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一)阅读《出师表》(节选),完成13-16题。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13.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三 臣于草庐之中            日侍坐备              奋不顾身

B.遂 先帝以驱驰              潭中鱼可百            以身

C.庶 驽钝                    再而衰,三而             尽全力

D.至于斟酌损                 香远                  求精

14.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15.选文第一段诸葛亮追述自己二十一年来的经历有什么用意?请简要概括两点。

16. 诸葛亮作为蜀汉丞相可谓尽职尽责,下面链接材料中的苏轼作为杭州知州,是否做到了尽职尽责?请结合他的所作所为简要分析。

【链接材料】

(苏轼)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 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 ,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 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释】①路:行政区划名。②度僧牒:批准出家为僧的文书。③(zhān):稠粥。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一词多义 文言翻译 文言文阅读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文言文阅读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②自枉屈()③以咨善道()④欲大义于天下()⑤遂用猖蹶( )
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②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标示出下列的语句停顿住处。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甲文中划线句子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甲文与乙文所叙的事情相关的句子是________

阅读下面选文
蒋氏大戚,汪然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徒,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捕蛇者说》选自,作者是
解释选文中的加点的词。
(1)蹙:(2)犯:(3)弛然:(4)齿:
下列句子划分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A.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B.而乡邻之/生日/蹙
C.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君将哀而生之乎?(2)谨食之,时而献焉。
选文让你了解了当时社会怎样的现实?(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语段。
【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选自《晏子春秋》)
【乙】越石父贤,在缧绁中。晏子出,遭之途,解左骖赎之,载归,弗谢。入闺久之,越石父请绝,晏子戄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选自《史记·列传·管晏列传》)
注释:(1)缧绁:拘系犯人的绳子。引申为囚禁。 (2)涂:同“途”。 (3)骖:古代一车三马或四马,左右两旁的马叫骖。(4)戄然:惊惧的样子(5)诎:通“屈”,委屈。信:通“伸”,伸展,伸张。 (6)寤:同悟
解释句中加点的实词。
(1)吏二缚一人王()(2)圣人非所与也()
(3)摄衣冠曰() (3) 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知己( )
四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婴闻,橘生淮南则为橘入闺久
B.今民生长齐不盗婴虽不仁,免子
C.夫子既已感寤赎我人不知不愠,不亦君子乎
D.所以者何颓碧窈

翻译句子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译文
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
译文
从以上两则故事中,你认为晏子是个怎样的人?

阅读文言文《虹》,完成后面小题。
世传虹能入溪涧饮水,信然。熙宁中,余使契丹,至其极北黑水境永安山下卓帐。是时新雨霁,见虹下帐前涧中。余与同职扣涧观之,虹两头皆垂涧中。使人过涧,隔虹对立,相去数丈,中间如隔绡穀。自西望东则见,盖夕虹也。立涧之东西望,则为日所烁,都无所睹。久之,稍稍正东,逾山而去。次日,行一程,又复见之。孙彦先云:“虹乃雨中日影也,日照雨即有之。”
(选自《梦溪笔谈》)
【注】①溪涧:溪流、山涧。②信信:确实如此。③熙宁:宋神宗赵项年号,公元1068—1077年。④契丹:宋时北部少数民族政权。⑤至其极北黑水境永安山下卓帐:到了极北方黑水境内的永安山下建起帐篷。卓帐:竖起帐篷。⑥新雨霁:刚好雨后初晴。⑦扣:靠近。⑧绡穀:生丝织成的薄纱。⑨烁:闪烁。⑩逾:越过。⑪孙彦先:与沈括同时代的科学家。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余使契丹()②时新雨霁()
③立涧之东西望()④逾山而()
⑵与“日照雨即有之”中“之”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蔽林间窥之(《黔之驴》) B.齐之习辞者也(《晏子使楚》)
C.今方来,吾欲辱之(《晏子使楚》) D.跪而拾之以归(《赵普》)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虹乃雨中日影也
翻译下列句子。
⑴自西望东则见,盖夕虹也。
⑵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晏子使楚》)
本文主要介绍由虹的传说到对虹的科学认知过程,说说这篇文章带给你什么启示。

阅读《巨商蓄鹦鹉》,完成后面问题。
一巨商姓段者,蓄一鹦鹉甚慧,能诵《陇客》诗及李白《宫词》、《心经》。每客至,则呼茶,问客人安否,寒暄。主人惜之,加意笼豢。一日段生以事系狱,半年方得释,到家,就笼语鹦鹉曰:“鹦哥,我自狱中半年不能出,日夕惟忆汝,汝还安否?家人喂饮无失否?”鹦哥谓之曰:“汝在禁数月不堪,不异鹦哥笼闭岁久?”其商大感泣,遂许之曰:“吾当亲送汝归。”乃特具车马携至秦陇,揭笼泣放,祝之曰:“汝却还旧巢,好自随意。”其鹦哥整羽徘徊,似不忍去。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半年得释 ()②笼语鹦鹉曰()
③鹦哥之曰 ()④似不忍()
(2)下列各句与“一日段生以事系狱”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1分)()

A.可以为师矣 B.岁以大穰
C.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D.而以天下事为己任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一 日 段 生 以 事 系 狱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乃特具车马携至秦陇,揭笼泣放。
(2)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晏子使楚》)
文章说“鹦鹉甚慧”,它的“慧”表现在:①能诵诗文;②向客人问安;③
。(2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