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是铁的合金。为测定某钢样中铁的质量分数,取11.4g钢样,向其中加入稀硫酸,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不考虑钢样中其它成分与稀硫酸的反应)。
(1)钢 (填“是”或“不是”)金属材料。
(2)计算此钢样中铁的质量分数。
工业上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炼铁,计算含氧化铁240t的赤铁矿理论上最多可炼铁的质量。
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CO2,当观察不到气泡产生时发现固体仍有剩余,同学们对此进行了探究(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酸反应)。请你参加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
[提出问题]不再产生气泡的原因是什么?
[猜想假设]
猜想一: ;
猜想二:生成物或杂质附着在大理石表面阻碍反应继续进行;
猜想三:剩余固体中无碳酸钙。
[实验探究一:验证猜想一]
(1)甲同学取上述反应后的溶液,测得溶液pH=2;甲同学的结论:猜想一不成立;反应前稀盐酸的pH (填“<”“>”或“=”)2。
(2)乙同学认为甲的实验设计和结论不严谨并补充了如下两个实验:
实验①配制 (填物质名称或化学式)溶液,测得该溶液pH=7; 实验②在试管中加入适量水和紫色石蕊溶液后持续通入CO2,溶液变为 色;乙同学的结论:猜想一成立,他的依据是 。
(3)丙同学认为甲、乙的实验结论均不严谨或有错误并再次改进和补充了实验:实验③向试管中加入适量水后持续通入CO2 至饱和,测得溶液pH=5.6;丙同学的结论:猜想一不成立,他的依据是 。
[实验探究二:验证猜想二]
(4)丁同学不断振荡反应容器观察到仍无任何气泡产生;丁同学的结论:猜想二 (填“成立”或“不成立”)。
[实验探究三:验证猜想三]
(5)戊同学实验后得出结论:猜想三不成立,他设计的实验是 。探究活动结束后,老师进行了点评,同时启发同学们针对此探究还可以进一步反思。
[反思拓展]
(6)该实验探究活动说明:反应物相互接触后能否反应的影响因素有 。
(7)根据所学化学知识,任写一例该因素影响化学反应的实例: 。
设计简单实验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写出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
|
将14g不纯的氢氧化钾样品(所含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放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90.8g水,充分溶解后,继续加入一定质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8.7%的硫酸钾溶液200g。
求:
(1)样品中氢氧化钾的质量;
(2)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里发现桌上有瓶敞口放置已久的NaOH溶液,他们对溶质的成分产生了探究的欲望。
[查阅资料]Ca 2+和OH ﹣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
[提出问题]这瓶NaOH溶液一定变质了,其变质程度如何呢?
[提出猜想]猜想一:NaOH溶液部分变质 猜想二:NaOH溶液完全变质
[实验探究]
(1)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为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小华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请根据表中内容填写:
实验步骤 |
现象 |
结论 |
|
步骤一 |
取少量NaOH溶液样品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的CaCl 2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
猜想 成立 |
步骤二 |
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
酚酞溶液变红 |
|
如果步骤一中白色沉淀由两种物质组成,则两种物质是 (填化学式);步骤二中根据酚酞溶液变红这一现象证明样品中含有 (填字母)。
A.CaCl 2B.Na 2CO 3C.NaOH D.Na 2CO 3和NaOH
[实验反思]
(1)下列物质①BaCl 2溶液、②Ca(NO 3) 2溶液,③Ca(OH) 2溶液、④Ba(OH) 2溶液,不能替代步骤一中CaCl 2溶液的是 (填序号)。
(2)步骤二中用另外一种试剂代替酚酞溶液也能得出同样的结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