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浮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苍鹰击于殿上。此三子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浮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解释下列加点词。
(1)岂直五百里哉 ( ) (2)长跪而谢之 ( )
(3)秦王色挠 ( ) (4)休祲降于天 ( )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秦王最后是长跪而谢之,说明了什么?这是从什么角度来表现唐雎的?
请结合上下文仔细揣摩分析“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这句话,写出该句话的“潜台词”。
唐雎奉命出使秦国,与秦王展开了面对面的激烈斗争。在和秦王较量的第一回合,唐雎重申安陵君的“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断然拒绝秦王的“易地”。第二回合,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 A ”,列举了专诸刺王僚、 B 、 C 三个“士”的事例,并表示自己要效法他们,随即,以“ D ”的实际行动,震慑秦王,不辱使命。(4分)
在我国历史上有很多 “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请列举一位,并用一两句话概述他的主要外交事迹。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选自《世说新语·言语》)解释加点词。
公欣然曰()(2) 即公大兄()翻译句子。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有人说“未若柳絮因风起”写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
文言文阅读(共10分)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文章作者是北魏地理学家(人名)。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①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嶂:()
②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溯:()
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疾:()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
②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译文: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三峡的山”和“夏季的水”的特点。
阅读《齐人有好猎者》完成后面题目。
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州里。惟其所以不得,则狗恶也。欲得良狗,则家贫无以。于是还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有以求良狗,狗良则数得兽矣。田猎之获,常过人矣。
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齐人有好猎者(2)入则愧其家室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阅读《满井游记》,解答后面题目。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土膏微润膏(2)、泉而茗者茗下面句中加点的“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
例: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A.局促一室之内 | B.乃记之而去 |
C.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 D.实是欲界之仙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作者说:“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你对此有何体会或启发。
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
①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②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③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①,友多闻,益矣。友便辟②,友善柔③,友便佞④,损矣。”
④子夏曰:“日知其所亡⑤,月无忘其所能⑥,可谓好学也已矣。”
【注释】①友谅:与诚信的人交朋友。谅,诚信。 ②便辟:摆架子装样子,内心却邪恶不正。③善柔:善于阿谀奉承,内心却无诚信。④便佞(nìng):善于花言巧语,而言不符实。⑤所亡:自己所没有掌握的知识、技能,不懂的道理等。亡,同“无”。⑥所能: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已懂的道理等。请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好()耻()日()请用“/”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共两处。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文言语句。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在第②则中:
①孔子认为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哪个更重要?请结合本则相关语句说说。
②在我们所学的课文中,孔子认为谁是这方面的代表人物?从哪里可以知道呢?请用相关原文作答。 在第③则中,孔子的择友主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你对第④则内容的理解。
上述四则出自家学派的经典著作《》,该著作记录了的言行。