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
徐渭,字文长,为山阴诸生,声名籍甚。薛公蕙校越时,奇其才,有国士之目。然数奇,屡试辄蹶。中丞胡公宗宪闻之,客诸幕。文长每见,则葛衣乌巾,纵谈天下事,胡公大喜。是时,公督数边兵,威镇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会得白鹿,属文长作表,表上,永陵喜。公以是益奇之,一切疏记,皆出其手。
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视一世士无可当意者,然竟不偶。文长既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蘖,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其所见山崩海立、沙起云行、风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故其为诗,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羁人之寒起。虽其体格时有卑者,然匠心独出,有王者气,非彼巾帼而事人者所敢望也。文有卓识,气沉而法严,不以模拟损才,不以议论伤格,韩、曾之流亚也。文长既雅不与时调合,当时所谓骚坛主盟者,文长皆叱而奴之,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
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间以其余,旁溢为花鸟,皆超逸有致。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显者至门,或拒不纳。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
晚岁诗文益奇,然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先生诗文崛起,一扫近代芜秽之习,百岁而下,自有定论。胡为不遇哉!梅客生尝寄予书曰:“文长吾老友,病奇于人,人奇于诗。”余谓文长无之而不奇者也。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悲夫!
【注】①校越:主持越地的考试。  ②永陵:是明世宗朱厚熜的陵墓,宋元明人都用陵名来称呼已故的皇帝。  ③曲蘖:指酒。   ④韩、曾:韩愈和曾巩。  ⑤骚坛:文坛。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山阴诸生,声名籍甚籍:狼籍。
B.然数奇,屡试辄蹶数:命数。
C.视一世士无可当意者当:合乎。
D.韩、曾之流亚也亚:比不上。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文长既不得志于有司诚既勇兮又以武
C.其所见山崩海立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D.一一皆达之于诗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会得白鹿,属文长作表,表上,永陵喜
正好捕得一只白鹿,委托文长撰写贺表,贺表上呈,皇帝很高兴
B.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
文长对自己的才能谋略看得过于高明,喜好奇招妙计,但议论军事大多只有中等水平
C.当时所谓骚坛主盟者,文长皆叱而奴之
那时称为文坛主盟的人,徐渭都怒斥他们,拿他们当奴仆一样看待
D.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

经常带上钱去酒馆,召唤底层的仆役与自己一同喝酒
.下列对原文意思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薛蕙主持越地考试时发现了徐渭,并认为他是当时国家杰出的人才,但是此后徐渭屡次应试却均未能考中。
B.威震东南、一些武将也不敢抬头面对的胡宗宪,非常看重徐渭的个人才干,曾将一切疏记都交由徐渭办理。
C.徐渭身体虚弱,但由于他曾游历齐、鲁、燕、赵各地,见识广博,胸有豪情,因此诗作中流露出王者气概。
D.徐渭诗文成就突出,应是有用之才,却不为当世所重用,以致于最终怀抱悲愤离开人世,作者为此而叹惜。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名著人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古文阅读】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选自《诫子书》)

【乙】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施惠无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节选自《朱子家训》)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 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______ ② 宜未雨而绸缪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② 施惠无念,受恩莫忘。

(3)甲乙两文中都谈到的美德是什么?在生活中你是如何做的?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 回: ② 弈:

(2)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环滁皆山也.

②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3)文章第②-④段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自三峽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绿潭(duān)

B.

其间(sù)

C.

饮少醉(zhè)

D.

筹交错(gōng)

(2)给下列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一项( )

① a.沿溯阻( ) b.𪩘多生怪柏( )

绝:

A.

隔断

B.

独一无二

C.

极(高)

D.

气息中止

② a.有亭翼然于泉上者( ) b.溪而渔( )

临:

A.

B.

居高面下

C.

将要

D.

照着字画模仿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4)【甲】【乙】两文同属山水散文,都有动静结合的写法,请各举一例。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选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安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

【乙】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战国策·燕策二》)

【注】①苏代:谋士。②拑:同“钳”。③禽:同“擒”。④支:相持,对峙。

(1)下列加点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妻私臣 臣恐强秦为渔父也

B.

美于徐公 燕赵久相支,弊大众

C.

朝服衣 中峨而多髯者为东坡

D.

我孰与城北徐公 吾妻之我者

(2) 学习文文言文可以用“迁移法”,下列迁移错误的一项是( )

A.

“赵且伐燕”中的“且”,根据《愚公移山》中“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的“且”,可理解为“将要,将近”的意思。

B.

“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中的“谓……曰……”,根据甲文中“谓其妻曰”的“谓……曰……”可理解为“对……说……”的意思。

C.

“故愿王熟计之也”中的“计”,根据《出师表》中“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的“计”,可理解为“计算”的意思。

D.

“今日不雨”中的“雨”,根据《陈涉世家》中“会天大雨”的“雨”,名词活用为动词,可理解为“下雨”的意思。

(3)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甲乙两文都是出自《战国策》,此书记录了战国时诸多谋臣策士的谋略。

B.

甲乙两文都运用了设喻说理、巧妙讽谏的论说技巧,都以寻常小事类比。

C.

甲乙两文都是讲述了君王虚心地接纳劝诫,采纳群言,修明政治的故事。

D.

甲文“三叠”式结构,别致精美;乙文语言朴实,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

(4)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②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文后小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这首叙事诗中直接表达诗人对卖炭翁情感态度的词语是______。

(2)诗经《蒹葭》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一句的“苍苍”意思为“茂盛的样子”,有同学据此推断出“两鬓苍苍十指黑”中“苍苍”描写的是卖炭翁头发长得茂密。你是怎么理解的?谈谈你的看法。

(3)下面是根据本诗部分内容改编的微剧本片段。请根据题目要求,在横线处补充内容。

剧本

题目

日已高,市南门外。这时“得得”的马蹄声由远及近,卖炭翁挣扎着起身,揉了揉昏花的双眼。

卖炭翁:(不安、疑惑、欣喜)这来的是谁?(马蹄声渐近)

卖炭翁:(恐惧、害怕)啊!怎么是他们!

黄衣使者:()皇上命我等来征收你的炭!

白衫儿:(得意洋洋地拿出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在牛角上)喏,给你的炭钱。

卖炭翁:(无奈绝望地瘫倒在地、眼角流下泪水)

牛角上的那抹红绫,在风雪中舞动,在白雪的映照下特别的鲜红。

(1)根据情景,在______处填一个描写黄衣使者神态的词语。

(2)根据情景,在______处填补人物对白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