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裴子野有疏亲故属饥寒不能自济者,皆收养之。家素清贫时逢水旱二石米为薄粥仅得遍焉躬自同之,常无厌色。邺下有一领军,贪积已甚,家童八百,誓满一千。朝夕每人肴膳,以十五钱为率,遇有客旅,更无以兼。后坐事伏法,籍其家产,麻鞋一屋,弊衣数库,其余财宝,不可胜言。南阳有人,性殊俭吝。冬至后女婿谒之,乃设一铜瓯酒,数脔獐肉,婿恨其单率,一举尽之,主人愕然,俯仰命益,如此者再,退而责其女曰:“某郎好酒,故汝常贫。”及其死后,诸子争财,兄遂杀弟

(选自《颜氏家训》)

【注释】①裴子野:南北朝时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②率:标准。③脔(luán):切成小块的肉。

(1)对划波浪线的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家素清贫时/逢水早/二石米为薄粥/仅得遍焉。

B.家素清贫/时逢水早/二石米为薄粥仅得/遍焉。

C.家素清贫/时逢水旱/二石米为薄粥/仅得遍焉。

D.家素清贫时/逢水旱/二石米为薄粥仅得/遍焉。

(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①冬至后女婿谒之  

②某郎好酒,故汝常贫  

(3)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躬自同之,常无厌色。

②及其死后,诸子争财,兄遂杀弟。

(4)邺下领军与南阳人人性中的弱点分别是什么?

(5)我们从裴子野身上能学到哪些优良品质?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一词多义 文言实词 朗读节奏划分 文言翻译 文言文阅读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
解释下面划线的词。(2分)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 ( )
② 负势竞上,互相邈()
翻译下面的句子。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请写出一位与吴均有相同情怀和志趣的古代名人,并结合其相关文章简要分析。

于 令 仪 诲 人
曹州①于令仪者,市井人②也,长厚③不忤④物,晚年家颇丰富。一夕,盗入其家,诸子擒之,乃邻舍子也。令仪曰:“汝素寡悔⑤,何苦而为盗耶?”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⑥足以衣食。”如其欲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尔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使去。”盗大感惭,卒为良民。(摘自《渑水燕谈录》)
【注释】① 曹州:古地名,今山东曹县。② 市井人:做生意的人。③ 长厚:为人忠厚。④ 忤:触犯。 ⑤ 寡悔:很少做对不起自己良心的事。 ⑥十千:即一万铜钱。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1)如其欲之()(2)既()
(3)盗恐()(4)夜十千以归()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汝素寡悔,何苦而为盗耶?
从于令仪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在下列横线上依次填出文段中所缺的句子。
(1)(2)(3)(4)
解释句中划线词语。
(1)可以(2)
(3)穷乏者(4)为身死而不受
翻译。
(1)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2)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文首用人们对鱼和熊掌做取舍的现象打比方引出中心论点舍生取义,这种论证方法叫什么?
“一箪食,一豆羹”和“万钟”两个事例在性质上成相反性,以此特性的事例证明论点的方法叫什么?
议论文中根据论点联系实际而提出的希望、措施等叫结论,本文中哪一句体现了作者的希望?
请你用当今两个性质相反的事例替换掉 “一箪食,一豆羹”和“万钟”两个事例,你会换成哪两个?

《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朋友交而不乎 信 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而不思则罔 ____________________。
(4)然后知松柏之后也凋____________________
翻译句子。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文中划横线的部分填写完整。(写在原文上)
选文中的有些词句现在已成为成语保留了下来,请写出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处世之道,对此,曾经有过不同的看法。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一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

文言文阅读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解释加线的字
⑴日仲永环谒于邑人⑵指物作诗立就
⑶不能前时之闻泯然众人
下列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C.父/利其然也 D.余闻之也/久

翻译下列句子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回答问题
(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用原文的句子)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