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言段落,完成小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解释加点的字词。
(1)略无                   (2)王命急宣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三峡“山”的特点
如果你去游览三峡,你会选择什么季节前往?简要说明理由。,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26~28题。
赵尚宽,字济之,河南人,参知政事安仁子也。知平阳县。邻邑有大囚十数,破械夜逸,杀居民,将犯境,尚宽趣尉出捕,曰:“盗谓我不能来,方怠惰,易取也。宜亟往,毋使得散漫,且为害。”尉既出,又遣徼巡兵蹑其后,悉获之。
知忠州,俗畜蛊①杀人,尚宽揭方书②市中,教人服药,募索为蛊者穷治,置于理,大化其俗。转运使持盐数十万斤,谭③民易白金,期会促,尚宽发官帑所储副其须,徐与民为市,不扰而集。
【注释】①蛊:传说中一种人工培育的毒虫。②方书:记载药方的医书。③谭:通“谭”,与…商谈
解释加点字:
(1)平阳县:(2)将境:
(3)与民为市:(4)不而集:
翻译句子:
(1)盗谓我不能来,方怠惰,易取也。
(2)尉既出,又遣徼巡兵蹑其后,悉获之。
(3)知忠州,俗畜蛊①杀人,尚宽揭方书②市中,教人服药,募索为蛊者穷治,置于理,大化其俗。
“徐与民为市,不扰而集。”的原因是什么?反应了赵尚宽什么样的品质?

阅读《与朱元思书》,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②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B.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C.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D.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下题2】本文具有骈文的音韵美又不繁富复杂。下列句子不是骈句的一项是( )
A.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C.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D.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第②段前两句写江水的清澈,侧重于静态;后一句写急流、猛浪,着眼于动态。
B.“夹岸高山,皆生寒树”以“高”状山,以“寒”写树,照应一“奇”字。
C.从结构上看,本文为总分总结构,先总写富春江山水的特点,然后分别具体描绘异水和奇山,最后总结,揭示主旨。
D.文中“千百”,“千”“百”等词都是虚指,极言其多。

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理解最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表达了作者与世无争、应付了事、不思进取的厌世思想。
B.表达了作者鄙弃名利、淡泊人生、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C.作者抒发了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鄙夷蔑视之情。
D.表达了作者向往美好大自然,从侧面衬托富春江的魅力。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短文,完成后面小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韩愈《师说》)
(注:①闻道:懂得道理。②固:本来。)
10.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2)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中的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

A.余立侍左右,援疑理黑而白章 (《捕蛇者说》)
B.色愈恭,礼愈 比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 (《陈涉世家》)
C.弗怠策不以其道(《马说》)
D.是人多以书假余属予作文记之《岳阳楼记》

下列加点词与“腰白玉之环”一句中的“腰”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必先其心志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B.一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C.如鸣佩环,心之(《小石潭记》)
D.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陈涉世家》)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这句话有何表达效果?
有同学将“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这段话与王国维境界说相联系,你觉得应与第几境界对应?请说明理由。
资料链接:第一个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个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个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不食嗟来之食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与,可去,其谢也,可食。“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故患有所不也(2)所有甚于死者。
(3)黔敖为于路(4)其也,可食
翻译下列句子。
(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2分)
(2)予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甲】文阐述了一个什么观点?孟子是怎样提出这个观点?【乙】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两篇文章都谈到的一个共同话题是什么?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