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文言文《河中石兽》,回答下列各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潮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阅十余岁

阅:

  

②竟不可得

竟:

  

(2)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用“/”划出一处)。

山门圮于河。

(3)翻译下列语句。

①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②众服为确论。

(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及包含的道理。

(5)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庙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的方法?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文言实词 朗读节奏划分 文言翻译 文言文阅读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秦王怫然怒: (2)休祲降于天:
(3)天下缟素 (4)长跪而之曰: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2)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下列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主要写了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斗争的过程,以及斗争的结局。
B.课文第一自然段写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断然拒绝“易地”,这是双方斗争的最高潮部分。
C.选文主要通过绘声绘色的“对话”来塑造唐雎和秦王的形象,鲜明地表现了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
D.在这场尖锐的矛盾冲突中,秦王骄横狂暴、阴险狡诈,而唐雎表现得正气凛然、不畏强暴。

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请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潜台词:
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唐雎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

卖酒者传
魏 禧
(1)万安县有卖酒者,以善酿致富。平生不欺人,或遣童婢结,必问:“汝能饮酒否?”或倾跌破瓶缶,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归。由是远近称长者。
(2)里中有数聚饮平事①不得决者,相对咨嗟。卖酒者问曰:“诸君何为数聚饮相咨嗟也?”聚饮者曰:“吾侪保甲贷乙金,甲逾期不肯偿,将讼,讼则破家,事连吾侪,数姓人不得休矣!”卖酒者曰:“几何数?”曰:“子母②四百金。”卖酒者曰:“何忧为?”立出四百金偿之,不责券③。
(3)客有橐重资于途,甚雪,不能行。闻卖酒者长者,趋寄宿。雪连日,卖酒者日呼客同博,以赢钱买酒肉相饮噉。客多负,私怏怏曰:“卖酒者乃不长者耶?然吾已负,且大饮噉,酬吾金也。”雪霁,客偿博所负行。卖酒者笑曰:“主人乃取客钱买酒肉耶?天寒甚,不名博,客将不肯大饮啖。”尽取所偿负还之。
(4)术者谈五行④,决卖酒者已死。将及期,置酒,召所买田宅主毕至,曰:“吾往买若田宅,若中心愿之乎?价毋亏乎?”欲赎者视券,价不足者,追偿以金。又召诸子贷者曰:“汝贷金若干,于母若干矣。”能偿者捐其息,贫者立券还之。曰:“毋使我子孙患苦汝也!”及期,卖酒者大会戚友,沐棺更衣待死。卖酒者颜色阳阳如平时,戚友相候视,至夜分,乃散去。其后,卖酒者活更七年。
(5)魏子曰:吾闻卖酒者好博,无事则与其三子终日博,喧争无家人礼。或问之,曰:“儿辈嬉,否则博他人家,败吾产矣。”嗟乎!卖酒者匪唯长者,抑亦智士哉!
选自(《魏叔子文集》,有删节)
注:平事:①评议事情。②子母:利息和本金。③责券:求取借据。④谈五行:以五行之术测算命运。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注酒 (2) 甲期不肯偿
(3)或童婢结 (4)亦智士哉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雪连日,卖酒者日呼客同博,以赢钱买酒肉相饮噉。
选文表现了卖酒者的哪些品行,请结合具体事例分条说明。

文言文阅读
于令仪不责盗
曹州于令仪者,市井 人也,长厚不忤物,晚年家颇富裕。一夕,盗入其家,诸子禽之,乃邻舍人子也。令仪曰:“汝素寡悔,何苦而为盗耶?”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以衣食。”于令仪如其所言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尔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使去。”盗大感惭,卒为良民。
(摘自《渑水燕谈录》)
【注】①市井:指做生意。②寡悔:很少做对不起自己的事。③十千:指十贯铜钱。
解释下列各句加点词
⑴诸子之⑵汝 寡悔
⑶问其所为良民
下列句子中的“其”与“问其所欲”中的“其”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童微伺其睡 B.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C.其贤者使使贤主 D.用其二三十万为河伯娶妇

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圣人非所与熙也 B.吏二缚一人诣王
C.之虚所卖之 D.巫妪何久也?弟子趣之

请将文中画线句子“尔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翻译成现代汉语。
请简要概括于令仪的性格特点。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
【甲文】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选自司马迁《陈涉世家》)
【乙】(乙)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官门今欲缚之。自辩数,乃臵,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伙颐①!涉之为王沉沉者②‛楚人谓多为伙,故天下传之,伙涉为王,由陈涉始。客出入愈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③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选自司马迁《陈涉世家》初中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九年级上册6)
注释:①伙颐:伙,表示众多的意思;颐,通“矣”,叹词。②沉沉者:富丽深邃的样子。③颛(zhuān):独一,专擅。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为佣耕()(2)富贵,无相忘()
(3)客出入愈益发舒 ()(4)陈王故人皆自去()
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复立楚国社稷
B.说陈王曰以为亡
C.天下传之扶苏以数谏
D.杀之应陈涉威天下不兵革之利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②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你怎样看待陈胜所说的“苟富贵,无相忘”这句话?
依据上述文字,你认为陈涉建立政权前后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各是什么?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①原因:
②启示: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回答小题。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内集()(2)讲论文义()
(3)俄而雪骤 ()(4)可拟()
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白雪纷纷何所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未若柳絮因风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写出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这种气氛?
两个以雪为喻的句子你认为哪个更好?说说理由。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