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验操作中一定要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以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下列错误操作理论上可能带来的结果是
(1)A (2)B (3)C (4)D
溶洞都分布在石灰岩组成的山洞中,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当遇到溶有二氧化碳的水时,会反应生成溶解性较大的碳酸氢钙:CaCO3+CO2+H2O=Ca(HCO3)2.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们思考:若向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一定量二氧化碳,是否能生成碳酸氢钠(NaHCO3)?于是他们开始实验探究。(不考虑二氧化碳和碳酸作为溶质的情况)
【提出问题】所得溶液中所含溶质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碳酸氢钠溶液呈碱性。
【提出猜想】猜想一,溶质为Na2CO3;
猜想二:溶质为NaHCO3;
猜想三:溶质为 。
【设计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取所得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的CaCl2溶液 |
有白色沉淀生成 |
猜想二 (填“成立”或“不成立”) |
②取实验步骤①中上层清液,滴加适量稀盐酸 |
有气泡冒出 |
猜想一不成立 |
【得出结论】猜想三成立,证明二氧化碳通入碳酸钠溶液生成了碳酸氢钠。写出实验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讨论交流】碳酸氢钠的俗名叫 。小明同学认为,向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一定量二氧化碳后,再向所得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就能证明一定有碳酸氢钠生成;小红同学对小明同学的结论产生质疑,其理由是 。
【拓展应用】同学们回忆在实验室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的情景,结合上述知识,如果向一定量的澄清石灰水中不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下列哪一个图象能正确反映生成的碳酸钙沉淀与二氧化碳的质量之间的变化关系 (填字母序号)。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探究“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时,选做了如图1所示的三个实验:(提示:BaCl2溶液呈中性,Na2CO3溶液呈碱性。)
祺祺:向试管I中慢慢滴入MgCl2溶液,并不断振荡,至溶液颜色恰好变为无色为止。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雯雯:分别完成试管II和I中的两个实验后,接着进行如图2探究,请分析后作答:
(1)雯雯经过分析推断,试管Ⅲ反应后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步骤①中一定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祺祺把沉淀M、N混合后加入AgNO3溶液和过量的稀硝酸,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实验结束,祺祺把反应后的混合物与滤液C全部倒入废液缸中,则废液缸内上层清液中,除酚酞外一定含有的溶质有 。
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
(1)初中化学实验室常用于量度液体体积的仪器是 ;
(2)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所盛液体体积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 ;
(3)过滤操作中使用的玻璃仪器有 (任写一种)。
某种手机电路板中含有Fe、Cu、Au、Ag、Ni(镍,银白色金属)等金属,如图是某工厂回收部分金属的流程图。已知:2Cu+O 2+2H 2SO 4 2CuSO 4+2H 2O
(1)操作①的名称是 。
(2)写出滤液②中金属阳离子符号 。
(3)写出滤液③和铁粉发生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
(4)Cu、Ag、Ni在溶液中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是 。
根据如图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排空气法收集一瓶氧气,验满的方法是 。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所选用的装置是 (填序号)。
(4)某化学小组利用混有少量CO 2的CO气体还原氧化铁,并验证反应后的气体产物
①请写出用CO气体还原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 。
②实验室现有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可重复使用)。按气体从左到右的方向,装置连接顺序正确的是 。
A. |
甲→乙→丙→丁 |
B. |
甲→丙→乙→丁 |
C. |
乙→甲→丙→甲→丁 |
D. |
乙→甲→丙→乙→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