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三峡
郦道元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略无阙处 (2)不以疾也 (3)素湍绿潭 (4)属引凄异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著名作家余秋雨先生在散文《三峡》中写到“长江行途的最险处无疑是三峡”,请结合郦道元笔下《三峡》山水的特点分析余秋雨这么说的原因。
文章第④段是如何描写三峡秋季凄婉美的?请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沈怀清勘案
【清】徐承烈
绍兴沈怀清先生,名嘉征,由巡检 ①仕至臬司 ②。居官廉干和平,故自下僚 ③洊历大位。
公任江西浮梁令时,曾暂署某县篆。适城中常被盗,公履任后严缉之。凡城门出入者,皆盘诘焉,而绝无影响。一日大雪崩腾,署后有三层楼最高,可俯瞰山川城市。公治酒邀友至上层赏之。见城中万屋比栉,皆被雪漫,惟一家平屋数间,无片雪凝积,而微见烟起。公异之,使人踪迹其处,则邑中巨室也。主人远宦北方,携眷以往,楼屋厅堂悉皆封闭,而留一仆居门首守之。公疑其为盗薮,集兵役围其前后,入而搜之。至无雪之屋,果群盗潜伏焉。盖伙盗甚众,恐突烟起而动人疑,因就地作数灶,以供饮煮, 屋低人众兼之火气上冲是以雪不积聚遂群获之 。搜出脏物无算。有跳屋而逃者,悉为邻佑所禽。公讯之,则盗贿其家守门之仆,借屋以为巢穴,食物皆托其代购。群盗日惟高卧,夜则出劫,邑中富饶之家,无得免者,已数月矣。因公履任后,查缉严甚,不敢出城,而人初不料其窟于此处也,遂悉置之法。
〔选自《听雨轩笔记》)
【注释】①巡检:县级负责社会治安的官员,正九品。②臬司:主管一省司法的官员,正三品。③下僚:职位低微的官吏。
(1)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
文言词句 |
方法 |
解释 |
①万屋 比栉 |
参考成语法;比翼双飞 |
|
②因 就地作数灶 |
查阅词典法:①接近,暴近、趋向;②完成,达到;③即使。 |
(填序号) |
③果群盗潜伏 焉 |
课内迁移法: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十二章》) |
|
④悉为邻佑所 禽 |
语境推测法;联系上下文推断 |
|
(2)请问"/"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屋低人众兼之火气上冲是以雪不积聚遂群获之
(3)用现代词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公异之,使人踪迹其处,则邑中巨室也。
(4)沈怀清"由巡检仕至臬司",在仕途上能这样快速升迁是偶然的吗?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今年是徐渭诞辰500周年,相关部门打算修葺徐渭故居青藤书屋,设计组在拟订植物造景方案时搜索到下文。阅读文章,完成问题。
长物志卷二 花木
[明]文震亨 ①
弄花一岁,看花十日。 故帏箔 ② 映蔽,铃索护持 ③ ,非徒富贵客也 。第繁花杂木,宜以亩计。乃若庭除槛畔,必以虬枝古干,异种奇名,枝叶扶疏,位置疏密。或水边石际,横偃斜拔;或一望成林;或孤枝独秀。草木不可繁杂,随处植之,取其四时不断,皆入图画。又如桃、李,不可植于庭除,似宜远望;红梅、绛桃,俱借以点缀林中,不宜多植。梅生山中,有苔藓者移置药栏,最古。杏花差不耐久,开时多值风雨,仅可作片时玩。腊梅,冬月最不可少。他如豆棚、菜圃,山家风味,固自不恶。 然必辟隙地数顷别为一区若于庭除种植便非韵事 。更有石磉 ④ 木柱,架缚精整者,愈入恶道。至于艺兰栽菊,古各有方。时取以课园丁,考职事,亦幽人之务也。志《花木第二》。
【注释】
①文震亨:文征明曾孙。文家对花木造园等颇有研究,文征明有两方印章一刻"辛夷馆"一刻"玉兰堂"。
②箔:帘子。
③铃索护持: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有记;天宝初,宁王日侍,好声乐,风流蕴藉,诸王弗如也。至春时,于后园中,纫红丝为绳,密级金铃,系于花梢之上。每有鸟鹊翔集,则令园史掣铃索以惊之,盖惜花之故也。诸宫皆效之。
④磉:柱下的石墩。
(1)根据词句的结构和语境推敲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位置 疏密
②水 边石际
③ 艺兰栽菊
④ 课园丁,考职事
(2)用"/"给文中画横线处断句。
然必辟隙地数顷别为一区若于庭除种植便非韵事。
(3)结合注释,推测文中画波浪线句作者的未尽之意,补写于横线上。
故帏箔映蔽,铃索护持,非徒富贵容也,亦是 。
(4)关于花木种植,此文有哪些方面的经验可供设计组学习?仿照示例归纳。
种植的数量、 、 、 。
(5)青藤书屋如果遵循文震亨的审美观修葺,会出现类似《暮春归故山草堂》一诗中的花木景观吗?请结合诗、文相关词句简要分析。
暮春归故山草堂
[唐]钱起
谷口 ①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注】①谷口:故山草堂之所在。
[甲]
记承天寺夜游
[宋]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
西湖念语 ①
[宋]欧阳修
昔者王子猷之爱竹,造门不问于主人。陶渊明之卧舆,遇酒便留于道士。况西湖之胜概,擅东颍之佳名。虽美景良辰,固多于高会 ②。而清风明月,幸属于闲人。并游或结于良朋,乘兴有时而独往。鸣蛙暂听安问属官而属私曲水临流自可一觞而一咏。至欢然而会意,亦傍 ③若于无人。乃知偶来常胜于特来,前言可信。所有虽非于己有,其得已多。因翻旧阕之辞,写以新声之调。敢陈薄伎,聊佐清欢。
[注释]①此文写于欧阳修辞官退休流连颍州西湖山水之时。②高会:盛大的宴会。③傍,同"旁"。
(1)下面是"胜"字的文言词义积累卡。请你结合所学,推测词义演进脉络,填写义项。
(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鸣 蛙 暂 听 安 问 属 官 而 属 私 曲 水 临 流 自 可 一 觞 而 一 咏。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②虽美景良辰,固多于高会。而清风明月,幸属于闲人。
(4)[甲][乙]两文中的"闲人"有多重内涵。请结合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学校文学社将举办"竹文化探秘"文学沙龙。苏老师提供了阅读文本,同学们提出了相关问题,请你参与讨论。
(一)
墨君堂记
(宋)苏轼
见人相与号呼者,贵之则曰公,贤之则曰君,自其下则尔、汝之。虽公卿之贵,天下貌畏而心不服,则进而君、公,退而尔、汝者多矣。独王子猷谓竹君,天下从而君之无异辞。今与可 ①又能以墨象君之形容,作堂以居君,而属余为文,以领君德,则与可之于君,信厚矣。
与可之为人也,端静而文,明哲而忠,士之修洁博习,朝少磨治洗谁,以求交于与可者,非一人也,而独厚君如此。君又疏简抗劲,无声色臭味,可以娱悦人之耳目鼻口,则与可之厚君也,其必有以贤君矣,世之能寒燠 ②人者,其气焰亦来至若雪霜风雨之切于肌肤也,而士鲜不以为欣戚 ③丧其所守。自植物而言之,四时之变亦大矣,而君独不顾。虽微与可,天下其孰不贤之?然与可独能得君之深,而知君之所以贤。雍容谈笑,挥洒奋述而尽君之德。雅壮祜老之容,被折偃仰 ④之势。风雪凌厉以观其操,崖石荦确 ⑤以致其节。得志,遂茂而不骄:不得志,瘁瘠而不辱。群居不倚,独立不惧。与可之于君,可谓得其情以尽其性矣。虽不足以知君,愿从与可求君之昆弟子孙族属朋友之象,而藏于吾室,以为君之别馆云。
(选自《苏轼文集》)
(二)
墨君堂
(宋)文同
嗜竹种复画,浑如王掾 ⑥居。
高堂倚空岩,素壁交扶疏。
山影覆秋静,月色澄夜虚 ⑦
萧爽只自适,谁能爱吾庐?
(选自《中华竹韵》)
[注释]①与可:文同,字与可,宋代画家、诗人。称竹为"君"始于王子猷,称墨竹为"墨君"则是文同的首创。文同是苏轼的表兄,苏轼的墨竹师从文同,两人情高谊雅,有不少酬和的诗文。②寒燠(yù):寒冷与温暖。③欣戚:欣喜和悲伤。④偃仰;俯伏仰起。⑤荦(luò)确:怪石嶙峋的样子。⑥王掾:即王徽之,字子猷,东晋名士、书法家。曾借别人的住宅居住,令种竹子,说"何可一日无此君"。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释义相同的一项是
A.天下从而君之无异 辞 |
旦 辞爷娘去 |
B. 信厚矣 |
与朋友交而不 信乎 |
C.虽 微与可,天下其孰不贤之 |
微斯人,吾谁与归 |
D.余虽不 足以知君 |
不 足为外人道也 |
(2)文同为什么对竹情有独钟?联系上下文,结合下面句子中"独"的含义予以回答。
①而独厚君如此。
②而君独不顾。
③然与可独能得君之深,而知君之所以贤。
(3)《墨君堂记》全文对竹以"君"相称,作者仅仅是在写竹吗?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4)《墨君堂》一诗尾联有深意。"萧爽"一语双关,既写环境特点,又写作者心境,那么"谁能爱吾庐"是在向谁发问?请结合诗文,谈谈你的理解。
(5)毕业在即,文学社准备给如图的《墨竹图》加上题跋,印在毕业纪念册的扉页上,以示赠勉。你选下面哪个句话作为题跋?请简述理由。
A.风雪凌厉以观其操,崖石荦确以致其节
B.得志,遂茂而不骄;不得志,瘁瘠而不辱。
C.群居不倚,独立不惧。
(一)阅读《出师表》(节选),完成13-16题。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13.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三 顾臣于草庐之中 日侍坐备 顾问 奋不顾身
B.遂 许先帝以驱驰 潭中鱼可百 许头 以身 许国
C.庶 竭驽钝 再而衰,三而 竭 竭尽全力
D.至于斟酌损 益 香远 益清 精 益求精
14.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15.选文第一段诸葛亮追述自己二十一年来的经历有什么用意?请简要概括两点。
16. 诸葛亮作为蜀汉丞相可谓尽职尽责,下面链接材料中的苏轼作为杭州知州,是否做到了尽职尽责?请结合他的所作所为简要分析。
【链接材料】
(苏轼)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 ①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 ②,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 ③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释】①路:行政区划名。②度僧牒:批准出家为僧的文书。③(zhān):稠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