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隆中对(节选)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1)时人莫之   (2)先主曰      (3)将军宜枉驾之      (4)欲大义于天下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谓为信胡不已乎 B.将军岂愿见乎宴酣
C.屏人曰未若柳絮风起 D.智术浅短学不思则罔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结合句子内容说说划线词的表达效果。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往,见。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古诗词赏析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全词用语精炼传神。上片一个“  ”字,点明边塞战事吃紧;下片一个“  ”字,尽显征人无尽悲怆。

(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一句揭示了征人的矛盾心理,请具体谈谈。

阅读《柳宗元传》节选,完成各题。

元和十年,例移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以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有删改)

【注释】①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②怂播州:今责州遵义,当时为偏远荒凉的地方。③质:抵押。④没:没收。⑤营护:料理,护送。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如何与母偕行(一同,一起)

B.西南绝域(阻断,与世隔绝)

C.宗元谓所亲曰(告诉,对……说)

D.时人义之(正义)

(2)下面各组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

B.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

受任于败军之际(《出师表》)

C.乃出私钱赎之

乃入见(《曹刿论战》)

D.裴度亦奏其事

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

(3)下面对文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禹锡终易连州”是说刘禹锡最终和柳宗元交换去连州上任了。

B.柳宗元为官,能为民办实事,比如革除地方陋习。

C.“凡经其门,必为名士”说明柳宗元为师水平高,指导有方。

D.本文短短两百字,却清楚的写出了柳宗元为友、为官、为师三方面的优秀品质,给以深刻的教益。

(4)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与刘禹锡执友,何忍捡起若是?

②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秦将伐魏。魏王闻之,夜见孟尝君,告之曰:“秦且攻魏,子为寡人谋,奈何?”孟尝君曰:“有诸侯之救则国可存也。”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

……

又北见燕王曰:“先人日公子常约两王之交矣。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燕王曰:“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田文曰:“夫行数千里而救入者,此国之利也。今魏王出国门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许也。

田文曰:“臣效便计于王,王不用臣之忠计,文请行矣。恐天下之将有大变也。”王曰:“大变可得闻乎?”曰:“秦攻魏,而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秦已去魏,魏王悉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数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孟而望见军乎?”

燕王曰:“子行矣,寡人听子。”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选自《战国策》,有删改)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王闻之

闻:听说

B.寡人愿子之行也

愿:愿望

C.燕王尚未许也

许:答应

D.王且何利

利:好处

(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A.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B.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C.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D.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3)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得知秦国将要攻打魏国的消息,魏王连夜召见孟尝君询问对策。

B.孟尝君认为,如果有其他诸侯国的救援,魏国就可以得到保全。

C.起初,燕王以连续两年收成不好和路途遥远为由婉拒救助魏国。

D.孟尝君提醒燕王,秦王攻占魏国后马上就会组织联军进攻燕国。

御骥怎堪奴役辱,奋蹄只为伯乐扬。

李公蔚市贡马

沈宣词尝为丽水令,自言家大梁时,厩常列骏马数十,而意常不足。咸通六年,客有马求售,洁白而毛鬣类朱,甚异之,酬以五十万,客许而直未及给,遽为将校王公遂所买。他日,谒公遂,问向时马,公遂曰:“竟未尝乘。”因引出,至则奋眄,殆不可跨,公遂怒捶之…….翌日,令诸子乘之,亦如是;诸仆乘,亦如是,因求前所直售宣词。宣词得之,复如是。会魏帅李公蔚市贡马,前后至者皆不可。公阅马,一阅遂售之。后入飞龙,上最爱宠,为当时名马。(选自《唐语林》,有删改)

【注释】①大梁:地名,现河南开封。②厩:马房。③遽(jù):就。④奋眄(miǎn):举头斜视,不驯服的样子。⑤贡马:向皇帝进贡的马。⑥飞龙:指皇家。

(1)请选出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A.客许而直未及给(答应,允许) 无案牍之劳形(形体,身体)

B.因引出(牵引,拉) 念无与为乐者(考虑,想到)

C.会魏帅李公蔚市贡马(聚集、聚会) 策之不以其道(鞭打,用鞭子打)

D.问向时马(原来的,先前的) 吾知所以距子矣(通“拒”,抵御,抗拒)

(2)请选出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而意常不足 足肤皲裂而不知

B.公遂怒捶之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至则奋眄 入则无法家弼士

D. 酬以五十万 先帝不以臣卑鄙

(3)请选出下列表述与选文内容相符的一项  

A.选文中“贡马”是一匹千里马,它通体雪白,马尾边有朱红色。

B.沈宣词在王公遂家牵出白马,白马不驯服于沈宣词,王公遂生气地把马打了一顿。

C.选文以“李公蔚买马”为线索,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表现了马之“异”。

D.选文寓理于事,通过千里马数易其主,最终成为名马的故事,表明了人才只有遇“明主”才能尽显其才的道理。

(4)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公阅马,一阅遂售之。

  

②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时下列各题。

幼失父,母尝谓曰:“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修闻而之终身。

(节选自《宋史 欧阳修传》)

【注释】①修:欧阳修,宋代文学家。

②治:处理。

③废:放下。

④服:听从,信服。这里指遵从。

(1)请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限断两处)

汝 父 为 吏 常 夜 烛 治 官 书 屡 废 而 叹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母尝谓曰 尝趋百里外(《送东阳马生序》)

B.死狱也 小大之狱(《曹刿论战》)

C.我求其生 生亦我所欲(《鱼我所欲也》)

D.其平居教他子弟 其西南诸峰(《醉翁亭记》)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

②修闻而服之终身。

(4)结合选文内容,谈谈本文给我们得启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