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8分,每小题2分)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藉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胃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输盘曰:“不可,否既已言之王矣。”
……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楚王问其故。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节选自《公输》)对下面句子语气的体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傲慢横蛮不讲理) |
B.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公输盘有推卸责任,转移矛盾的心理) |
C.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公输盘恼羞成怒,暗藏杀机) |
D.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墨子从容应对,镇定自信) |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行十日十夜”既表现出时间紧急、刻不容缓,又表现了墨子不辞劳苦的精神和阻止战争的坚定信念。 |
B.墨子见公输先言其他,诱使公输盘说出“吾义固不杀人”这句话,接着指出攻无罪之宋是“不智、不仁、不忠、不强、不知类”之举。 |
C.墨子劝说公输班采用重重否定的排比句式,极有气势,批判强悍有力,使公输盘陷于自相矛盾的困境,无从辩驳。 |
D.在墨子的劝说之下,“公输盘服。”表明了公输班已听从了劝说,此刻是心服口服。 |
结合选段理解全文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选自《墨子》,墨子,名翟,战国初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 |
B.文中通过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生动地叙述了墨子为实现自己的“非攻”主张,所表现出的艰苦实践、机智善辩、和顽强斗争的精神。 |
C.本文语言长短交错,富表现力,情节一波三折,人物性格鲜明。文中的公输盘,重义轻财,也能够知错就改。 |
D.从《公输》的结局看,面对大国的不义之战,不但要从道义上揭露其不义,还要从实力上作好准备,这样才使他们的侵略野心无法得逞。 |
历代也有很多有关战争的古诗词,找出下列诗词中没有写到战争的一首是( )
A.《破阵子》晏殊 | B.《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岑参 |
C.《从军行》杨炯 | D.《雁门太守行》李贺 |
阅读短文完成小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尸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解释下列横线词语。
治经为博士( ) 但当涉猎( ) 翻译下列语句。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出自《孙权劝学》一文的两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①者,谒者②操以入。中射之士③问曰:“可食乎?”曰:“可。”因夺而食之。王怒,使人杀中射之士。中射之士使人说王曰:“臣问谒者,谒者曰:‘可食。’臣故食之。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且客献不死之药,臣食之,而王杀臣,是死药也。王杀无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王乃不杀。(《战国策》)
注释:①荆王:楚王,疑为顷襄王。②谒者:禀报的人。③中射之士:即中射士,王宫的卫士。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1)可食乎()(2)因夺而食之()
(3)是臣无罪()(4)而明人之欺王()翻译句子。
且客献不死之药,臣食之,而王杀臣,是死药也。根据文中内容回答。
中射之士认为自己不该杀,讲了哪几条理由?(用自己的话来说)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1)弗之怠()(2)走送之()
(3)未尝稍降辞色()(4)俟其欣悦()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之”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的) | B.弗之怠(指代抄书) |
C.走送之(指代藏书之家) | D.益慕圣贤之道(的)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3)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读了这段文字,你觉得宋濂有哪些品质值得学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节选自《孟子》)
【乙】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①,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②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③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言。三年,乃流王于彘。(节选自《国语·周语上》)
【注】①卫巫:卫国巫师。②弭:止息。③原隰(xí):宽广低湿的平地。衍沃:平坦肥沃的土地。解释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1)故不苟得也(2)故患有所不辟也
(3)国人谤王 (4)口之宣言也下列句中划线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为民者宣之使言 |
B.所欲有甚于生者衣食于是乎生 |
C.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 |
D.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 |
用“∕”线为下列两个句子标上正确的停顿。(每句标两处)
①如 使 人 之 所 欲 莫 甚 于 生,则 凡 可 以 得 生 者 何 不 用 也?
② 是 故 为 川 者 决 之 使 导,为 民 者 宣 之 使 言。翻译
①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 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甲】选段所要阐释的观点是。
选段【乙】中厉王“弭谤”的方法是。邵公认为“弭谤”应该采用的方法是。(以上均选用文中适当的词语或短语回答)
【乙】文中邵公“谏”厉王“弭谤”时所用的说理方法是与【甲】文所用的论证方法一样的,即都采用了说理的方法。【乙】文中“”、“”、“”
三个短句非常简略而形象地刻画厉王的暴虐昏庸。最终厉王因不听劝谏而落得个“”的下场。
10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①为益盐。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②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③食盐。食已口爽④,返为其患。下列句中划线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至于他家(愚人) | B.更为益盐(增加) |
C.况复多也(再) | D.返为其患(通“反”) |
翻译下列句子。
所以美者,缘有盐故。这则短文说明了怎样的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