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选文
蒋氏大戚,汪然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徒,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捕蛇者说》选自 ,作者是 。
解释选文中的加点的词。
(1)蹙: (2)犯: (3)弛然: (4)齿:下列句子划分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
A.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 B.而乡邻之/生日/蹙 |
C.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 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君将哀而生之乎?(2)谨食之,时而献焉。选文让你了解了当时社会怎样的现实?(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①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②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之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③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注释】①子:你。②长:掌管、统治。③走:跑解释文中划线字词
(1)子无敢食我也:______________(2)是逆天帝之命也:______________
(3)虎以为然:_________________(4)故遂与之行:_________________选出与“故遂与之行”的“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而忘操之 | B.物外之趣 | C.是吾剑之所从坠 | D.至之市 |
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由文中的寓言故事,后人概括出什么成语?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阅读课外古文,完成下列各题。
楚人有生而不识姜者,曰:“此从树上结成。”或曰:“从土地生成。”其人固执己见,曰:“请与子以十人为质,以所乘驴为赌。”已而遍问十人,皆曰:“土里出也。”其人哑然失色,曰:“驴则付汝,姜还树生。”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字
①或曰:“从土里生成。”()②其人固执己见()
③已而遍问十人()④驴则付汝()翻译句子
请与子以十人为质。。楚人曰:“驴则付汝,姜还树生。”此人固执己见,难以进步。但是,从这句话中能看出他还有一个优点,请说出这个优点。
楚人因对姜一无所知而闹出笑话,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跋李庄简公家书陆游
李光①罢政归乡里时,某②年二十矣。时时来访先君,剧谈终日。每言秦氏③,必曰:“咸阳”,愤切慷慨,形于辞色。
一日平旦来,共饭,谓先君曰:“闻赵相④过岭,悲忧出涕。仆不然,谪命下,青鞋布袜行矣,岂能作儿女态耶!”方言此时,目如炬,声如钟,其英伟刚毅之气,使人兴起。
后四十年,偶读公家书,虽徙海表,气不少衰,丁宁训戒之语,皆足垂范百世,犹想见其道“青鞋布袜”时也。
【注释】①李光:宋高宗时任参知政事等职。②某:陆游自称。③秦氏:指秦桧。
④赵相:即赵鼎,宋高宗时宰相,因反对和议遭贬。 下列句中的“于”与“形于辞色”中的“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苛政猛于虎也。 | B.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
C.余将告于莅事者。 | D.积于今六十岁矣。 |
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陆游20岁那年,李光大人在政务繁忙中还抽空来拜访我的父亲,整天促膝畅谈。 |
B.每当谈到秦桧的时候,李光脸上便露出愤怒慷慨的样子。 |
C.从选文来看,李光是一个刚毅不屈之人。 |
D.在这篇文章中,陆游表达了对李光的崇敬和热爱之情。 |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悲忧出涕:_________②方言此时:
③虽徙海表:_________④皆足垂范百世:_________翻译下列句子。
仆不然,谪命下,青鞋布袜行矣,岂能作儿女态耶!
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人也,博学有才气。人问以会稽山川之状,恺之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若云兴霞蔚。”恺之每食甘蔗,恒自梢至根。人或怪之,云:“渐入佳境。”
尤善丹青,图写特妙,谢安深重之,以为有苍生以来未之有也。每图起人形,妙绝于时。尝图裴楷象,颊上加三毛,观者觉神明殊胜。
尤信小术,以为求之必得。人尝以一柳叶绐①之,曰:“此蝉所翳叶也,取以自蔽,人不见己。”恺之喜,引叶自蔽,信其不见己也,甚以珍之。
故俗传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注]①绐:欺骗。
(选自《晋书•文苑》,有删改)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
(1) 若云兴霞蔚(2)恒自梢至根
(3) 人或怪之(4)故俗传恺之有三绝下列句中的“之”与“山川之状”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故时有物外之趣 | B.孔子云:何陋之有 |
C.谢安深重之 | 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每图起人形,妙绝于时。
(2) 尤信小术,以为求之必得。根据文章内容,用文中词语填空。(2分)
谢安对顾恺之非常器重,是因为顾恺之的“”;顾恺之竟然相信一片柳叶能遮蔽 自己,并非常珍视它,足以显示他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水仙(清) 李渔
水仙一花,予之命也。予有四命,各司一时: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秋海棠为命;冬以腊梅为命。无此四花,是无命也。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
水仙以秣陵①为最,予之家于秣陵,非家秣陵,家于水仙之乡也。记丙午之春,先以度岁无资,衣囊质②尽,迨③水仙开时,索一钱不得矣。欲购无资,家人曰:“请已之,一年不看此花,亦非怪事。”予曰:“汝欲夺吾命乎?宁短一岁之寿,勿减一岁之花。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就水仙也。不看水仙,是何异于不反金陵,仍在他乡卒岁乎?”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④购之。(节选自《闲情偶寄》)
[注释]①秣陵:指南京。②质:抵押。③迨:等到。④珥:用玉做的耳饰。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1)各司一时(2)欲购无资
(3)请已之(4)是何异于不反金陵下列句中划线的“而”与“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中的“而”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B.任重而道远 |
C.拔山倒树而来 |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对于水仙,作者可谓“爱花如命”,文中哪些事充分表现了这一点?文章两次写到“家人”的作用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