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混合气体中含有CO、CO2、SO2三种气体。某兴趣小组对此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
Ⅰ.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易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而被吸收,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Ⅱ.CO和CO2均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也不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Ⅲ.CO与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CuOCu+CO2。
[实验探究]为验证这三种气体,同学们在老师指导下,设计并进行如下实验:
[事实与结论]通过实验验证了以上三种气体的存在,请完成下列空格:
(1)装置E的作用是 。
(2)能证明气体中含有SO2的现象是 ,含有CO2的现象是 。
[反思与评价]若将装置①和装置②互换,则无法验证的气体是 (填写化学式)。
根据下列装置,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问题:
(1)写出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
(2)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应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 ,若用装置G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 (填“a”或“b”)通入。
(3)装置C与D组合,可制取的气体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装置B和C对比,用分液漏斗代替长颈漏斗进行实验的优点是 。
(4)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取氨气。氨气密度比空气密度小,极易溶于水。则要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
某NaCl样品中只含有杂质CaCl2,为测定样品中CaCl2质量分数,取样品20g完全溶解于水中,并向其中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是2g。计算样品中CaCl2的质量分数。
陈东同学在做“盐酸中和氢氧化钠”的实验时,实验前忘记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导致无法判断中和反应进行的程度,于是他对反应后溶液的酸碱性进行了探究。
[探究目的]确定反应后溶液的酸碱性
[猜想与假设]反应后溶液可能呈碱性,也可能呈 ,也可能呈 。
[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反应后溶液少许,滴加几滴酚酞溶液 |
|
溶液呈酸性或中性 |
[继续验证]可以设计多种方案进行验证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方案1:取反应后溶液少许,加入少量氧化铜粉末 |
若粉末部分或全部溶解,溶液变为蓝色 |
溶液呈 |
若粉末不溶解,溶液不变色 |
溶液呈 |
|
方案2:取反应后溶液少许,加入少量 |
若有气体放出,溶液变为浅绿色 |
溶液呈酸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若 |
溶液呈中性 |
请结合如图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标号①仪器的名称 。
(2)写出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可选择装置 (填序号)作为气体发生装置,但在该装置中还需要补充的是 。
(3)实验室常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收集气体应选用装置 (填序号);若将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气体,沿烧杯内壁慢慢倒入装置F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说明二氧化碳具有 的物理性质。
学习完金属的化学性质,同学们来到实验室进行锌、铜、银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活动。实验桌上老师提供的药品有:锌片、铜片、银片、硫酸锌溶液、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和稀硫酸。
[制定计划]在老师的指导下,经过讨论,同学们设计出了以下几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铜片、硫酸锌溶液、硝酸银溶液;
方案二:锌片、银片、硫酸铜溶液;
方案三:锌片、铜片、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
你的设计方案是 。
[进行实验]小华同学选用方案三进行如下探究,请你帮他完成表格中的空白(注:表格中实验操作一栏用文字描述或图示表示均可):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分析与结论 |
|
。 |
金属活动性:Cu Ag(填“>”或“<”)。 |
|
锌片表面附着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 |
金属活动性:Zn Cu(填“>”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解释与结论]根据上述实验,小华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反思与评价]探究活动结束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收获与不足,并进行反思:
1.有同学提出,小华的实验中不用硫酸铜溶液也能得到相同的实验结论。简要说明其验证方法: 。
2.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以上实验方案中,方案 较好。
3.小华提出,试管中的金属可以回收再利用,这样做的意义是 。
[拓展与延伸]好奇地小华在老师的指导下,把一定量的锌粒加入硫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一段时间后,过滤,发现滤液呈无色。此时,滤渣中一定含有 ,溶液中离子数目增加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