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沈怀清勘案
【清】徐承烈
绍兴沈怀清先生,名嘉征,由巡检 ①仕至臬司 ②。居官廉干和平,故自下僚 ③洊历大位。
公任江西浮梁令时,曾暂署某县篆。适城中常被盗,公履任后严缉之。凡城门出入者,皆盘诘焉,而绝无影响。一日大雪崩腾,署后有三层楼最高,可俯瞰山川城市。公治酒邀友至上层赏之。见城中万屋比栉,皆被雪漫,惟一家平屋数间,无片雪凝积,而微见烟起。公异之,使人踪迹其处,则邑中巨室也。主人远宦北方,携眷以往,楼屋厅堂悉皆封闭,而留一仆居门首守之。公疑其为盗薮,集兵役围其前后,入而搜之。至无雪之屋,果群盗潜伏焉。盖伙盗甚众,恐突烟起而动人疑,因就地作数灶,以供饮煮, 屋低人众兼之火气上冲是以雪不积聚遂群获之 。搜出脏物无算。有跳屋而逃者,悉为邻佑所禽。公讯之,则盗贿其家守门之仆,借屋以为巢穴,食物皆托其代购。群盗日惟高卧,夜则出劫,邑中富饶之家,无得免者,已数月矣。因公履任后,查缉严甚,不敢出城,而人初不料其窟于此处也,遂悉置之法。
〔选自《听雨轩笔记》)
【注释】①巡检:县级负责社会治安的官员,正九品。②臬司:主管一省司法的官员,正三品。③下僚:职位低微的官吏。
(1)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
文言词句 |
方法 |
解释 |
①万屋 比栉 |
参考成语法;比翼双飞 |
|
②因 就地作数灶 |
查阅词典法:①接近,暴近、趋向;②完成,达到;③即使。 |
(填序号) |
③果群盗潜伏 焉 |
课内迁移法: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十二章》) |
|
④悉为邻佑所 禽 |
语境推测法;联系上下文推断 |
|
(2)请问"/"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屋低人众兼之火气上冲是以雪不积聚遂群获之
(3)用现代词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公异之,使人踪迹其处,则邑中巨室也。
(4)沈怀清"由巡检仕至臬司",在仕途上能这样快速升迁是偶然的吗?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古文阅读】
报恩塔①
[明]张岱
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②,则报恩塔是也。报恩塔成于永乐初年,非成祖开国之精神、开国之物力、开国之功令,其胆智才略足以吞吐此塔者,不能成焉。
塔上下金刚佛像千百亿金身。一金身,琉璃砖十数块凑砌成之,其衣褶不爽分,其面目不爽毫,其须眉不爽忽,斗榫合缝③,信属鬼工。闻烧成时,具三塔相,成其一,埋其二,编号识④之。今塔上损砖一块,以字号报工部⑤,发一砖补之,如生成焉。
夜必灯,岁费油若干斛。天日高霁,霏霏霭霭,摇摇曳曳,有光怪出其上,如香烟缭绕,半日方散。永乐时,海外夷蛮重译⑥至者百有余国,见报恩塔,必顶礼赞叹而去,谓四大部洲所无也。
(选自《陶庵梦忆》)
[注释]①报恩塔:在南京中华门外报恩寺内,始建于三国,明成祖永乐十年重建,后毁于战火。②窑器:陶瓷器具。③斗榫(sǔn)合缝:形容榫头和卯眼非常适合,不露缝隙。④识:标记。⑤工部:指掌管工程建筑的衙门。⑥重译:言语不通需辗转翻译。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则报恩塔是也 (2)闻烧成时
(3)半日方散 (4)必顶礼赞叹而去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今塔上损砖一块,以字号报工部,发一砖补之,如生成焉。学校文学社为正在重建的报恩塔征集对联,请结合文章内容对出下联。Z。]
上联:造大窑器堪称奇迹
下联:
北村郑苏仙,一日梦至冥府,见阎罗王方录囚(囚:指去世的人)。有一官公服昂然入,自称所至但饮一杯水,今无愧鬼神。王讥曰:“设官以治民,皆有利弊之当理,但不要钱即为好官,植木偶于堂,并水不饮,不更胜公乎?”官又辩曰:“某虽无功亦无罪。”王曰:“公一身处处求自全,某狱某狱避嫌疑而不言,非负民乎?某事某事畏烦重而不举,非负国乎?三载考绩之谓何,无功即有罪矣。”官大狼狈,锋棱顿减。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所至但饮一杯水②植木偶于堂翻译下面的句子。
畏烦重而不举,非负国乎?根据上文,作者认为做官不但要,更要。(每空不超过4个字)
桃花源记(节选) 陶渊明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便要还家②乃不知有汉翻译下面的句子。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有人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陶渊明在作品中却让老百姓躲起来,这是不对的。”如果你是陶渊明,如何为自己辩护?
阅读下面的文言选段,完成第后面题目。
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行牧且荛,二豪贼劫持,反接,布囊其口,去逾四十里,之虚所卖之。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贼易之,对饮酒,醉。一人去为市;一人卧,植刃道上。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因取刃杀之。
(《童区寄传》节选)
寄乃告请好剑及咋蛇犬。至八月朝,便诣庙中坐,怀剑将犬。先将数石米餈,用蜜麨灌之,以置穴口。蛇便出,头大如囷,目如二尺镜,闻餈香气,先啗食之。寄便放犬,犬就啮咋,寄从后斫得数创。疮痛急,蛇因踊出,至庭而死。寄入视穴,得其九女髑髅,悉举出,咤言曰:“汝曹怯弱,为蛇所食,甚可哀愍!”于是寄女缓步而归。
(《李寄》节选)对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布囊其口(口袋) | B.贼易之(轻视) |
C.寄乃告请好剑及咋蛇犬(访求) | D.寄从后斫得数创(用刀斧砍)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为”与例句中的“为”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汝曹怯弱,为蛇所食
A.一人去为市(《童区寄传》) | B.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
C.为坻、为屿(《小石潭记》) | D.贤能为之用(《隆中对》)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
(2)便诣庙中坐,怀剑将犬。用自己的话概括选文【甲】的主要内容。
联系全文可以看出,区寄是偶遇豪贼,被动应战,而李寄不同,她是。不过两位少年英雄表现出了共同的性格特点,那就是。(每空限填一至两个四字短语)
曾巩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予委废①单弱②之中,宦③学婚嫁,一出其力。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④作文词者,鲜能过也。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⑤,不减扬雄⑥,以吝故不及。”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帝然之。
(节选自《宋史》卷三一九,有删减)
【注释】①[委废]家境衰败。②[单弱]弱小,无所依靠。③[宦]出仕。④[工]擅长。⑤[行义]行为道义。⑥[杨雄]人名。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奉继母益至()(2)一出其力()
(3)鲜能过也()(4)遂与之异()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曾巩为什么认为王安石“吝”?用自己的话说说文段中曾巩的哪些品性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