色彩是不是很漂亮。可怜的老大臣眼睛越睁越大,仍然看不见什么东西,因为的确没有东西。
“我的老天爷!”他想,“难道我是愚蠢的吗?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这一点决不能让任何人知道。难道我是不称职的吗?不成!我决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
“哎,您一点意见也没有吗?”一个正在织布的骗子说。
“哎呀,美极了!真是美极了!”老大臣一边说,一边从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是的,我将要呈报皇上,我对这布料非常满意。”
“嗯,我们听了非常高兴。”两个骗子齐声说。于是他们就把色彩和稀有的花纹描述了一番,还加上些名词。老大臣注意地听着,以便回到皇帝那儿可以照样背出来。事实上他也这样做了。
这两个骗子又要了更多的钱,更多的生丝和金子,说是为了织布的需要。他们把这些东西全装进了腰包。
“这一点绝不能让任何人知道”中的”这一点”是指什么?

“老大臣一边说,一边从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你能揣摩老大臣此时的心里活动吗?

选段细腻的表现出老大臣的内心活动过程,请用恰当的词语概括他心理的变化过程。
担心——()——()
选段中这位“诚实的老大臣”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

请你将下面的句子改写成人物的直接描写。
那两个骗子请他走近一点,同时指着那两架空织布机,问他:“花纹是不是很美丽,色彩是不是很漂亮。

现代文阅读二【本题满分17分】
两棵金银花
赵元波
①朋友两年前送给我的那棵金银花,四月份就迫不及待的开放了,而且一开就是这么多。千万朵金银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在微风细雨中轻轻地摇曳着。有的含苞欲放,羞答答的,细小的白色花蕾散发出若有若无的淡淡香味;有的正在盛开,一蔟簇的小花在它们洁白的椭圆形细碎花瓣中伸出小小的心蕊,散发着悠悠的清香;有的花朵开的时间长了,白色花束已经变成金黄色,就像姑娘头上戴着的黄色发髻。这些开放着的花朵在雨中默默地散发着它们特有的香气,把芳香送给从这里经过的每一个人,微风吹来,花枝花朵摇摆起伏,悠悠香气令人着迷。
②想不到两年的时间,这棵金银花就由纤弱的一棵小苗,长成了亭亭玉立的美少女。主干已经有两米来高了,足有大拇指那么粗,在主干上还发出了一些枝桠,这些枝桠柔柔的、嫩嫩的,伸着毛绒绒的头,吐出一丝绿意,左摆右摆地在风中摇着摇着就攀附在了桃树上,一个劲地噌噌直往上长。密密麻麻的卵形绿叶非常茂盛,以白色的围墙做背景,配合着粉红色的桃花,绿叶红花,色彩鲜丽,显得格外的娇艳动人,特别逗人喜爱,是入画的一景。
③看着金银花长得那么盛,花开得那么多,我心里有些后悔。其实朋友把金银花送给我之后,我就把只它栽在院子的一角,想起的话,就给它浇点水,有时连水都忘了浇,更不用说施肥了。平凡的花,平凡的花香,具有超强的生命力,反而常被人忽略,就好象人们总是想得到天山雪莲的高洁,却忘记了山脚下狗尾巴草的万般风情,这不能不说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
④因为喜欢金银花叶子的绿,花儿的美,还有那淡淡的香味儿,去年我在花盆又栽了一棵金银花,准备长大后放在客厅里。我希望这棵金银花能够带给我。曾经,我为我的这个设计充满了赏心悦目的憧憬和希冀。为此,我选用了树林里的基土,埋入了最好的基肥,随时不忘给它浇水,精心呵护,一如母亲精心照料刚出生的婴儿。甚至冬天还把他从院子里搬到房子里,白天又从房子里搬到院子里,让它充分享受阳光,乐此不疲。但很遗憾,一年来,它只是窝在花盆里,不长高,也不长粗,它所报答于我的,便只是若干枝条和绿叶,看来连花都不会开。
⑤然而,我对它却没有丝毫的抱怨,因为我就知道:它已经尽力了。就是说,它所能够报答于我的,也就是这些了。是的,它有着充足得过分的肥料供应,充足得过分的水的供应,充足得过分的主人的关怀……但没有足够的风,没有足够的地气,更没有足够的成长的自由,没有足够让根自由伸张的空间!而那些自由,作为主人的我,竟然在很长的时间里茫然无知——居然不知道它还要自由!
⑥两棵金银花,一棵在院子里无拘无束自由生长,越长越高,绿树成荫,盘虬卧龙,花香四溢;一棵长在花盆里,虽然受到精心呵护,却似一棵长不高长不大的小草。我们应该知道:有自由的空间,有些小草其实是可以长成一棵树的!
“我”所栽种的第一棵金银花有哪些突出特点?请简单分条概括。
第①段描写金银花,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任选一种作简要赏析。
第③段中“我心里有些后悔”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从下面的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项,填补到第③段的画线处,使上下文通顺。

A.一缕清幽的花香、一片葱茏的绿色和一点深刻的思考
B.一片葱茏的绿色、一点深刻的思考和一缕清幽的花香
C.一片葱茏的绿色、一缕清幽的花香和一点深刻的思考
D.一点深刻的思考、一缕清幽的花香和一片葱茏的绿色

这篇文章写金银花,又不仅限于写金银花,作者借金银花抒发了什么道理?你在本学期还学过哪篇课文也用了这种写法?请写出其中一篇课文的题目,用一个词语写出它们的共同特点。
借金银花抒发的道理:
学过的课文题目:
它们的共同特点:

现代文阅读一【满分15分】
无人看到你的忧伤
他从小便生长在我的光环里,说不清是悲是喜,就那样悄无声息地行走,听着我轰隆隆碾过的得意的车轮。
②我读大学的时候,他才刚刚小学毕业,没有考入重点中学,有人见了他便嬉笑说:“你姐姐当初读的可是最好的初中,你念的这所,她看都看不上眼呢。”他也不争辩,白人家一眼,便用力地甩一下书包,“嗖”一下跨上车走人。
③他在学校里,遇到的老师,有听说过我的,上课的时候看他开小差,偷偷听流行歌曲,便用教鞭敲他的脑袋,挖苦他说:“你和你姐姐一个爹妈生的孩子,怎么差别就那么大呢?”他红了脸,将CD机关掉,耳机却是塞在耳朵里,始终不肯摘下。下课后有同学围拢过来,将一本最新的杂志放在他面前,指着上面我的笔名,说:“看你姐姐又发文章了,写得好棒呢,你那些经常被老师念的文章,不会是她替你写的吧,或者,是将你姐姐读书时的作文拿出来抄了一下?”他并不气,拿过杂志,翻到我的那篇文章,趴在书桌上,默默地看完,而后起身默默地还回去。
④那时,我和他很少说话,放假回家的时候,看到我来,他都不会喊一声姐姐,却会在父母不在家的时候,笨手笨脚地去厨房做饭,烧了稀粥,炒了青菜,还用油炸了丸子。我坐在沙发上看书,他便端过来,说:“吃吧。”父母回来看到他烧的饭菜,尝一口,说:“真咸,怎么能吃?”我替他解围:“比我做得好吃多了。”父亲便瞪眼:“做饭再好吃管什么用?学习要比你一半好我们也知足了。”我在家的时候,他与父母发生冲突的几率也高。常常便不知怎么就争吵起来。他不是那种叛逆到跟父母气势汹汹吵闹的孩子,他只是争辩两句,便出了家门。家人从不去找他,也知道他没有钱,根本走不远,顶多是在小城里游逛到天黑,而后踩着稀薄清冷的月光,寂寞地走回家去
⑤有时候我会背着父母出去寻他,在家门口父母不会经过的小巷子里,他坐在石凳上,低头用一根树枝胡乱地画着什么,我劝他起来回家,他始终不肯,只说:“让我一个人待会儿。”我只好走开,没多远,听见后面啪嗒啪嗒的有脚步声,回头,却看到一只毛色灰暗的流浪狗,停住了,用忧伤的目光,安静地注视着我。我的心突然很疼,不忍再看,扭头走开。
⑥年龄愈大,我们的话语愈少,后来他用几十元钱,从同学手里买了二手手机,开始发短信给我。也许是为了省钱,也许是希望我能倾听他的心里话,他的每条短信都有好几十字,而我因为懒惰,回复给他,常常就一两个字。
⑦有一天在家,我无意中进入他的卧室,打开床前的抽屉,看到一本厚厚的留言册。心里好奇,打开来看,一页页地翻过去,心内便生出丝丝的疼痛,犹如一把小刀,面无表情地割着我的手臂。几乎每隔两页,便会看到别人给他的留言里,千篇一律地说:真羡慕你,有一个如此优秀的姐姐,有她一路帮扶着,想必你也会有美好幸福的未来。留言册的下面,是一本一本的杂志,我的文字,在其中光芒闪烁。而我出过的第一本书,也不知他从哪儿买到,已经翻看得书页脱落,却在抽屉的最里面,以它夺目的光泽,将他整个的年少时光,霸道地笼罩。
⑧突然想念10岁以前的他。在雨后的泥地里,我载不动他,他便啪一下跳下车去,踩着软泥,在小路上一边奋力飞奔,一边回头看我,而且兴奋地大喊:“姐姐,快点骑啊!你追不上我啦!”我看着他两条瘦瘦的小腿,犹如一只鸟儿的翼翅,自由地在风里拍打,心底的温情,慢慢膨胀,成为一朵大大的棉花糖。
⑨那段记忆,我写入了书里,我知道总有一天,他会看到;而我也会看到,他褪掉沉重的外壳,如一只蓬勃的大鸟,毫不犹豫地飞离我锐利冷硬的光环
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①段画线句“他从小便生长在我的光环里”相应的事例。(4分)
请结合内容,概括情节,分析青春期的“弟弟”形象,完成下面的表格。

文章内容
“弟弟”的性格
别人嬉笑他,他很少争辩,只白人家一眼
内向、沉默寡言
老师批评他,他将CD机关掉,耳机塞在耳朵里,始终不肯摘下


爱姐姐、敬佩姐姐
与父母争吵后,独自到外边坐着
孤独忧伤

渴望理解

第④段画线句写得生动感人,请作简单赏析。
句子:踩着稀薄清冷的月光,寂寞地走回家去
第⑧段中回忆了“弟弟”10岁之前的事情,这属于哪一类记叙顺序?在文中有何作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