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1)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 g.
(2)p点的含义是 .
(3)将t2℃A、B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成为不饱和溶液的是 (填A或B).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 .
①t2℃时,A、B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A>B;
②t2℃时,用等质量的A、B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A>B;
③通过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可使A、B的饱和溶液同时析出晶体;
④t2℃时,将150gA的饱和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需加水100g.

【2015年山东省临沂市】下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实验,请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实验完毕,进入集气瓶中的水不到总容积的1/5,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其中一种原因)。
 (2)硫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实验中集气瓶内放入少量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5年浙江省杭州市】甲图所示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及药品。

  (1)为获得较为准确的实验数据,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 
| B.燃烧匙中的红磷足量 | 
| C.点燃红磷后缓慢将燃烧匙插入瓶中,塞紧瓶塞 | 
| D.红磷熄灭,广口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 
(2)小明同学用足量的木炭代替红磷、氢氧化钠溶液代替水来做此实验。小明操作正确,但是测得的数据小于用红磷测得的数据,其原因是木炭燃烧除生成二氧化碳外还可能生成____。
  (3)市售“暖宝宝”中发热剂主要成分是:铁粉、炭粉、水和食盐等,反应原理可简化为铁生锈。小明用配置的发热剂按图乙装置实验。他不是将足量的发热剂堆在瓶底,而是将其涂抹在广口瓶内壁的四周,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
  (4)在上述三个实验操作都正确的情况下,与另两个实验的测量结果相比,第三个实验的测量结果与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更接近。推测其,最合理的主要原因是____。
【2015年浙江省衡州市】甲为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成分对比图。CO2含量变化真有这么大?
  (1)利用图乙所示 法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标上A;取一个同样装有空气的集气瓶,标上B。将两根同样的小木条点燃后同时伸入A瓶和B瓶,A瓶中的木条先熄灭。这个实验现象 (选填“能”或“不能”)说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更多。
  (2)用大针筒将100ml人体呼出气体压入20ml澄清石灰水中(如图丙),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用同样的方法将100ml空气压入另一瓶20ml澄清石灰水中,请说出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并解释原因: 。
【2015年福建省福州市】 (10分)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再认识。
 【实验回顾】如图是实验室用红磷燃烧来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
 (1)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实验原理:由于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瓶内___________减小,烧杯中水倒吸到集气瓶。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操作规范,用量筒测量进入瓶中水的体积,能粗略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问题提出】有实验资料表明:燃烧过程中当氧气体积分数低于7% 时,红磷就无法继续燃烧,因此通过上述实验,测置结果与理论值误差较大。
 【实验改进】
 Ⅰ.根据铁在空气中生镑的原理设计如图实验装置,再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中饱和食盐水、活性炭会加速铁生锈。
 Ⅱ.测得实验数据如表
 【交流表达】
 (1)铁生锈过程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首先是铁与氧气、水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Fe(OH)2],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表4数据计算,改进实验后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___________(计算结果
 精确到0.1%)。
 (3)从实验原理角度分析,改进后的实验结果比前者准确度更髙的原因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酸、碱、盐是有广泛用途的重要化合物。某化学活动小组的同学围绕这几类化合物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
 (1)为探究一瓶氢氧化钠固体的变质情况,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该固体样品置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一种无色溶液,发现有气泡产生,说明该样品中含有碳酸钠,由此可确定该固体已发生变质。则无色溶液可能是。
  ②为探究该固体中是否还有未变质的氢氧化钠,同学们又进行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请将下表填写完整。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或化学方程式 | 
  
除去碳酸钠  | 
   取少量该固体样品溶于水配成溶液,滴加适量的 溶液, 充分反应后过滤  | 
   有白色沉淀生成  |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检验是否含有氢氧化钠 | 
   向过滤后的滤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 | 
   该样品中含有氢氧化钠 | 
  
(2)若73g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与127g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中和,试计算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