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盐酸的化学性质后,小娟做如下实验: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或解释 |
Ⅰ |
黑色固体完全溶解,溶液呈 色 |
盐酸与氧化铜发生了化学反应 |
|
Ⅱ |
加入稀盐酸后,未观察到明显现象;滴入酚酞后,溶液变红色 |
盐酸与氢氧化钠未发生化学反应 |
|
Ⅲ |
将步骤Ⅰ、Ⅱ的废液混合 |
有沉淀生成,溶液仍为红色 |
生成沉淀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酚酞除外) |
【实验反思】
小勇认为小娟实验步骤Ⅱ的结论不正确,理由是 ,于是小娟另取试管重新做了步骤Ⅱ的实验,在滴入酚酞溶液变红色后,继续滴加稀盐酸。边滴边振荡。当观察到 时,说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从微观角度看,此反应的实质是 。
实验结束后,小娟将步骤Ⅲ烧杯中的溶液进行了过滤,并向所得溶液中加入 再倒掉,以防止环境污染。
如图是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请回答有关问题.
(1)A装置中,燃烧停止后,红磷仍有剩余,燃烧停止的原因是 .
(2)B是改进后的装置,小试管和铜片的组合代替了燃烧匙.开始实验时,向小试管中加入90℃以上的热水后,白磷燃烧.从燃烧条件考虑,热水的作用是 ;
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可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最终约占瓶内空气总体积的 .
(3)与A相比,B装置的优点是 (答一点即可).
如图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见装置,请回答: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为防止固体粉末进入导气管,应采取的措施是 .
(2)实验室采用B装置制取氢气,在操作上具有的优点是 ,收集装置应选用的装置为 (选填字母序号).
(3)若用F装置干燥氧气或氢气,气体应从 (选填"a"或"b")端通入.
如图是初中化学中的四个小实验,请回答:
(1)A中 能燃烧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2)B中水的作用是 .
(3)C实验在操作无误的情况下可得出的结论是 .
(4)D实验可得出CO 2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为了证明氢氧化钙溶液与稀盐酸能发生反应,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能发生反应。如图所示进行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前弹簧夹K1、K2处于关闭状态)
资料:CaCl2+Na2CO3═CaCO3↓+2NaCl
实验一:氢氧化钙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1)实验过程中需缓缓通入氮气,其作用是什么?
(2)写出氢氧化钙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实验操作及现象。
实验二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
(3)打开活塞Ⅱ,将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加入锥形瓶中,立即关闭活塞Ⅱ,写出利用图示装置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实验操作及现象。
(4)实验后,取B中锥形瓶内的溶液,倒入烧杯中,若溶液呈红色,设计实验方案,探究该溶液中是否有氢氧化钠,写出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结论。
为了验证锌、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某同学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1)该同学能否达到实验目的?说明理由.
(2)自选四种试剂,另外设计实验方案,证明以上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写出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