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鱼浮灵”是常用的化学增氧剂,主要成分是过氧碳酸钠(2Na2CO3•3H2O2),溶于水能迅速增加水体溶氧量,提高鱼苗及活鱼运输成活率。某化学兴趣小组对“鱼浮灵”的化学性质、增氧原理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1.过氧碳酸钠具有碳酸钠和过氧化氢的双重性质,其水溶液中含有Na+、OH、CO32、H2O2

2.Na+不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

3.相同温度下,pH相同的溶液,OH的浓度也相同。

探究一   过氧碳酸钠的化学性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解释(化学方程式)

1.取样,溶于水,滴加  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

2.取样,溶于水,加入二氧化锰粉末

  

  

探究二“鱼浮灵”增氧原理

[提出问题]过氧碳酸钠溶液中的哪种微粒对过氧化氢分解有催化作用?

[猜想假设]猜想一:CO32   猜想二:OH猜想三:  

[实验过程]相同温度下,进行H2O2溶液以及H2O2溶液中分别加Na2CO3、NaOH的实验,测定相同时间内溶液的pH、溶解氧含量(mg/L),数据如下:

实验序号

1

2

3

4

试剂

H2O2

H2O2+Na2CO3

H2O2+NaOH

H2O2+NaOH

pH

6.01

8.14

8.14

9.26

溶解氧

6.44

9.11

9.11

10.97

[实验结论]对比实验数据,证明猜想  正确。

[反思交流]设计实验2、3的目的是  

科目 化学   题型 解答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做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的实验后,对反应后废液中溶质的成分产生了兴趣并进行了以下探究: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2)[提出问题]:废液中的溶质含有哪些物质?

[猜想与假设]:猜想Ⅰ: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钙;

        猜想Ⅱ:废液中的溶质有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反应后的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Na2CO3溶液至过量

只有  

猜想Ⅰ正确

  

  

猜想Ⅱ正确

[反思拓展]:如果猜想Ⅱ正确,要使废液中只含有氯化钙,正确的处理方法是加入过量的  

如图表示某些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和部分产物已省略).常温下A、C是由相同元素组成的无色液体,且C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D、I、J均为无色气体,其中I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K为红棕色粉末.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①中B物质的作用是  

(2)写出图中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图中反应⑥的化学方程式  

现有含杂质的氢氧化钙样品10g向其中加入10%的稀盐酸溶液73g恰好完全反应(杂质不参与反应),求样品中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

根据如图装置,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①的名称:   

(2)实验室选择装置B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你认为B装置存在的问题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如果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则验满的方法是   

(3)实验室制取CO 2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通常情况下,氨气(NH 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且水溶液显碱性。实验室里,用氢氧化钙固体和氯化铵固体反应制取氨气。实验室制取氨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若选择E装置收集氨气,气体应该从   (填"a"或"b")口进入。实验过程中多余的氨气用酸性溶液吸收,吸收的目的是   

氧化钙俗名生石灰,某同学针对氧化钙设计了如图实验方案

(1)分离A中难溶物的操作I叫   

(2)如果要用实验证明B中不是水而是一种溶液,可以选择下列   (填序号)进行试验。

①稀盐酸②二氧化碳③氯化钠溶液

(3)操作Ⅱ是加入某种物质使无色澄清溶液出现白色固体,如果加入的是饱和碳酸钠溶液,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如果加入的是固体氢氧化钠(全部溶解),白色固体的化学式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