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询观古碑
唐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驻马观之,良久而去。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
【注释】欧阳询:唐朝著名书法家。 索靖:晋朝著名书法家。 裘:皮衣。 、与文中“驻马观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至之市 | B.两狼之并驱如故 |
C.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 D.驱之别院 |
、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1)数百步复反 ( ) (2)及疲( )
(3)乃布裘坐观( ) (4)三日方去( )、翻译句子。(2分)
唐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3—25题。
王冕字元章,绍兴诸暨人也。父力农,冕为田家子。少即好学,通《春秋》诸传。尝一试进士举不弟①,即焚所为文,益读兵法,有当世大略。着高檐帽,被绿蓑衣,履长齿木屐,击木剑,行歌会稽市;或骑黄牛,持《汉书》以读。人或以为狂生。同里王公止善,甚爱重之,为拜其母。王后为江浙检校,元章往谒,衣敝,履不完,足指践地。王公深念,遗草履一缅,讽②使就吏禄。笑不言,置其履而去。
时高邮申屠公炯,新任绍兴理官,过武林,问交于王公,公曰:“越多传先君子,非所敢知。吾里人有王元章者,其志行不求于俗,公欲与语,非就见不可。”炯至,即遣吏以自通。元章曰:“我不识申屠公,所问者他王先生耳。”谢不与见。炯既重王公,且奇其为人,进谒礼益恭。以白于其大尹宋公子章,具书币,制冠服,俱造其庐以请。元章为之强起,入黉③舍,讲授岁余。会他官礼待不如意,乃为书谢申屠公,东游吴。
(选自《历代笔记小说选》)
[注]:①弟:“第”,科举时代士人应试合格。②讽:婉言相劝。③黉:古代的学校。.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
尝一试进士举不弟尝()会他官礼待不如意会:().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加横线句子的意思。
乃为书谢申屠公,东游吴。.请以选文所举之例,分析王冕这一人物形象。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了,不敢销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
A.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患:忧患 | B.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叩:叩头 |
C.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 | D.腰白玉之环腰:腰上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组()
A.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
B.当余之从师也时人莫之许也 |
C.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D.足肤皲裂而不知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幼时即嗜学”中的“嗜学”是文章的中心词,全文围绕它层层展开。 |
B.宋濂写自己求学的艰苦是想用自己的例子来训斥马生学习不用功。 |
C.选文运用夹叙夹议的方式,通过现身说法的途径,叙述作者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勤奋学习的经历,勉励后辈努力学习,读来情感恳切,语重心长。 |
D.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无书、无师的困难,他自己创造条件克服了这些困难,获得了知识。 |
把下面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译文:
(2)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译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论语》十则(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
.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择 其 善者而从之 ③结友 而 别 ②安陵君 其 许寡人 ④攻大泽乡,收 而 攻蕲
|
3. |
.请你至少写出出自以上选文的三个成语。 |
4. |
.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蒙辞以军中多务。 |
5. |
.孔子提倡学习要与思考相结合,孙权认为,学习"但当涉猎"。关于学习,你又有怎样的体验?请简要述说你的观点及理由。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11题。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①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②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胃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③秦王佛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④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受地于先王() | B.秦王不悦() |
C.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 D.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
.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B.以君为长者武陵人捕鱼为业 |
C.轻寡人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D.休祲降于天相与步于中庭 |
.下面是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写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断然拒绝“易地”,这是双方斗争的最高潮郁分。 |
B.第③段中的人物对话写出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 |
C.第④段写“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的原因是秦王怕出现“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的局面。 |
D.唐雎与《三国演义》中“舌战群儒”的诸葛亮一样,以出色的外交才能化解了一场政治危机。 |
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译文:
(2)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译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1. |
选出对下列加点文言词语解释不正确的
|
2.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答: |
3. |
细读第1、2段,在文中各找出最能体现登楼者在阴雨天"感极而悲"和在春和景明天气下"其喜洋洋"的两个四字短语。 (1)体现登楼者在阴雨天"感极而悲"的两个短语是、; (2)体现登楼者在春和景明天气下"其喜洋洋"的两个短语是、。 |
4. |
纵观《岳阳楼记》全文,作者在前面几个段落进行叙述、描写、抒情的基础上,最后一个自然段发表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等议论。请思考回答: (1)结尾段的议论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巧妙构思? (2)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操? 答:(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