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分解反应的类型,可以用字母AB+CD=AD+CB来表示。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实验探究"稀硫酸与以下四种物质是否发生复分解反应"。这四种物质是:NaOH溶液、NaCl溶液、K 2CO 3溶液和Ba(NO 3) 2溶液
(1)甲同学提出稀硫酸与NaCl溶液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因为这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没有 生成
(2)乙同学设计了以下三个实验,请你在空白处填写相关内容:
序号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实验1 |
取1~2mL K 2CO 3溶液于试管中,滴入稀硫酸 |
稀硫酸与K 2CO 3溶液发生了复分解反应 |
|
实验2 |
取 1~2mL Ba(NO 3) 2溶液于试管中,滴入稀硫酸 |
有白色沉淀生成 |
|
实验3 |
取 1~2mL NaOH溶液于试管中,滴入稀硫酸 |
没有明显现象 |
稀硫酸与 NaOH溶液不发生反应 |
(3)在实验3中,乙同学因为未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故判断该反应不能发生。甲同学不同意他的看法,理由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甲同学用下列药品:NaOH溶液、稀硫酸和无色酚酞溶液,设计下列实验方案通过明显的现象,证明稀硫酸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请帮助甲同学完成下表中的实验方案:
序号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实验4 |
① |
稀硫酸与 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
|
② |
(5)通过上述实验探究,该组同学发现: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证明反应的发生。有些实验是通过检验生成物证明反应的发生;而实验4是通过检验 证明反应的发生。
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碳酸氢钠、碳酸钠、氢氧化钠的某些性质进行相关探究。
【提出问题】它们溶液的酸碱性及与酸反应时溶液的pH如何变化?
【实验探究1】向等体积、等浓度的碳酸氢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溶液中,分别加入几滴紫甘蓝汁液,同时用蒸馏水进行对比实验,观察并记录现象如下:
液体名称 |
蒸馏水 |
碳酸氢钠溶液 |
碳酸钠溶液 |
氢氧化钠溶液 |
紫甘蓝汁液显示的颜色 |
蓝紫色 |
蓝色 |
绿色 |
黄色 |
查阅资料:
pH |
7.5~9 |
10~11.9 |
12~14 |
紫甘蓝汁液显示的颜色 |
蓝色 |
绿色 |
黄色 |
【得出结论1】三种溶液的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实验探究2】甲同学在烧杯溶液中加入约5mL稀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此时溶液由 色变为 色。向其中加入稀盐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乙同学向一定体积、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得到pH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a点表示的意义是: 。
【得出结论2】从微观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 。
【实验探究3】向等体积、含等碳原子数的碳酸氢钠和碳酸钠溶液中,分别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得到pH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如图2、图3所示。
【交流与反思】b点的溶质为 (写化学式),将图2和图3的阴影部分进行叠加,发现两者基本重合,c点的溶质 (写化学式)
【得出结论3】通过上述分析,碳酸钠和盐酸反应过程,可以依次用以下两个化学方程式表示: 、 。
【结论与反思】探究溶液的酸碱性及反应pH值的变化,可以认识反应的原理及进行的过程。
氯化镁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同学们在实验室对其开展了系列研究.
课题1:选择制取氯化镁的原料
【查阅资料】
①全球海水中含有的盐类总质量为5亿吨,其中含有的各种离子占盐类总质量的百分含量如下表所示:
离子 |
Cl﹣ |
Na+ |
Mg2+ |
Ca2+ |
K+ |
其他 |
含量 |
55.06% |
30.61% |
3.69% |
1.15% |
1.10% |
… |
②工业生产中海水或卤水(海水晒盐后的剩余溶液)都可以作为制取氯化镁的原料.
【交流讨论】
同学们经讨论,一致选择卤水用于实验室制取氯化镁.你认为他们的理由是
.
课题2:由卤水制取氯化镁
同学们设计如图所示方案,从卤水中制取氯化镁.
(1)溶液X的名称是 .
(2)部分同学认为上述制取方案不够完善,在“过滤”操作后缺少“洗涤”操作,从而导致制取的氯化镁不纯,可能混有的杂质是 .
课题3:测定氯化镁产品的纯度(氯化镁的质量分数)
同学们设计如下实验方案对制得的氯化镁进行纯度测定.
【实验步骤】
①称取9.5g氯化镁样品,放于烧杯中,加足量的水溶解,形成溶液;
②向上述溶液中加入9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
③充分反应后,过滤;
④…
⑤向所得溶液中加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再逐滴加入10%稀硫酸(密度为1.07g•mL﹣1),并 ,当观察到溶液恰好褪色且30s内红色不复现,停止加入稀硫酸;
⑥计算氯化镁样品的纯度.
【问题讨论】
(1)为计算出氯化镁样品的纯度,除上述数据外,实验还需测量的数据是 .
(2)若缺少步骤④,则会导致氯化镁纯度测定不准确,步骤④的操作是 .
小文同学利用长柄W形玻璃管,完成了课本上多个化学实验.
(1)燃烧条件的探究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粗略测定
①燃烧条件的探究:在如图1所示装置(省略夹持仪器,下同)中,向W形玻璃管中放入足量红磷和白磷,塞好橡皮塞,关闭活塞,然后将其放入80℃的热水中,观察到红磷不燃烧而白磷燃烧,说明可燃物发生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 .
②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粗略测定:为减小测量误差,待火焰熄灭后,将玻璃管 ,再打开活塞.
(2)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
①甲酸(HCOOH)在热浓硫酸的作用下,分解生成一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实验时,A处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3)探究微粒的性质
向玻璃管左端加入试剂X,观察到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试剂X可能是 ,该装置的优点有 (答1点).
根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B中标有序号①的仪器名称是 .
(2)组装好气体发生装置后,先应该检查装置的 ,然后再添加药品.
(3)欲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应该选择的装置是 (填序号).
(4)实验室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 .
水是生命之源
(1)如图为电解水的装置图,接通电源观察到两电极都有气泡产生,通电一段时间后,x玻璃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 。
(2)含有较多钙、镁离子的天然水称为硬水,生活中常用 来区分硬水和软水;自来水厂对天然水进行净化的过程中,通常不会采用 (填序号)
a.电解 b.吸附 c.消毒
(3)某工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NaOH,在废水流量不变的情况下,用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和稀盐酸(两种酸液的密度相同)来处理,通过调节流量阀来控制酸液的流量(Q),使最终排出的溶液呈中性(如图2),两种酸溶液的流量大小关系是:Q(稀硫酸) (填“>”“=”或“<”)Q(稀盐酸)
(4)将天然气(主要成分CH4)与水在高温、有催化剂的条件下转化为氢气和二氧化碳。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