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1)某服装标签上写着“涤纶56% 棉44%”,其中属于合成纤维的是  ;生活中常用  方法鉴别棉纤维和羊毛纤维。

(2)煤、  和天然气都属于常见的化石燃料。煤燃烧时排放出二氧化氮、  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

(3)近阶段经常出现雾霾天气,雾霾的形成原因除了气候因素外,煤、汽油和柴油燃烧时产生的  等排放到空气中形成浮尘也是重要原因。

科目 化学   题型 解答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 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西沙群岛及附近海域是我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域,海底蕴含着大量的可燃冰,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可燃冰属于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3)甲烷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一定条件下与CO2反应生成CO和H2,CO和H2又可化合成液体燃料CH3OH,则参加反应的CO和H2的分子数之比为  

铜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在生活、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1)电气工业上常用铜作电缆的内芯,是利用铜具有良好的   性;

(2)铜是一种不活泼的金属,但铜制品长期露置在潮湿空气中,表面变绿色,即生成了"铜绿"[化学式:Cu x(OH) yCO 3].

小明和小丽为了探究"铜绿"的组成,查阅资料:"铜绿"受热易分解生成CuO、CO 2和H 2O.他们进行如下实验:称取22.2克"铜绿",充分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再改变,把产生的气体全部依次通过足量浓硫酸和足量氢氧化钠的溶液,发现浓硫酸增重1.8克,氢氧化钠溶液增重4.4克.

根据以上实验.他们推断出:x=   ,y=   ;铜与潮湿空气中变成"铜绿"的化学方程式是   

(3)小明和小丽分别取24.0克氧化铜,用CO还原制铜,小明得到19.2克红色固体,小丽得到20.8克红色固体.他们质疑:为什么两人得到的红色固体质量不相等?

查阅资料:

Ⅰ.CO还原CuO时也可产生红色的氧化亚铜(Cu 2O)

Ⅱ.Cu 2O+H 2SO 4(稀)═Cu+CuSO 4+H 2O

他们分析推断:

①一致认为   (填"小明"或"小丽")的产物中没有Cu 2O;

②用CO还原a克Cuo得到红色固体b克,若红色固体为Cu和Cu 2O的混合物,则a与b的数量关系是  

③还可以简单的实验验证红色固体是否有Cu 2O,请简述操作、现象及结论:   

往100克含有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加入21.2%的碳酸钠溶液,所得溶液的pH变化与加入碳酸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试分析计算:

(1)a→b段表示碳酸钠与混合溶液中的   反应;

(2)反应到c点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精确到0.1%)

焦亚硫酸钠有毒,不能直接用于食品加工,市场上有不法商贩将其溶液浸泡生姜,使生姜发黄发亮,食用此种生姜可能使人中毒,已知焦亚硫酸钠的化学式为Na 2S 2O x,相对分子质量是190,请计算:

(1)x=   

(2)焦亚硫酸钠中硫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3)焦亚硫酸钠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精确到0.1%)

某化学兴趣小组完成了下列两个实验:

实验1:用试管取一定量NaOH溶液,并滴加2滴酚酞溶液,再加入稀盐酸,红色恰好消失。

实验2:用试管取一定量澄清的石灰水,然后加入饱和的Na 2CO 3溶液。

实验结束后,把两支试管里的物质倒入同一烧杯,静置,烧杯中有白色沉淀,上层澄清液显红色。同学们欲对该澄清液成份进行探究,请你参与,完成下列问题:

【问题分析】

(1)实验1的目的是验证   (填化学原理);

(2)实验2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3)澄清液显红色,说明该澄清液显碱性,其中溶质除一定有NaOH外,还可能含有     

【实验验证】

①取澄清液,加入适量的CaCl 2溶液,无明显现象,则澄清液中不含   

②取澄清液,通入CO 2气体,产生浑浊,写出产生浑浊的化学方程式   

【交流反思】化学反应后形成的溶液中溶质的确定,既要考虑反应产物,也要考虑反应物是否过量。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